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蔡元培为什么要去职北大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大学-蔡元培为什么要去职北大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蔡元培为什么要去职北大
1917年的蔡元培已名满天下。这年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由于他力倡科学与民主,实行“囊括大典,兼容并包”和教授治校的方针,北京大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成为中国新文化的中心。
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北京大学是这一运动的核心与主力。5月4日这天数千学生上街游行,反对段祺瑞政府在卖国的《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愤怒的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章宗祥,军阀政府出兵镇压,抓捕了30多名学生……
蔡元
1988年,在《纪念蔡元培先生诞生12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周谷城发表了一篇题为《怀念蔡元培校长》的演讲,其中说:“……已经被抓去的学生不得出来,政府还要抓人。蔡先生这时做了空前未有的贡献,他一个人在那里活动,把学生保释出来,究竟
“学生出来后,他就离开学校到上海。他离京前留下这样几句话:‘民亦劳止,汔可小休’,人民劳苦够了,该可以稍稍休息了。‘我欲小休矣’,我蔡某也劳苦够了,我也想稍稍休息了。”
事实上,蔡元培离开北京大学前,不仅留下了《诗经》中“民亦劳止,汔可小休”这两句话。1919年5月9日,蔡元培写了《辞北大校长职出京启事》,发表在次日《北京大学日刊》上,全文如下:
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民亦劳止,汔可小休”我欲小休矣。北京大学校长之职,已正式辞去;其他向有关系各学校,各集会,自五月九日起,一切脱离关系,特此声明,惟知我者谅之。
这个启事的开头写道:“杀君马者道旁儿”隐含着什么意思?为此,笔者向古文字学家金文明请教,他说这个典故最早见于东汉时期应劭的《风俗通义》,此书的原本已失传。到了唐朝,《艺文类聚》卷九十三中,记录了这个典故,只是原文为“杀君马者路旁儿”,蔡元培把“路旁”写成了“道旁”。《风俗通》的原文大意应为:
“杀君马者路旁儿也”,言长吏马肥,路边小儿观之,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驱驰不已,至于死。
这个典故是说,长吏养的马很肥,路边的小孩子们和其他人对这马都喜欢而兴奋。养马的人听了赞美很高兴,便让他的马奔跑不已,结果把这匹马累死了。
这个典故的寓意,
蔡元培在辞职的启事中为什么一开头就说“我倦矣,杀君马者道旁儿”?对此说法不一,依我之见,蔡元培的头脑是出奇的清醒和理智——他知道自己威望很高,但不愿做一匹肥马,不愿意被捧杀。
蔡元培不愿当“肥马”的言论,是针对北京大学的师生吗?不是,他的矛头所指是北洋政府。为蔡元培辞职事,北洋政府发了个“大总统指令第1332号”,其中对蔡元培赞美有加,并一再挽留。1919年6月15日,蔡元培公开发表了《不愿再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宣言》其中讲了辞职的三大理由:
(一)我绝对不能再做那政府任命的校长:为了北京大学校长是简任职,是半官僚性质,便生出许多官僚的关系……我是个痛恶官僚的人,能甘心仰这些官僚的鼻息么?
(二)我绝对不能再做不自由的大学校长:思想自由,是世界大学的通例。德意志帝政时代,是世界著名的专制国家,他的大学何等自由。那美、法等国更不必说了。北京大学向来受旧思想的束缚,是很不自由的。我进去了,想稍开点风气……那(哪)知道旧的一方面,看了这点半新,就算“洪水猛兽”一样了,又不能用正当的辩论法来辩论,鬼鬼祟祟,想借着强权来干涉。于是教育部来干涉了,国务院来干涉了,甚而什么参议院也来干涉了,世界有这种不自由的大学么?还要我去充当这种大学的校长么?
(三)我绝对不能再到北京的学校任校长。北京是个臭虫窠。无论何等高尚的人物,无论何等高尚的事业,一到北京就都染了点臭虫的气味,我已经染了两年有半了……难道还要我再做逐臭之夫,再去尝尝这气味么?
蔡元培的性格是非常温和宽容的,但他这个宣言却写得激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54505.html
以上是关于大学-蔡元培为什么要去职北大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大学-蔡元培为什么要去职北大;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18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