中法战争-AD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战争介绍 中法战争结局及影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法战争-AD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战争介绍 中法战争结局及影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AD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战争介绍 中法战争结局及影响
山西之战 1883年12月14日法军对山西发起攻击,中国驻军被迫实行了军事抵抗。法军依靠优势的装备,16日占领山西。1884年2月,米乐继孤拔为法军统帅,兵力增至一万六千人,图谋侵犯北宁,筹划给中国军队更大的打击,从而迫使清统治者完全屈服。时清政府在北宁一带驻军约四十营,但由于将帅昏庸、怯懦,互不协调,军纪废弛,兵无斗志。3月12日,法军来攻,北宁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军进驻兴化。法国利用军事胜利的形势,对越南和中国都展开了进一步的政治胁迫。6月,法国政府与越南订立最后的保护条约。清廷得悉前线军事挫败的消息后,贝勒奕劻授权李鸿章与法国代表举行和谈。5月11日,李鸿章与法国代表福禄诺在天津签订了《中法会议简明条约》。 北黎冲突 1884年6月23日,法军突然到谅山附近的北黎(中国当时称为观音桥)地区“接防”,无理要求清军立即退回中国境内。中国驻军没有接到撤军命令,要求法军稍事等待,法军恃强前进,开枪打死清军代表,炮击清军阵地。清军被迫还击,两日交锋,法军死伤近百人,清军伤亡尤重。这次事件史称“北黎冲突”或“观音桥事变”。法国以此为扩大战争的藉口,照会清政府要求通饬驻越军队火速撤退,并赔偿军费两亿五千万法郎,后双方谈判未有结果,法国重新诉诸武力。 法国将战火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法国派巴德诺与曾国荃进行谈判的同时,继续制造事端,再次挑起战争。8月5日,法舰轰击基隆,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使法军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机再举。23日,法国以先期驶入福州马江以内的优势兵舰向中国船舰猛烈攻击,中国水师仓卒应战,顷刻间,战舰十一艘或沉或伤,官兵殉难者近八百人。10月初,法舰分头进犯台湾基隆和淡水,在基隆登陆后,再犯淡水,一度抵滩上陆,但很快被击退。法军占领基隆一隅,无法深入,转而从10月23日起对台湾实行海上封锁。1885年初,法军接连从基隆向台北进攻;法舰骚扰浙江镇海。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ar/201610/39164.html
以上是关于中法战争-AD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战争介绍 中法战争结局及影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法战争-AD1883年12月~1885年4月 中法战争介绍 中法战争结局及影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gs/145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