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施琅是怎么打败台湾郑氏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施琅-施琅是怎么打败台湾郑氏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施琅是怎么打败台湾郑氏的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施琅率领水兵2万余人,大型战船300余艘,中小战船230余艘,从福建铜山(今东山)海域扬帆起程,一路乘风破浪,锋芒直指台湾的战略前哨澎湖列岛。
施琅把平台的首选目标定在澎湖是有其原因的。台湾本岛地域狭窄,缺乏战略纵深,澎湖就成为其外围防御的惟一屏障。
台军主帅刘国轩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将台军主力悉数摆在澎湖,并建立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还在妈宫、风木匝尾、西屿头、牛心湾等要冲地点加筑炮城14座,沿海筑造高墙深沟20余里,安设铳炮,准备与清军决战。
面对台军的严防死守,施琅采取了灵活的作战方针,将清军分为三路,以左右两翼牵制敌人,主力居中直捣敌阵船队。
7月9日,
清先锋蓝理率7船冲入台军中,共击沉、焚毁郑氏船只14艘,焚杀郑氏官兵2000余人。这时的刘国轩却缺乏主动进攻精神,把胜利希望完全寄托在飓风上,因而几次坐失了主动出击的良机。
澎湖一战,清军先后焚毁、击沉和俘获台军大小船只近200艘,杀死台军将领、头目300余名,士兵12000余名,另有165员将领和4800名士兵倒戈投降。
刘国轩只是仰仗地形熟悉,才从水浅礁险的吼门岛屿趋水涨风顺之时,带领31艘
施琅一战定澎湖,歼灭了台军精锐部队,打开了台湾岛的门户,郑氏败局已定,岛内人心大震。施琅获胜后并不急于继续进攻,而是在澎湖“抚绥地方,人民乐业,鸡犬不惊”,甚至派人捞救跳水未死的台军官兵,使得台湾、澎湖军民“莫不感泣,愿内向”。
与此同时,施琅建议朝廷“颁赦招抚”郑氏,以争取和平统一台湾,使台湾百姓免去刀兵之灾。康熙帝也同意施琅的招抚政策。郑克塽、刘国轩见施琅“无屠戮意”,也愿意归顺。
7月31日,郑克塽派人到澎湖施琅军前请降,要求仍居台湾,“承祀祖先,照管物业”。施琅拒绝了他们的条件。
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迎接,各乡社百姓亦沿途“壶浆迎师”,台湾终于实现了和平统一。9月17日,郑克塽等递送了正式的降书,并缴
10月2日,施琅亲往台湾,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46531.html
以上是关于施琅-施琅是怎么打败台湾郑氏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施琅-施琅是怎么打败台湾郑氏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201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