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中国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是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莎士比亚-中国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是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中国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是谁
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字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主要戏剧作品有《关汉卿》《文成公主》《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等。
田汉的文学译介始于他的日本留学期间。1916年8月,毕业于长沙师范学校的田汉,在舅父易梅园的资助下东渡日本,自此开始了长达6年广泛接触与译介外国文学的阶段。
相对于日本留学阶段田汉早期田汉文学翻译,从1922年9月回国至1930年是田汉早期文学翻译的又一阶段,这期间,田汉完成15篇(部)译作,主要有:1922年11月《哈孟雷特》单行版出版。
田汉翻译的《哈孟雷特》是“少年中国学会丛书”中的一种,由上海中华书局1922年11月出版,也是中国以完整剧本呈现的第一本白话汉译莎著。
剧中第三幕第一场哈姆雷特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田汉注释为“还是活着的好呢,还(是)不活的好呢?——这是一个问题:所谓豪杰之士者,到底应该忍受这‘暴虐的运命’的矢石呢,还是应该和狂波骇浪相抵抗死而已呢?”“To be or not to be,that i
1924年田汉翻译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中华书局发行。
1924年7月,田汉的翻译著作《菊池宽剧选》出版。1924年11月田汉成功翻译了小路笃实的剧本《桃花源》。其后田汉陆续翻译了比利时作家、爱尔兰作家和日本作
田汉在文学译介领域花精力最多、贡献和成就最大的当属戏剧译介,而在译介资源的选择方面又主要集中于东洋日本和西洋欧洲,其中欧洲又以英国的两位剧作家——莎士比亚和王尔德为代表。
田汉对英国文学的偏好,客观上讲是其转入东京高师后学英文专业所致,这使他有机会接触到大量英文原版著作。
王尔德曾说过,好的作家首先应该是一位诗人和评论家。田汉留学日本时的文学活动,正是从诗歌和译介开始的。田汉本人常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强调译介对于创作的重要意义,五四文人大多经历过从文学翻译到创作的历程。
因为田汉的创作历程与现代戏剧的发展同步,他的早期戏剧译介即是田汉戏剧历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
今天,用翻译的标准,来重新审视田汉的译作时,也常常会为其优美传神的译文所打动,可以说田汉是一位很有特色的翻译家
早在日本学英文时,田汉就开始迷恋上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并立志要创作出像莎翁那样“心中所理想的戏剧”。
在一次给宗白华
田汉虽然只完成了其中2部,但对这2部剧作的译成可谓是尽心、尽力、尽情。
1922年在为译著《哈孟雷特》出版单行本撰写的《译叙》中,称“《哈孟雷特》一剧尤沉痛悲伤为莎翁四大悲剧之冠。读Hamlet的独白,不啻读屈子《离骚》。”
细读田汉的译本,可以看出他对剧情中那种沉痛悲愤和彷徨忧郁的气氛给予了充分的展露,同时还注重了对莎剧诗一般语言的优美表现。
就在田汉动笔翻译《哈孟雷特》的时候,他的恩人和一直以来的精神和经济的支柱———舅父及岳父易梅园惨遭湖南军阀的杀害。这无疑使田汉对人生和命运多了一份沉重的忧思和哀叹,也让他能够身临其境地把握哈姆雷特和体味整个剧情。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也使田汉一反过去独来独往的生活习惯,开始和相恋已久的知己爱人易漱瑜共同生活。在两人相依为命的日子里,田汉完成了《罗蜜欧与朱丽叶》的翻译。整个译文自然流畅,现实中生死爱恋、同甘共苦的生活体验,再次透过莎翁的名剧得以渲泄和表现。
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完成的莎剧名篇,给田汉的美学思想和艺术观点的形成注入了有价值的养分。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21697.html
以上是关于莎士比亚-中国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是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莎士比亚-中国第一个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是谁;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22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