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作战情况研究分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作战情况研究分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淮海战役作战情况研究分析
淮海战役研究世界历史残忍故事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唯一一场我方武器、战势等都处于下方的战争。但是我方将士还是胜利了,用13.5万的伤亡换来了对方55.5万被俘的战士。无论如何,对于解放军这一方来说,这都是一个极大的胜利。让我们通过后人对淮海战役研究来看一下这场战争。
淮海战役照片
事实上,对于淮海战役而言,共产党这一方的命名并不准确,反而是国民党的“徐蚌会战”比较符合。因为淮海战役这场仗,其作战范围已经超出了淮海的作战范围。而之所以这场战争会被命名为这个名字,是因为粟裕大将最早提出这个设想时的确是将作战范围制定在淮海的领域范围内。但随着作战的进行,双方兵力的不断投入和地域的扩大,整场战争已经超出了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粟裕的设想。
粟裕一开始的设想是在华野军的作战范围内,吃掉两淮附近的整编师,但是随着毛泽东的规划和国民党的增援,战争的对手逐渐扩大到歼灭黄百韬的兵团。于是,淮海战役就这样
经过后人对淮海战役研究,分析了打赢淮海战役主要原因。其中我方将领科学的决策和周密的部署,众多的起义军的力量,蒋介石的胡乱指导造成了杜聿明军团的失败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淮海战役地点
淮海战役的规模很大,国共双方投入的兵力高达160万人。因此,它的战场也很大,主要是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
淮海战役地图
因为之前中共方面攻下了国民党重兵设防的济南,挫败了对方的重点防御计划。就像国外媒体评论的,自此以后,中共已经占据了对战争的自主权。因此,淮海战役是由中共方面策划和部署的,而战役地点期初也是由他们的选择。
粟裕是最早提出淮海战役建议的人,在他的设想里,战场只限于两淮和海州地区,也就是现在江苏省的淮安市到连云港市。两者是临近的两座城市,可见在最早的设想里战场是并不大的,所以被称为“小淮海”。
可是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在战前中央军委商讨后的计划中,淮海战役的规模就已经越来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国民党方面的部署,他们把优势兵力集中在了徐州和蚌埠之间的津浦铁路线两侧进行战略防御。于是中共也把战役的中心计划在了徐州,从最开始的为夺取徐州做好准备,变成了围攻徐州。因为要实现围攻,解放军就需要从四面八方地推进,所以战场越拉越大。
战役爆发后,国民党又往战场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之后国军又因为战场失利而选择突围,使得主要战场也不断发生变化。正如毛泽东后来说的,淮海战役就是一锅夹生饭,本来计划并不成熟,是一步步完成的。战役如此,战场也是。
淮海战役领导人
淮海战役或者说徐蚌会战,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一场战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兵力,整整约160万人,各自的指挥官也有不少,就领导人而言则就是两边的总指挥或者总司令。
刘峙照片
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的战斗主要是在总前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进行的。总前委的五个人: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也都是参战的华东和中原两大野战军的一些最高领导,要么正副司令员要么正副政委。而其中前三位是常委,邓小平更是书记,所以可以说他是这场战役中的最高领导人。即使是在总前委尚未成立的前十天,战役也是在陈毅、邓小平统一指挥的。不过他们的领导和指挥是名义上的,真正实施的是粟裕以及其他各部队的将领。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ar/201609/1405.html
以上是关于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作战情况研究分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淮海战役-淮海战役作战情况研究分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gs/15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