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姚鼐的生平简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乾隆-姚鼐的生平简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姚鼐的生平简介
姚鼐(nài)(1731~1815)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
雍正九年十二月二十日(1732年1月17日),姚鼐出生于桐城南门树德堂一个官宦书香人家。姚鼐幼年好学,伯父姚范用经文教授他,又跟随刘大櫆学习古文,刘大櫆对姚鼐特别器重,称其“时甫冠带,已具垂天翼”。
乾隆十五年(1750年),年仅二十岁的姚鼐考中举人。同年冬春之交,姚鼐赶赴京师,以应会试,结果落第。
乾隆十七年(1752年)秋,姚鼐第二次应礼部试又落第后留住京师,他结识了毕生的莫逆之交朱孝纯,并王文治三人相得甚欢,常结伴出游。
乾隆十九年(1754年)春,姚鼐第三次赴京参加礼部会试仍不第。夏初应翰林院邀客,姚鼐与友人一起得游万寿寺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春,姚鼐第四次参加礼部会试又不第。直到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姚鼐仍留京师教馆。是年秋,姚鼐游扬州,后经由扬州归里,然后由潜山、宿松、黄梅、九江至南昌。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居丧守制期满之后,姚鼐再次踏上了应礼部试的路途。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姚鼐终于中试,殿试名列二甲,授庶吉士。五月,姚鼐归乡之后不久即踏上返京之路,开始了八年仕途。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姚鼐被分配为兵部主事,不久又改任补礼部仪制司主事。
乾隆三十三年(1767年)七月,姚鼐充任山东乡试副考官。他非常重视人才的拔擢,力图让栋梁之才及时涌现。在济南客居的两个多月里,姚鼐游玩了济南的多处景致,留有大量诗篇。自山东回京述职后,姚鼐转任礼部祭祀司员外郎。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六月,姚鼐充任湖南乡试副考官。此次行程,由定州到邯郸县,经过彰德、洪县到达湖北黄陂。再过江至岳州,月余之后到达长沙。此间撰写的《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五首》中他对科举取士的选材标准有明确的表达,国家需要的是经世致用、体察民情的人才,但他在乡试中所领略的却是士子间轻浮自傲、忽视民间疾苦的风气。因此,在赴湘期间,姚鼐的诗作充满了失落的意味。湖南之任不久,姚鼐充恩科会试同考官。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姚鼐升任刑部郎中。在刑部的两年时间内,刑法严苛的社会现实,与姚鼐实施仁政的政治理想发生直接的尖锐冲突,姚鼐再次心生隐退之意。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清廷开四库全书馆,姚鼐被荐入馆充纂修官。此职本应翰林方可充任,唯独姚鼐与戴东源、伍大椿、程晋芳等8人破格当选。《四库全书》修成后,时年四十四岁的姚鼐辞官,不入仕途。大学士于敏中、梁国治先后动以高官厚禄,均被辞却。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八十二岁的刘大櫆去世。姚鼐毫无疑义的成为了桐城派的核心。他耗尽心血编纂的《古文辞类纂》终于完成,共75卷,是古文辞赋选本,按照文章的应用分分十三类:论辩、序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姚鼐挚友、时任两淮盐运使朱孝纯在扬州梅花岭侧重修梅花书院,并亲笔题字镌刻在匾额之上,邀姚鼐前往担任掌院。[7-8]在梅花书院期间,姚鼐与友人亦时常来往,一同游览当地名胜。担任掌院之时,姚鼐以自己的古文义法教授学生写作知识,并为学生授课编纂了《古文辞类纂》一书,以便于弟子学习。他为梅花书院的长久发展、名声传播以及自己文学理论主张的发展作出了巨大努力。不到两年,朱孝纯因病辞官,姚鼐因继室张氏病逝而辞去教职而去。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姚鼐主讲安庆敬敷书院,在执掌敬敷书院期间,他选取了明朝隆庆万历年间到清代的诗文251篇,合集编成《四书文选》一书来供学生学习,目的就在让学生们阅读经史,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习文章行文的体格和方法。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姚鼐受徽州知府邀请而前往紫阳书院主讲。当地环境清幽,气氛安逸,给姚鼐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在这里,姚鼐传播自己的为学理念,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使程朱理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姚鼐主持钟山书院,此时其古文已荣誉满天下,故
嘉庆十五年(1810年),八十岁的姚鼐赴江南乡试鹿鸣宴,仍耳聪目明,齿牙未豁,见者以为是神仙中人。
嘉庆二十年九月十三日(1815年10月15日),于年初染疾的姚鼐病逝于南京钟山书院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27209.html
以上是关于乾隆-姚鼐的生平简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乾隆-姚鼐的生平简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21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