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哲学影响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阳明的哲学影响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阳明的哲学影响
王守仁作为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释道,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后又起兵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
1529年去世,谥文成,故后人称其为王文成公。万历年间得以从祀于孔庙。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王守仁留有三本传世之作《传习录》、《阳明全书》(即《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门人所辑)、《大学问》。《大学问》被认为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阳明学在现代中国仍有广泛影响。现代新儒学的开山祖师之一熊十力,及其弟子牟宗三都继承并发展了阳明学。著名学者徐梵澄经过几十年对中国,印度,欧洲思想研究以后,在晚年也对陆王心学赞誉有加。
中国大陆的当代学者蒋庆也对阳明赞誉有加(见《政治儒学》一书)。后阳明学通过余姚老乡朱舜水传至日本,日本近代的著名军事家东乡平八郎,为王阳明学说所折服,随身腰牌上刻有七字"一生伏首拜阳明"。王阳明心学是日本近代快速崛起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指引。
蒋中正也是王阳明学说的信徒,并因此将台北草山改名为阳明山。阳明学逐渐演化成了七个流派:江右学派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王守仁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出发,他反对朱熹的“先知后行”之说。
王守仁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
他的目的在于“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北京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把它作为校训的一部分。
王守仁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体验,在五十岁时提出犹如画龙点睛般的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不得已与人一口说尽,只恐学者得之容易,把作一种光景玩弄,不实落用功,负此知耳!”
人性本善,良知现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惧,所谓“慎独”(独处时犹如在大庭广众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礼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没有丝毫不善夹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心灵不受任何染污,这样良知自能百发百中。
王阳明解释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22478.html
以上是关于王阳明的哲学影响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王阳明的哲学影响;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221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