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郊饮马图创作背景和赏析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秋郊饮马图创作背景和赏析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秋郊饮马图创作背景和赏析
秋郊饮马图绘初秋郊原,牧人在荒野溪涧牧马的情景。水面平缓无波,岸边林木环绕,油油绿草衬以秋树红叶,环境幽雅美丽。一乌衣红帽奚官正策马而来,其前后十几匹马肥硕健壮,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画面设色古雅,构图
《秋郊饮马图》,赵孟頫创作时间于元朝,尺寸纵26.4厘米,横100厘米,绢本材料,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本是宋宗室,但在元灭宋后他虽然隐居,但在元行台侍御史程钜夫的推荐之下还是做了元朝的官,所以自古以来对赵孟頫的评价不一,有人讥其"丧民族气节",其实,赵孟頫与历史上那些双方交战而投降的官员是大有区别的。这些我们不必加以多议论,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他在绘画方面的成就。
赵孟頫是一个早熟的画家,他的画有两种作风,一是工整,一是豪放。他对传统的看法,表现为力追唐与北宋的绘画。赵孟頫曾说过:"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未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笔意辽给予。""仆所作者,虽未能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稍异耳。"但赵孟頫这种尊重传统、推崇古人,与完全采取复古主张者是不同的。赵孟頫提倡继承唐与北宋的绘画精华,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他认为在北宋前的绘画中,保留着笔墨内在价值和绘画的本意,绘画除欣赏功能外,还有认识功能,用笔除有轮廓功能外,还有它自身的审美功能。而用笔的内在审美功能在书法中最能体现。因此,赵孟頫又进一步提出"书画同法"论。赵孟頫的"古意"说和"书画同法"论,所针对的问题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医治绘画发展中出现的"毛病",而且他的艺术主张是和他的艺术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董其昌曾评赵孟頫的作品说:"有唐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之雄去其犷。
《秋郊饮马图》[1]是他的鞍马人物画的代表作。画面是江南初秋时节,牧人赶着一群马到河岸边饮水的情景。画中岸边
此图布局讲究藏露,中景露地不露天,人马、坡石、林木都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出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无限的景物。构图均衡有致,物象虽具体而微,整体却极简括。
右上方自书"秋郊饮马图",左上方
除人物、山水、竹石,画马也是赵孟頫的拿手好戏,宗法李公麟,能自出新意。除这件作品外,赵孟頫还有"浴马图卷"及"人骑图卷"。此图绘清秋郊外牧马的情景,一红衣奚官骑马持鞭,驱十几匹马来到溪边,马的姿态各异,虽画的不大,但生动异常。坡岸填以石绿色,秋树红叶,分外幽静清致。
赵孟頫承前人画马传统,加上他对马的生活习性深入观察,在创作中表现了马的神采并在技巧上有所突破。并且,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进绘画之中,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木、坡石行笔凝重,苍逸中透着清润,工细中不乏松动与飘逸。绿岸、丹枫、红衣,设色浓郁中显清丽,大面积渲染,不加皴擦与点斫,色不掩笔,淳厚而富于韵致,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继承了唐人的遗风。图中人马虽小,但意态生动,形神兼备,不失为妙逸并具的佳作。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23150.html
以上是关于秋郊饮马图创作背景和赏析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秋郊饮马图创作背景和赏析;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22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