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凤阳人为什么会恨朱元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朱元璋-凤阳人为什么会恨朱元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凤阳人为什么会恨朱元璋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卖儿郎。唯有我家没得卖,肩背锣鼓走四方。”
这首脍炙人口的民谣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尤其是配合凤阳花鼓的曲调,听起来悦耳动听的同时,又略感凄凉。为什么略感凄凉呢?因为这个民谣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类人出现,这类人就是凤阳乞丐,甚至一度成为招牌,人们一提到乞丐,第一印象就是来自凤阳!
我们再看给这段民谣配乐的凤阳花鼓,鼓很小,像我们平时吃饭的瓷碗那么大,鼓槌也很细,两根,犹如筷子一般。是的,凤阳花鼓最早的原型就是一双筷子、一只碗,这是凤阳乞丐的初级装备。也正是凭借着这套装备,行走四方,并逐渐演化成一种曲艺形式——凤阳花鼓。
可是我们仔细看这个歌词,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凤阳,乃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按理说,朱元璋当了皇帝,必然是集中全国的力量,大力发展凤阳才对
这就要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永乐年间浩浩荡荡地移民政策说起:移民并不是明朝首创,但是被朝廷强制大规模移民的,明朝应属第一家。历史上几次规模宏大的移民,主要受战争影响:比如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由于中原地区连年战争,导致:“中原户口,十不存一。”
一方面中原人们往相对安定的南方逃亡,另一方面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内迁,这也是造成南北朝对峙的原因。再有唐朝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造成中原人民大量南移:“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再到后来宋朝的“靖康之难”,整个宋朝皇室都南迁,同时带动很多人民跟着南迁。
但这几种迁移都是因为战争导致,是人民一种自发的行为,但明朝移民就不是那回事了,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官方强制移民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
由于元末战乱,再加上中原地带连年天灾,导致人口大量流失,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面对中原地带
现在的中原地带,凡是有家谱的家族,回去翻翻家谱,往往会发现一个出场频率最高的词——洪洞大槐树。那么恭喜你,我们是老乡,都是从明朝初期相对富裕的山西迁过来的。
那么凤阳这个地
这件事还得从朱元璋登基之后,关于首都建在哪里的争论说起: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但是就都城设在哪里,朱元璋犯了难。按照我们的理解,他是从南京(应天)起家,定都南京是顺理成章,但是当时的环境下,定都南京有很多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天下未定,北方还在战争,而从南京运送粮草去北京(大都),成本太高。如果是走陆路,送一车粮草到北京,还得带一车粮草路上吃,走水路,并不畅通,走海路,又是危险重重,即使不翻船,沿途的海盗都惹不起,真正能送到北京,只有40%的成功率。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有点小迷信:因为自古以南京为首都的朝代,大都短命,比如东吴、东晋,以及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最多的也不过百年,所以,南京绝非朱元璋的首选都城,不过此时的元朝尚未灭亡,天下还有大片土地不在朱元璋手中,所以一时之间也选不好都城。
朱元璋比较特立独行,登基之后,他手下的大臣们,也不敢轻言定都之事,这事必须由皇上亲自定夺。正应了项羽那句话:“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朱元璋跟我们千千万老百姓一样,也是很爱慕虚荣的,同时也是为了报效自己的家乡。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另类方案,那就是两京制,大力建设老家凤阳,成为大明朝的中都。
该位置在临濠(原濠州),朱元璋给改名叫中立府,并给了一个建设这里的理由:“取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既然是建设中都,那么人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凤阳连年饥荒,不然的话,当初朱元璋也不会起义。所以当时人口稀少,为了建设自己的家乡,朱元璋就连续迁移了四种人到凤阳:
第一类人是工匠,建设中都必不可少的人,这类人很多,估计有十来万之巨,都是从全国各地拉来的;第二类人是军队,这也很正常,建设好了中都,总得有人守卫,况且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军队来监管;第三类人最惨,是江浙地区的富人,被朱元璋强令迁移过来;第四类人则是罪犯,一种是无恶不作的罪犯,被发过来做苦工,另一种则主要是皇亲国戚或官员,是被关押在这里的。
“二月甲午,宥杂犯死罪以下及官犯私罪者,谪凤阳输作屯种赎罪。”但凤阳这个地方,建了六年后,最终还是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方面这个地方确实无险可守;二是没有城池基础,硬建,成本太高;三是激起了民愤,要知道元朝之所以被推翻,就是因为徭役过重。
当然,还有一条原因在于,朱元璋的手下大部分都来自凤阳,一旦到了凤阳,担心自己会被架空,不利于统治。中都虽然没有建立起来,但是人却迁了过来,其中的工匠随着建设中都的工程停止,大都又被招到南京建城。而军队嘛,中都不建了,自然也不需要这么多,大都驻防其他地方去了。唯有第三类人,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类人,命运实在悲惨,恨透了朱元璋。
那么朱元璋为什么要迁这类人到凤阳呢?其实恨都是相互的,他们之所以恨朱元璋,是因为朱元璋先恨的他们。要知道,江浙富庶地区本就是张士诚统治地,张士诚这人千不好、万不好,却对老百姓很好。当初红巾军起义遍布全国时,是江浙地区的富户资助张士诚,作为报答,张士诚保护他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这也导致,朱元璋打张士诚时没少费劲,夺得天下之后,自然对这群人恨之入骨。
把这群富人赶到凤阳,本来朱元璋是希望他们来发展凤阳经济的,可惜凤阳这地方:“三年恶水三年旱、三年蝗虫灾不断!”再加上土地就那么多,物资也不富裕,外地富人前来,
这种日子确实不好受,江浙的富户就想尽办法想回去,可惜朱元璋颁布有命令,是严禁他们离开凤阳府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每到农闲的时候,一般是冬天,成群结队地以乞讨为生,走回江浙的家乡。等到来年开春之后,再成群接队地从老家回到凤阳,毕竟地还得种,荒还得开……
而凤阳花鼓这句“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必然不是明朝时期敢唱的,毕竟朱元璋杀人可是不眨眼的。真正让这首民谣传播出去,实际上已经是清朝时期,凤阳还是那个凤阳,还是天灾不断,人们不敢抨击当今皇上,只能把老朱拉出来背锅了。
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的凤阳移民政策,无疑是酿成这个场景的原因。当然,除了凤阳移民之外,其余中原地带的移民,无疑是一利好政策。
本想把家乡建设好,没想,自己却背负骂名,被这些凤阳乞丐给传遍了天下,而真正受益的原住凤阳人,又有几个出去要饭呢?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52215.html
以上是关于朱元璋-凤阳人为什么会恨朱元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朱元璋-凤阳人为什么会恨朱元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192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