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历史-二战后苏联迟迟不肯归还日本战俘的主要原因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军事历史-二战后苏联迟迟不肯归还日本战俘的主要原因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二战后苏联迟迟不肯归还日本战俘的主要原因
日本战俘在苏联境内主要从事哪些劳动?让我们以苏联远东地区的日本战俘的情况为例来回答这个问题。俄罗斯学者指出:“将日本战俘安置到远东地区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他们在劳动消耗最大、体力劳动最繁重的国民经济领域和部门——比如有色金属、煤炭、采矿、林业、渔业部门从事劳动,而这些部门人力资源严重匮乏。但是,由于滨海地区大多数重要企业接收日本战俘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好,所以根据联共(布)滨海边疆区委的专门决议,战俘们也被分派到当地的工业企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交通运输部门以及建筑部门去劳动。”
1945年9月4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滨海边疆区局副局长季姆琴科中校、战俘事务处处长凯达洛夫中校联合署名的《关于滨海边疆区接受日本战俘准备工作的情况材料》,详细地介绍了滨海边疆区日本战俘的分配情况:“确定将日本战俘分别安置到如下单位:滨海煤炭联合企业,25000人;森林工业人民委员部下属的木材采运企业,18000人;建筑工业人民委员部下属企业,12000人;苏联交通人民委员部下属企业,5000人;国防人民委员部军事工程部下属企业,8000人;有色冶金工业人民委员部下属企业,2000人。”
尽管这份文件只是讲述了苏联的一个行政区——滨海边疆区分配、安置日本战俘的情况,但是从这份文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日本战俘在苏联劳改时的主要工作场所是:矿井、矿场、木材采伐加工厂、工程建筑工地、石油加工厂、石油工业企业建设托拉斯、铁路和公路等。
俄罗斯学者列昂尼德?姆列钦指出:“战俘被用来干重体力活——下矿井、伐木、搞建筑、铺公路。莫斯科大概是将这种劳动当作是对战争期间所遭受的损失的一种补偿。”1950年5月24日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呈交给斯大林的一份关于战俘问题的报告也记载道:“为关押战俘,共修建了267个战俘营,下设2112个战俘所、392个工作队和178所专门医院……从1945年开始在苏联国民经济中大规模使用战俘从事劳动……
大量的战俘被安排到苏联煤炭工业领域工作,开采煤炭,修建和重建矿井,还被安排兴建新的重工业企业——符拉迪沃斯托克拖拉机制造厂、车里雅宾斯克和外高加索冶金联合企业、阿穆尔钢铁厂……战俘参与修建了贝加尔—阿穆尔大铁路,参加了改造和重建苏联各地区公路的工作,参与兴建了一批水电站……战俘占这些工程工人总数的40%—90%……”
战俘劳动,自然不同于平常的自由人的劳动。作为具有特
1、日本战俘为苏联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日本战俘不仅在苏联的工矿企业劳动,而且还为苏联的一系列城市的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比如,阿穆尔河上的共青城,是阿穆尔河下游的河港,距离哈巴罗夫斯克356公里,19
同样,日本战俘在哈萨克斯坦的城市建设中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第一批日本战俘于1946年10月5日抵达哈萨克斯坦,最后一名日本战俘在1949年8月离开哈萨克斯坦。在这期间,日本战俘建筑了1500多座居民楼和大型工厂。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日本战俘居住在潘菲洛夫大街与阿雷奇娜娅大街交会处专门搭建的简易窝棚里,而他们为阿拉木图不仅建筑了一座座居民楼,而且还建筑了科学院大楼、科学家之家大楼、原哈萨克内务部大楼、旧机场,此外他们还建起了阿拉木图重型机器制造厂和电车场,所有这些工程和建筑物至今仍在装扮着阿拉木图。
2、日本战俘参与苏联原子弹工程建设
此外,日本战俘还在极其特殊的工作场所工作,俄罗斯学者阿纳托利?斯米尔诺夫披露了相关情况:“战俘们在车里雅宾斯克州建筑地下工厂,也就是所谓的车里雅宾斯克—40工程,这个工程是用来制造原子弹的……作为特殊定额人员,战俘们无权随便越出工程工地一步,荷枪实弹的苏联士兵严密地监视着他们……1949年7月底,在苏联第一颗原子弹试爆之前的一个月里,苏联政府下达了一个指示:参与了与制造原子弹相关的重要特殊工程建设的各类战俘和犯人都应成为幽灵……车里雅宾斯克—40工程、阿尔扎马斯—19工程一结束,包括日本战俘在内的一大批参与了工程建设的战俘就被分别疏散到科雷马等偏僻地区,他们被禁止向别人提起他们是谁,又是怎么来到此地的。由于他们没有任何的书面文件证明材料,所以无法结婚,更无法生育小孩,因为无法登记。
而他们的亲人们也不清楚他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去了哪里,就仿佛蒸发了似的。后来,经过交涉,尽管给他们开出了证明文件,但是他们无权随便离开当地。”俄罗斯学者谢尔盖?西加切夫也指出:“确实,1949年7月苏联部长会议做出了一个决议,根据这个决议,参与了特殊工程劳动建设的各类战俘和犯人不能回家,而是被押送到了科雷马,其目的是为了保守国家机密。在那里,他们确实不是被关押在带有铁刺的铁丝网里,但是他们的身份已经是被流放的
3、“日本战俘干活非常卖力”
苏联劳改营当局以及日本战俘营所在地附近的苏联居民对日本战俘的劳动表现是如何评价的呢?当年日本战俘劳改营看守鲍里斯·彼得罗维奇·斯维里多夫的评价是:“日本战俘在泥炭开采场工作,干活非常卖力,从不偷懒。”曾经研究过许多有关日本战俘问题档案材料的俄罗斯观察家日尔诺夫也指出:日本战俘工作勤奋、认真、组织纪律性强,“日本战俘的工作效率要比苏联工人和苏联囚犯好得多,因此在很长时间里苏联都不太愿意释放这些日本战俘回国。”
而列昂尼德喰姆列钦提出了不同意见:“日本士兵有服从上级的习惯,但是战俘的劳动效率不高。经济学家们的秘密统计结果表明:战俘营是亏本经营。因战争而破产的苏联根本无力养活这么多日本战俘。”俄罗斯学者卡拉曼和休科夫斯卡娅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日本战俘的劳动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是亏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劳动场所缺乏相应的准备,劳动的安排和组织工作做得不好;第二,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匮乏,有时甚至就根本没有劳动工具和劳动材料;第三,战俘们缺少专业知识,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技术培训;第四,战俘们由于吃不饱以及不能适应严寒的气候而体质下降、生病。这一切是后来决定将日本战俘从各个工矿企业撤回、将他们……遣返回国并且逐步关闭战俘劳改营的原因。”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world/yzls/60890.html
以上是关于军事历史-二战后苏联迟迟不肯归还日本战俘的主要原因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军事历史-二战后苏联迟迟不肯归还日本战俘的主要原因;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gs/170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