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历史上有多少垂帘听政的太后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武则天-历史上有多少垂帘听政的太后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历史上有多少垂帘听政的太后
一提到垂帘听政,人们就会想到统治了中国47年的慈禧太后。其实,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中国历史上这种女人执政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垂帘听政的太后,就有十位:西汉吕太后、东汉窦太后、东汉邓太后、北魏冯太后、北魏胡太后、唐朝武则天、北宋高太后、辽代萧太后、清代慈安太后、清代慈喜太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具体介绍这些中国历史上执政的女人,一起来看看吧。
1、西汉吕太后:
(前241─前180),名雉,字娥姁,单父县(今山东东单县)人。吕雉是汉高祖刘邦(前202年—前195年在位)的皇后,高祖死后,被尊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皇后和皇太后。同时吕雉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皇帝制度之后,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性,被司马迁列入记录帝王政事的本纪,后来班固作汉书仍然沿用。她开启了汉代外戚专权的先河。在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吕后起了很大作用。
吕雉统治期间实行黄老之术与民休息的政策,废除挟书律,下令鼓励民间藏书、献书,恢复旧典。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太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2、东汉窦太后
汉章帝的皇后。88年,章帝死。年仅十岁东汉和帝即位,尊窦氏为皇太后,窦氏临朝称制。窦太后的兄弟窦宪、窦景、窦笃等人都在朝中任要职。窦家兄弟为所欲为,公报私仇,凡是对他们专权不满的人都被致死。在近五年的时间里,窦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和帝听之任之,是一个傀儡。永元四年(92),和帝14岁时,与宦官郑众合谋,将窦氏兄弟一网打尽。窦太后被迫归政,临朝称制5年。
3、东汉邓太后:
邓绥(81年-121年4月17日),南阳新野人,东汉王朝著名的女政治家,东汉王朝第四代皇帝汉和帝的皇后。邓绥系出名门,其祖父正是以向光武帝刘秀进献了“图天下策”的东汉开国重臣、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太傅高密侯邓禹。
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册封为皇后。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年仅27岁的汉和帝突然驾崩,面对着“主幼国危”的局面,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邓绥执政期间,对内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对外则坚决派兵镇压了西羌之乱,使得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但另一方面,邓绥亦有专权之嫌,其废长立幼,临朝称制达十六年而不愿还政于刘氏,朝中多有非议。
4、北魏冯太后:
文成文明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嫡祖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政治家、改革家。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冯氏是冯朗之女,生于长安。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了权臣乙浑,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崩,时人称冯太后毒杀。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尊为太皇太后。
5、北魏胡太后:
北魏宣武帝皇后,孝明帝母,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北)人。延昌四年(515),孝明帝即位年幼,胡太后得到妹夫宗室元叉、宦官刘腾的保护、支持而听政。正光元年(520)被元叉、刘腾幽囚,孝昌元年(525)杀元叉,再度临朝摄政。胡太后都实行崔亮所制停年格,按年资用人,吏治益趋腐败。迷信佛教,大建佛寺,其奢侈浪费导致公私穷困,民不聊生。胡太后还宠信奸人郑俨、徐纥等,政事益加腐败紊乱。胡太后害怕儿子年龄渐长,于己不利,武泰元年(528),胡太后毒死孝明帝,立临洮王子三岁的元钊为帝,自居摄政。尔朱荣以给孝明帝报仇为借口,进军洛阳,在河阴将胡太后及大臣两千余人杀死。
6、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本名珝,后改名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从临朝称制到自己做皇帝,她主宰了中国历史22年之久。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7、北宋高太后:
(1032—1093年),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宋英宗时期皇后,又名宣仁圣烈高皇后(1032-1093),汉名高滔滔。母曹氏,系样仁宗慈圣光献皇后之姐,故宣仁后少鞠宫中,时英宗变在帝所,与后年同,由仁宗、慈圣作主订亲。仁宗庆历七年(1047)成婚。1085年,高后的儿子宋神宗病危,哲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哲宗时年9岁,因其年幼,群臣奏请高太后垂帘听政。54岁的高氏以太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高太后临朝不久,三省具前朝例,上奏章请“加恩高氏”,给太后娘门高家族人封官晋爵,高太后不仅坚辞罢去,而且还将先朝定给太后娘门高家族人封官家的私恩赏赐减去四之一。
8、辽代萧太后:
她虚心诚恳,用人
9、清代慈安太后:
(1837-1887),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咸丰帝崩,因皇后无子,便立懿贵妃六岁的儿子载淳承继皇位,尊皇后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为“慈安”,称慈安太后。在《清宫遗闻》中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慈安虽然对权力不感兴趣,但她的政治才华毫不逊色。慈禧有才干,又有强烈的政治欲望,但最终只能管理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已,大事都轮不到她来管。
慈安比较超脱,不喜欢政务,日常事务就放手让慈禧去做,她乐得轻松自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慈禧可以任意而为。在朝政大事上,还得是慈安说了算。因为虽然都是太后,但慈安为嫡,慈禧为庶,在“嫡庶之分”的礼制束缚下,慈禧不敢逾越,凡是遇到朝政大事,她都要征询慈安的意见,绝不敢擅自主张。
时人对慈安和慈禧的评价是各有所长,慈安“优于德”,慈禧“优于才”。一些日常的事务由慈禧处置,但每遇朝政大事,还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后决定。由此可见,慈安太后大权在握、掌控权力方面也是很有一套办法的。同治、光绪初年,慈安太后先后两次垂帘听政。1881年三月九日慈安暴亡,卒年四十五岁,因死时突然,故有传为慈禧所害之说,垂帘听政20年。
10、清代慈喜太后:
(1837-1887年):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16岁被咸丰册封为皇后。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41619.html
以上是关于武则天-历史上有多少垂帘听政的太后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武则天-历史上有多少垂帘听政的太后;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20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