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的经济特点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的经济特点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亚述帝国的经济特点
亚述帝国时期,亚述本身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发展。这一方面是由于铁器的使用,有利于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亚述是一个多山地区,铁制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开垦荒地的能力;铁制农具的使用还对砍伐木材、利用森林资源、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长期大规模的对外掠夺战争也刺激了亚述帝国的经济的发展。
胜利的战争不仅给亚述带回大批财富,还带回了大量劳动力—战俘。此外,对外征服是亚述占有了广大的地区,它们成为亚述的巨大市场和贸易通道,其中两河流域、腓尼基等地是商业贸易〔包括过境贸易〕十分发达的地区。这一切为亚述帝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力的条件。
不过由于亚述帝国对被征服地区采取了竭泽而渔的政策,只管掠夺,不管建设,被征服地区的人民除了要向亚述人交纳贡赋以外,还要负担建筑等劳役。因此,亚述帝国时期虽有发展社会经济的客观条件,却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我国汉代的“丝绸之路”打通了横亘欧亚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连接了上古时期的传统商路。丝路西端的安纳托利亚半岛是沟通欧亚的桥梁,从西亚的亚述通往此地的古代商路跨越上千公里,早在古亚述时期(约前2000—前1750年),这一商路的国际长途贸易就已如火如荼。亚述人以卡尼什为枢纽,在安纳托利亚建立了发达的商业网络,主要商品有羊毛和纺织品,锡、铜、铁和锑等金属,青金石和玉髓等宝石,以及粮食等日用品。
安纳托利亚对毛纺织品有着旺盛需求,不仅消耗了亚述商人运来的大量毛纺织品,而且羊毛贸易十分兴盛。研究显示,安纳托利亚西部的普如什哈杜姆地区出产大量羊毛。安纳托利亚本地有一些专门从事羊毛贸易的“职业羊毛商人”,而且当地行政部门有官职名为“牧人之首”,可见畜牧业比较发达。
虽然亚述商人凭借其成熟的商业网络在安纳托利亚羊毛贸易中掌握了一定程度的主动权,但是羊毛贸易对他们来说只是偶尔为之的副业,很少有亚述商人专门从事羊毛买卖。羊毛贸易与铜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两种产品通常都在安纳托利亚内部流转,而且经常一起运送。亚述商人有时也用羊毛换取铜,卖掉后换取金银,运回国内。
古亚述贸易中的纺织品绝大多数是羊毛制品,此外还有少量亚麻制品。在古亚述文献中,所见最多的纺织品叫库塔奴,这应该是一种羊毛制品的通称,通常尺寸约为4.5米长、4米宽,在阿舒尔购买的纺织品的价格大约3.5—6舍克勒银,更贵的可能达到10舍克勒银。有些特殊的名称很可能指某种衣物,通常数量很少且价格昂贵。但也有
两河流域的纺织品在古代近东地区久负盛名,之所以能够成为亚述国际长途贸易的重要商品,并远销安纳托利亚,凭借的是优越的质量和高超的工艺。从名称可知,亚述贸易中的纺织品种类有很多,通常以质量、产地或类型来区分,但也有少数纺织品以颜色来命名。
按照产品质量从优到劣,纺织品等级依次为:王家级、特优级、优级、中级、次级、普通级、粗劣级。有些纺织品的名称体现了产品的状态,例如薄的、四层的、完成的、轻软的等。有些纺织品来自阿舒尔城,是亚述商人们留守在那里的妻眷和女奴们生产的纺织品,但大多数纺织品来自两河流域其他地方。有些纺织品的名称则反映了其产地或特色,比如阿卡德的、苏巴尔图的。
纺织品在安纳托利亚很畅销且贸易利润很高,可以卖到进货价的三四倍,但是,纺织品占据的空间比较大,每头驴荷载的织物通常比锡的价值要低。另外,羊毛制品运输和储存的要求比较高,需要透气通风,以防止虫蛀,这就加大了经营的风险。
青铜及制成品以本地贸易为主
古代安纳托利亚有丰富的金属矿藏,其中包括金、银、铜、铅等,但缺乏冶炼青铜所需的锡。因此,安纳托利亚的青铜生产需要大量进口锡。荷兰莱顿大学的学者K.R.韦恩豪夫对古亚述商人埃兰马档案进行了大致统计,其中涉及锡的数量约为46塔兰特(约合1.4吨)。M.T.拉尔森曾经认为,这些锡的原产地可能是扎格罗斯山和伊朗北部。最新的研究则认为,这些锡可能是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经伊朗高原和苏萨运来的。基于马瑞文献中的相关数据,早期学者们猜测长途贸易中的锡应是块状或片状。后来,这一猜测在新发现的古亚述文献中得到了证实,标准的锡锭重约10马那。
古亚述时期,铜在亚述和安纳托利亚都已广泛用于制造生活
有了铜和亚述人运来的锡,安纳托利亚就可以制造青铜。因此,这里自然存在青铜和青铜制品贸易。从大量进口锡这一点,可以看出青铜生产对安纳托利亚经济的重要性。但是,古亚述文献鲜有亚述人参与青铜贸易的记载。这说明,安纳托利亚的青铜和青铜制成品在很大程度上被本地市场所消耗。另外,长途运输的高成本也使得青铜及其制成品贸易无利可图。因此,青铜及其制成品并非国际长途贸易的重要商品。
铁和宝石贸易由官方把持
在古亚述长途贸易中,大量交易记录涉及一种神秘的“来自天上的金属”。多数学者认为,这种金属是铁或陨铁。古亚述文献提到,在敬献给伊什塔尔女神的珠宝中,就有这种金属制成的耳环和杯子。1992年,土耳其考古队在卡尼什下城发掘出了两枚制作精美的黄金与铁合制的发簪。这无疑证实,古亚述文献提到的这种金属就是铁。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铁当时主要用于制作首饰和日用品。亚述与安纳托利亚官方对铁的贸易极为重视,阿舒尔城邦与卡尼什签订的贸易条约规定了关于铁贸易的条款。在阿舒尔,与青金石一样,铁的贸易也被市政厅把持。
卡尼什遗址出土的与铁贸易相关的泥板达上百件。这些泥板表明,铁的交易量每次都很少,且价格极为昂贵,可以达到白银的数十倍或上百倍、黄金的十几倍,因此,铁的交易风险很高。价格的差别有时可以体现铁的纯度,一些文献提到了“纯的”铁,有的文献则反复提及要对铁进行熔炼。
这说明,当时加工和提炼
古亚述贸易的商品中有两种宝石——青金石和光玉髓。这两种宝石很可能与锡来自同一方向,通常用于装饰首饰、雕像或制作滚印,阿舒尔城官方可能垄断了这些宝石的经营权。青金石贸易的数量通常不多且价格昂贵,若涉及大量贸易额,则一般由多人联合购买。在阿舒尔购买青金石的价格约是白银的一半,而在安纳托利亚销售的价格则达到白银的2—3倍。光玉髓的价格通常比青金石略低,约为白银的六分之一。阿舒尔城遗址的墓葬中出土了一些珠状的玉髓,一些带有酸蚀图案的珠子可能来自印度河谷的麦鲁哈。
古亚述文献还涉及其他商品的买卖,如大麦、小麦、房屋、田地等。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交易自然必不可少,但大多与长途贸易的整体流通关系不大。然而,一些亚述商人的档案记载了大宗的粮食交易活动。著名商人沙里姆阿舒尔在其信件中,提到了他与图姆里亚村庄的债务纠纷,涉及几百袋粮食。此类大宗的粮食交易,显然不只是以日常消费为目的。更可能的是,与安纳托利亚的铜和羊毛贸易类似,粮食交易成为长途贸易中销售阶段的中间过程,最后会被换成金银,运回阿舒尔。由于史料缺乏,关于粮食交易的更多细节,有待进一步研究。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world/202104/123473.html
以上是关于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的经济特点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的经济特点;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gs/92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