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皋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成皋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刘邦-成皋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成皋之战的意义是什么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成皋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成皋之战的意义是什么
成皋之战双方兵力
在中国历史上,成皋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4年,前后历时两年之久,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之间围绕战略要地成皋而展开的一场决定汉楚
成皋之战双方兵力
尽管成皋之战双方兵力的具体数量在今天已很难考证,然而我们依然可以从民间保留的相关文献中窥见些许端倪。
战争初期,项羽手握数十万雄兵,实力不可小觑,在正面战场上,刘邦显然不是对手。于是,项羽凭借兵力优势,首先占领
此战令汉军元气大伤。不过刘邦毕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强者,稍作休整后,他立刻采纳谋士张良等人的建议,一边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一边利用楚军内部矛盾,游说楚将英布反水。
汉高帝二年,刘邦卷土重来。此时成皋之战双方的兵力已不似最初这般悬殊,在先后收编了韩信、张耳等人的残部之后,刘邦实力大增,且粮秣充足,而楚军的后勤补给却捉襟见肘。
急于速战速决的项羽遂任命大司马曹咎为主将,固守成皋,却因曹咎莽
成皋之战的意义
古往今来,许多军事爱好者对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成皋之战有着浓厚的探索兴趣。的确,成皋之战规模巨大,持续时间达两年之久,为古代军事史上所罕见,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那么成皋之战的意义究竟为何呢?
成皋之战的意义
首先,这场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疲敌制胜、后发制人的经典战例。在交战双方都投入重大兵力的前提下,刘邦充分运用政治手腕和军事韬略,技高一筹,大败楚军,赢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如此宝贵的战斗经验,当为后人所效仿学习。
大战之初,在遭遇彭城惨败的情况下,刘邦率部出逃,而后重整旗鼓,采用正面相持、两翼进攻的战术对楚军实行多次袭扰,分散敌人主力,以达到迟滞敌军的目的。同时,在战略上争取主动,积极争取敌方将领为己方所用,最终变被动为主动,对楚军形成三面合围之势。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后发制人,采用政治与军事相结合的军事谋略,为后世兵家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参考史料,这不得不说是成皋之战的重要意义之一。
除此之外,成皋之战的意义还在于,它是楚汉战争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仗。经此一战,楚汉之间的实力对比发
不久之后,汉军在垓下合围楚军。四面楚歌中,项羽眼看大势已去,悲愤自刎于乌江水畔。次年二月,刘邦称帝,建立了强大的西汉王朝,中原大地重新得到了统一,中国历史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ar/201609/3968.html
以上是关于刘邦-成皋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成皋之战的意义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刘邦-成皋之战双方兵力对比 成皋之战的意义是什么;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gs/148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