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陆逊-陆逊为什么不用朱桓之计

  • 陆逊,吴军,孙权,三国人物,三国
  • 世界历史人物-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5-13 11:3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陆逊-陆逊为什么不用朱桓之计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陆逊-陆逊为什么不用朱桓之计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陆逊为什么不用朱桓之计

三国时期孙权是

世界历史人物走路视频素材

三方势力中最后称帝的,而且令孙权有称帝资本的一战,就是石亭之战,东吴用计,引诱曹休率大军南下,陆逊率部合围曹军,斩获万余,粮草辎重无数,曹魏也是在此战之后20余年没有发动对东吴的大规模征讨,孙权在外部环境稳定后,次年决定称帝。

值得探讨的是,在石亭之战中,吴将朱桓曾建议陆逊,派兵断绝曹休的归路,意图全歼曹军,生擒曹休,在挟大胜之势进夺淮南之地,兵锋直至许昌洛阳,也就有了和曹魏争夺天下的资本。

陆逊-陆逊为什么不用朱桓之计
陆逊-陆逊为什么不用朱桓之计

《三国志.朱桓传》休本以亲戚见任,非智勇名将也。今战必败,败必走,走当由夹石、挂车,此两道皆险厄,若以万兵柴路,则彼众可尽,而休可生虏,臣请将所部以断之。若蒙天威,得以休自效,便可乘胜长驱,进取寿春,割有淮南,以规许、洛,此万世一时,不可失也

不过这

初中世界历史人物考点

条计策被陆逊否决掉了,孙权可能会很感兴趣,毕竟这位东吴大帝一生的志向都是想要一统天下,只是吴军的野战能力一直堪忧,相比之下,借曹休率军南下送入虎口之机,重创曹军主力在率军北上,的确是一个好机会,所以孙权找过陆逊商议,只是陆逊认为此计不可,便没有实施,历史记载中没有明确说明,陆逊为何反对这个计划,对于陆逊的抉择,有人持反对态度也有人持支持态度。

个人觉得,陆逊反对朱桓的建议也不能说完全是胆小无能,不敢冒险,就实际情况而言,朱桓的建议的确是有高回报的机会,但同样伴随着高风险,而且就东吴内部形式来看,也不太现实。

第一点,石亭之战已经暴露了东吴军队的一个大改变,从一支能征善战,极力扩张的军队,变成了立足于守成的军队。

江东的基业主要是孙坚和孙策打下来的,尤其是孙策,其手下将领随其东征西讨,孙策也是有意在官渡之战是北上攻略曹操腹地,只是意外遇刺身亡,到了孙权时期,随着孙策留下的旧部,程普,黄盖,韩当,蒋钦等一众武将,大部分战死或病死之后,加上孙权拉拢江东本地士族,结果就是新一批的武将大多是江东本地士族出身。

同时东吴将领都有私兵,随着三国边境线的逐渐稳定,因躲避战乱而流离的百姓越来越少,吴军的兵员也大多是江东本地,或者说山越的依附着,在兵源上,缺乏北方百姓的吴军,加上统领的武将又是江东本地出身,本质上,这样的吴军已经缺乏了孙策时期扩张的血液,而变成了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保护自己底盘利益的吴军。

在石亭之战中,吴军三位主将,陆逊、全琮、朱桓,各令三万吴军,他们仨都是江东本地士族,包括诈降的周鲂也是。

《三国志.全琮传》后权以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使讨山越。因开募召,得精兵万余人,出屯牛渚,稍迁偏将军。

《吴录》琮时治富春。至,明赏罚,招诱降附,数年中,得万馀人。

《三国志.陆逊传》遂部伍东三郡,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宿恶荡除,所过肃清,还屯芜湖。

《三国志.朱桓传》迁荡寇校尉,授兵二千人,使部伍吴、会二郡,鸠合遗散,期年之间,得万馀人。

这三人就是当时吴军的一个缩影,吴军已经从一直由来自天南地北,不同地方之人组成的军队变成了本土的江东军队,这样的吴军本身上就缺乏扩张的基因,虽说石亭之战是东吴主动招惹的额,但本质上还是主动型防御,是少有的孙权目的和江东士族目的统一的结果,孙权想称帝,而江东士族也需要孙权称帝来使他们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大家少有的出现了同舟共

世界历史人物星座图

济的情况,可是你让江东士族支持孙权攻占淮南之地,进夺天下,江东士族就没那么卖力了,不然5次合肥之战,也不至于每次都是东吴战败而归,这不仅仅是吴军缺乏野战能力的问题。

第二点,朱桓的计划看着很好,不过实际实施起来,太容易暴露目标,石亭之战前,曹魏有过一次军事行动,就有些类似朱桓的计划。

《三国志.满宠传》吴将陆逊向庐江,论者以为宜速赴之。宠曰:「庐江虽小,将劲兵精,守则经时。又贼舍船二百里来,后尾空县,尚欲诱致,今宜听其遂进,但恐走不可及耳。」整军

深扒世界历史人物图片高清

趋杨宜口。贼闻大兵东下,即夜遁

陆逊兵锋直指庐江,满宠就是想要诱敌深入,只要断绝陆逊归路,但是被陆逊发觉了,朱桓的计划需要万余吴军扼守夹石、挂车,很难不被发现,那么朱桓所部很有可能被曹魏处于二线的军队包围,那么战局走向就不得而知了。

而且虽然陆逊没有接受朱桓的计划,但是当时吴军还是有一支军队去断曹休归路的,《三国志.满宠传》贼果从无强口断夹石,要休还路。休战不利,退走。会硃灵等从后来断道,与贼相遇。贼惊走,休军乃得还。只是这支吴军可能规模不大,并未与曹军援军激烈交战就退走了,既然陆逊没有支持朱桓的计划,那么这支吴军应该是孙权直接派遣的,至于领军将领是谁不太清楚,但是不排除,如果朱桓率部扼守夹石、挂车话,也会遭遇类似的情景。

第三点,曹休虽然有些彪,但是不代表他真的就是个棒槌,诚然在得知已经被骗后,还意图主动掉入吴军的包围圈,和吴军死磕,这不是一个明智将领的做法,不过可以体会到曹休的想法,除了意气用事,他这也是拿出了和吴军拼消耗的想法,10万曹军换几万吴军的打法,曹操耗得起,东吴耗不起。

根据历史记载,曹操还是很看重这个宗室子弟的,《三国志.曹休传》太祖谓左右曰:「此吾家千里驹也。」使与文帝同止,见待如子。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在其主要的军事履历中,击败过张飞和吴军大将吕范。

备遣张飞屯固山,欲断军后。众议狐疑,休曰:「贼实断道者,当伏兵潜行。今乃先张声势,此其不能也。宜及其未集,促击兰,兰破则飞自走矣。」洪从之,进兵击兰,大破之,飞果走。

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击权大将吕范等於洞浦,破之

《三国志.吕范传》记载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於洞口。迁前将军,假节,改封南昌侯。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

东吴将吕范的战败全都归结于大风了,这个就有些牵强了,多大的风了,如果吴军因为大风,战船比吹翻,曹军也应该是同样的情况,而且作为最擅长水战的吴军,应该最了解长江的气候,也是最有办法应对的,不排除这样的记载是在掩盖战败实情的情况。

也就是说曹休的指挥能力还是有的,那么即便朱桓成功阻断了曹休的退路,被围困的曹军未必会轻易被吴军吃掉,而且曹休所部有不是孤军,完全可以固守以待援军,胜败没有那么容易分出来。

第四点,曹魏全局准备相对充足,虽然曹休意气用事,不过战局存在各方牵扯。

《资治通鉴.魏纪三》休闻之,率步骑十万向皖以应鲂;帝又使司马懿向江陵,贾逵向东关,三道俱进。

在石亭之战前,司马懿曾向魏明帝建言灭吴之计,《晋书.宣帝纪》吴以中国不习水战,故敢散居东关。凡攻敌,必扼其喉而摏其心。夏口、东关,贼之心喉。若为陆军以向皖城,引权东下,为水战军向夏口,乘其虚而击之,此神兵从天而坠,破之必矣。

这基本上就是石亭之战中曹魏的大致战略,曹休吸引吴军主力部队,之后司马懿率军突破夏口,进而在全局上夺得优势,当然这个战略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曹休需要给东吴足够的军事压力,将东吴主力,尤其是水军主力部队调往东线,曹魏的水军才能有机会。

这或许也是陆逊担忧的一点,如果采用朱桓的建议,那么就必须要围歼曹休所部,这需要吴军的主力部队全部压上,同时曹魏又会支援被围的曹休,双方的确会在东线展开战略性决战,那么东吴军事实力相对较弱,是需要将驻守长江中上游的水师调往东线,支援东线战场,曹魏有可能在中线战场打开局势。

所以总的来说,不能认为陆逊否决了朱桓的建议就是胆小无能,缺乏军事指挥能力,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要考虑各方因素,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不管怎么说,石亭之战的吴魏双方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孙权得以称帝,而曹魏则逐渐暴露出了问题,曹休在战败后病死,满宠取代了曹休的地位,士族加快了取代曹魏宗室掌管一方军政的步伐,为后来的高平陵政变埋下了隐患。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57425.html

以上是关于陆逊-陆逊为什么不用朱桓之计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陆逊-陆逊为什么不用朱桓之计;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17735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