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朱高煦-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

  • 朱高煦,宣德,明成祖,明朝,京师
  • 世界历史人物-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6-22 11:4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朱高煦-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朱高煦-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

宣德元年(1426),朱瞻基闲来无事,想起了被囚禁在“逍遥城”的二叔朱高煦,决定去看看这个不安分的二叔。“逍遥城”里,朱高煦的脚扣上了枷锁,可能是因为地位不低,所以枷锁是用木头所做的,比较轻。只见朱高煦低着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见到皇帝的到来,朱高煦突然精神了,不知道哪根筋抽了,故意一“扫堂腿”,直接绊倒了朱瞻基。

朱瞻基大怒,立马就叫人搬来一口三百斤的铜缸,把朱高煦盖在里面。但是,朱高煦从小就习武,力气很大,竟然把那铜缸顶了起来,摇摇晃晃的。朱瞻基更加生气了,于是命令人在铜缸周围放上了些许的木炭,点燃木炭,朱高煦就这样活活地被烧死。

世界历史人物讲解合集

朱高煦-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
朱高煦-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

关于这段历史也只有寥寥数百字的记载,至于朱高煦为什么要伸出“扫堂腿”就成为了一个历史之谜!可是,这样一个英勇善战的将军,曾经跟着朱棣南征北战的人,竟然会做出这样“小孩子”的行为,有点难以让人理解。或许,历史都是胜利者所书写的!

朱高煦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史》是这样评价朱高煦的,“汉王高煦,成祖第二子,性凶悍。洪武时,召诸王子学于京师。高煦不肯学,言动轻佻,为太祖所恶”。从评价里可见,朱高煦是个性情凶悍、顽劣的人,但他真的就这样的人吗?

一开始读明史时,我也是这样认为,朱高煦是这样的人。因为

世界历史人物对中国的评价

无论是史书中他舅舅徐辉祖的“证词”,还是“偷马杀驿丞”的事实,都记载在那里,不容人反驳,后人也都这样认为。

可是,我们还是忽略了朱高煦做出这些行为的背景,那时是“及太祖崩,成祖遣仁宗及高煦入临京师”,逃跑之事。意思就是说,朱高煦兄弟俩是在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继位的时间进入京城的,这时刚刚进

关于介绍世界历史人物的书

行削蕃,两兄弟可以说是作为“人质”,朱允炆以此来牵制朱棣。同时,这也是朱棣为了打消朱允炆的怀疑,为起兵争取时间。

这样一来,朱高煦偷徐辉祖的一匹好马,带,径直渡江回燕,完全是为了解除朱允炆对于朱棣的牵制是功劳一件。而在途中杀的的官民、驿丞,极有有可能是朝廷派的拦截之人。

其实,朱高煦并不像史书里所描写的那样,有可能是个急性子、大大咧咧、行动力挺强的人,但是他还是忠于朱棣的,只不过“成王败寇”,朱高煦被描述成一个“小丑”般的人物。

至于那个争夺皇位,意图谋反,这不能说是朱高煦的错,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哪个皇子不想得到皇位?试下想,你穿越回去到明朝,你很有机会、很有希望当皇帝,你想不想?

被朱棣扼杀在摇篮里的“造反”

永乐二年(1404),朱棣立长子朱高炽为太子,这对于朱高煦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曾经为朱棣争过天下、拼过命,朱棣还曾许诺多“世子多疾,如当勉之”,朱高煦一度与太子之位只有一步之遥,现在却成为了一个梦,他是何其心寒和不服。既然朱棣出尔反尔,那么就只能依靠个人来争取了,永乐朝的太子之争就从此开始!

当时,朱高煦仗着自己受宠,在背后经常打朱高炽一系的小报告,挑拨是非,离间皇帝与太子的关系。这个办法还是挺有用的,经过三番两次的搬弄是非,朱高燧从中添油加醋,多疑的朱棣更加不信任太子朱高炽,两人的关系闹僵。朱棣更加频繁地限制了朱高炽的权力,太子一系中的解缙、黄淮等人因此入狱而丢了性命。既负其雄武,又每从北征,在成祖左右,时媒孽东宫事,谮解缙至死,黄淮等皆系狱。

自此,太子受到排挤,朱高煦更受恩宠,地位和赏赐甚至超过了太子,其中的缘由有可能是朱棣出于愧疚。但是,不管如何,此时的朱高煦当太子的机会似乎越来越大。朱棣的皇位是“抢”过来的,所以在朱棣的内心里对于兄弟相残是有心里阴影的。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局面,朱棣就把朱高煦封在云南,但朱高煦就是赖着不去,还义正言辞地说“我何罪!斥万里”。那时,朱棣心中有愧,也说不过朱高煦,就同意他可以继续留在京师!只要还在京师,那么朱高煦的“皇帝梦”就还没有破碎。

可是,后来朱高煦看出朱棣并没有要废除太子的意思,反而是越来越满意朱高炽,只好通过增加自身实力“造反”,实在不行就学父亲那样起兵。很快地,朱高煦进行了“补强”,求得实力强劲的天策卫为护卫,不久又乘机增加了两护卫。与此同时,朱高煦还私自挑选各卫的壮士,笼络一大批亡命之徒,又募兵三千人,不隶属兵部。

但是,就算朱棣的兵力多在北方,这点兵力要想跟朝廷军一拼,胜算不大。而朱高煦深知这一点,所以他通过训练水师,实在不行就来个南北朝,以长江为界。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但是,朱高煦还是太“露骨”了,很多行为不加隐藏,全部都摆在台面,加上永乐朝锦衣卫盛行,这些行为怎么能够瞒住朱棣的眼睛。最终,皇帝盛怒,朱高煦被抓了,即将要被贬为庶人。

幸好朱高炽力救,朱高煦才留住了地位,被削掉两护卫,改封乐安。就这样,朱高煦的第一次造反,被朱棣扼杀在摇篮里,也确实造反了,准备工作有条有理的。但是,这不能说是朱高煦的过错,谁不想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呢?为什么要说一次造反呢?因为从这次造反中,我们可以看出,朱高煦并非有勇无谋之人,“训练水师,以长江为界”,可见其深谋远虑。

而且,之前的“白沟河之战”,朱棣兵败,被朝廷军围困在一个小山坡,生死就在一瞬间时,是朱高煦千里来救,精确地找到朱棣所在的位置,带领朱棣冲出重围。由此可见,朱高煦还是很有大局观念的,也是有勇有谋,乱军之中竟然能够找到朱棣所在的位置。

朱高煦并非如史书里所说的那样!这样评说朱高煦,并不是为了给他洗白,而是觉得不公,因为朱高煦真的不像是宣德朝所描述的那样,不是一个“小丑”,无勇无谋,贪生怕死!而这一切,完全有可能是被某

世界历史人物童年照

人所“丑化”。

宣德朝的朱高煦,一个“小丑”般的人物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在榆木川病逝,朱高炽即位,其间朱高煦并没有起兵造反,可能是没有收到风声。往后,洪熙年间,朱高炽对于这个不安分的二弟,还是很照顾的,给的封赏也多过其他人,而朱高煦也经常上奏谈论国事,参与政务,宣德年间也是如此。

可是,这一点却被认为是“朱瞻基宅心仁厚,而朱高煦放纵放肆”,这样说也很是有道理的,毕竟史书上就这样记载。但是,在前边我说过朱高煦是个大大咧咧、不善表达之人,此时的上奏谈论国事,有没有可能是一种“示好”,讨好朱瞻基呢?

这并不能下结论,可是之后的几次造反,让我更加确信朱高煦不是“放纵”,而是“示好”。洪熙元年,当皇帝不够十个月的朱高炽就突然病逝,朱瞻基即位,此时的朱高煦做了什么呢?史书是这样记载朱高煦的,“未几,仁宗崩,宣宗自南京奔丧。高煦谋伏兵邀于路,仓卒不果”。

这是朱高煦一次未遂的造反,但是难以让人相信!朱高炽病逝时,朱瞻基人还在南京,需要立马赶回北京即皇帝位。可是,回到北京需要经过乐安附近,朱高煦完全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这样一个有勇有谋的皇子竟然因为“准备不及时”而错过了截杀的机会。

更让人怀疑的是,宣德元年八月!那年那月那日,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在未遂的造反过去不久,朱高煦又按耐不住躁动的心,派人进入京师与旧臣约为内应,想再造一次反。但是,计划很快就被暴露了,朱瞻基亲征,朱高煦出城投降,接着就被关进了“逍遥城”,后丢了性命。

当时,朱瞻基派了一个叫侯泰的人前去乐安“谴责”朱高煦,可是这个回到京师后,竟然因为害怕朱高煦而不敢如实说出朱高煦造反。这很让人费解,已经回到朱瞻基的地盘,却害怕朱高煦,不敢说如实,趁机添油加醋来打个小报告不好吗?

其实,这一次造反很难让人相信的!因为漏洞太多,朱高煦失败的原因,竟然是“护卫军家住乐安,必然内顾,而不肯直趋南京”,曾经乱军之中救父、以长江为界而划南北朝的朱高煦,竟然因为手下人护家而放弃南下长江。乐安小城不可能守住,南下长江才有希望,朱高煦怎么会不清楚,可笑可笑。

而且,巧合的是这一切都让朱瞻基所预料到了,无论是放弃南下长江,还是放弃抵抗出城投降,这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可能呢?那就是,朱高煦并没有造反,是朱瞻基一手策划,为了的就是除掉这个二叔,同时树立自身的威信,打击朝廷中有“二心”的人。

说了那么多,并不是为了给朱高煦洗白,而是自己的一番见解,毕竟朱高煦极有可能是被“丑化”,因为其中的漏洞太多,巧合太多了。更何况,成王败寇,历史是胜利者所书写的,失败的人没有话语权。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48618.html

以上是关于朱高煦-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朱高煦-朱高煦到底有没有谋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199375.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苏公网安备\"苏公网安备32031202000918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