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隋文帝晚期为何助佛反儒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杨坚-隋文帝晚期为何助佛反儒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隋文帝晚期为何助佛反儒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各地纷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故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刘炫上书切谏,隋文帝不听。同时下令营造寺塔五千余所。隋炀帝时虽然恢复各地学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
此时最著名的儒生有刘焯、刘炫,二刘学识丰富,受当时儒生景仰。然而刘炫乘隋文帝购求书籍的机会,伪造书百余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骗取赏物。刘焯也因计较束脩,声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抹黑隋朝统治者。
王通是隋末大儒与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谥为“文中子”。他主张执政者应该先德后刑才能让人心服;提倡儒道佛三教应该共同相处,而不是互相抵制。又主张天人之事与天地人三才不相离等思想。他著有《太平十二策》、《续六经》与《文中子中说》。他的孙子王勃是
其实儒学没有得罪隋文帝。前期的隋文帝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而且前期为儒学建立很多的学校,但是到了后期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
其实隋文帝并不是到晚年突然开始崇信佛教的,从小的时候他就对佛教、僧尼有着很深的感情。大统七年杨坚生于冯翊般若寺,据说在出生的时候有产房周围环绕着一圈紫气,而紫气又被成为帝王之气。
恰逢此时有一位尼姑,认为杨坚生而不凡,就请求把他带回寺院中。于是尼姑在寺院一直把杨坚抚养到十三岁才让杨坚回到家中。杨坚自幼长期生活在寺院,深受佛教的熏陶。
随后隋文帝称帝后,便在全国很多地方建寺院,大兴佛教。当时全国寺院多达将4000近所之多,有的记载甚至说超过五
公元601年便以学校多、学生学习不精为理由下诏书废除京师和郡县的大小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一处。而且就在当天,颁舍利于诸州,前后营造寺塔五千余所,这是公开助佛排儒。隋文帝晚年的助佛教反儒学,比起南北朝君主助一个宗教反另一个宗教来,其影响更深刻。
隋文帝这种反儒助佛的行为使隋王朝丧失了正统的意识形成,加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25742.html
以上是关于杨坚-隋文帝晚期为何助佛反儒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杨坚-隋文帝晚期为何助佛反儒;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217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