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张作霖一生犯下的四大错误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张作霖-张作霖一生犯下的四大错误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张作霖一生犯下的四大错误
张作霖之所以从一介土匪做到国家元首,主要是因为在几次重要的历史关头都做出了非常明智的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张大帅如此厉害,又是如何失去了江山,被北伐军打得丢盔弃甲,后来又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
今天,我们来聊聊张大帅犯下的四大致命错误。
第一个错误,狂妄自大。
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张作霖入主北京,趾高气扬,整个奉系有一种天下舍我其谁的霸气。曹锟和吴佩孚被打垮,南方直系一盘散沙,唯一有点实力的江苏都督齐燮元也被灭了,貌似奉军已经天下无敌。于是,张作霖志得意满对记者和自己部下说:“三五年以内,只有我打人,没人敢打我。”张作霖太得意了,没有看到潜伏的危机——奉军战线太长,已成强弩之末。
奉军主力在郭松龄指挥下(当时郭松龄尚未造反),正与冯玉祥的国民军对峙,无力南下。李景林的部队留守京畿一带,为奉军看家,看住北京。张宗昌因为没有得到江苏和上海,带着10万鲁军返回山东,当山东王去了。
杨宇霆奉命接掌江苏,可南下的奉军只有两个师(第8师、第20师),还都不满员,实际兵力就一个师多一点,连江苏地方势力都镇不住。有人说,杨宇霆有错,太骄横,造成江苏地方派系不服,引发了战争。
其实,这不是杨的错,而是张作霖决策失误。君不见,安徽的姜登选和杨宇霆性格相反,温文尔雅,不是一样被打跑么?说白了,只要你实力足够,怎么骄横都没关系,你实力不够,就是当孙子别人也要揍你。张作霖头脑发热,奉军战线一再拉长。此时,只要有人起来振臂一呼,奉军很可能完蛋。
第二个错误,错用一个人。
谁?郭松龄。郭松龄是张学良在讲武堂的老师,两人关系莫逆,情同手足。郭松龄能征善战,为奉军的发展壮大出生入死,尤其是在决定奉军命运的第二次直奉大战中,他浴血九门口,血战几天几夜,为奉军取得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可以说,张作霖得以入主北京政府,郭松龄居功至伟。可是,对待这么一位功臣,大老张的奖励手段有点不公平——功劳不如郭的一些大将都得到一省的地盘(比如杨宇霆得了江苏,姜登选得了安徽)。
而头号大功臣郭松龄只得到一个去日本观看日军演习的机会。
在郭松龄看来,这简直是巨大的羞辱,于是撂挑子提出辞职。在小六子的安抚下,他才气呼呼去日本观操。
张作霖一向还算赏罚分明,这次怎么就冷落了第一功臣郭松龄呢?
其实,张作霖用意很深,欲学李世民对待徐世勣的办法,自己也故意冷落郭,等将来儿子张学良上位了,再让小张重用郭,让郭死心塌地效力少帅。
可惜,大老张高估了郭鬼子的心胸,郭远不如徐世勣那样有眼光有城府有忍耐,却很有野心,甚至有政治抱负。
张作霖忽视了这一点,尽管察觉到郭对自己非常不满,但认为郭是儿子死党,问题不大,张学良安抚一下就OK了。
为了补偿安慰郭松龄,张作霖把奉军最精锐的部队交给他,甚至连掣肘的人都不安排,完全对郭听之任之。
事实证明,张作霖这个安排太失败了,几乎把这支奉军变成郭家军,后者借此造大老张的反,险些把东北翻了个个儿。
郭松龄这次反叛,导致奉军名将凋零,再也恢复不到全盛时期的状态。
第三个错误,面对两广出发的北伐军,张作霖过于大意。
在张作霖眼里,北伐军兵不过十万,地盘不过两省,根本不是自己对
他张大帅雄兵几十万,加上吴佩孚和孙传芳的盟军,不下百万之众,哪里怕什么北伐军。在他看来,吴佩孚才是可怕的对手,但这个对手已经没有了嫡系军队。所以,当北伐军在两湖对吴佩孚发起攻击时,张作霖并没有第一时间去增援。
更有甚者,他还利用吴佩孚的失败,命令奉军趁机解除直军武装,抢夺直军地盘。换句话说,张作霖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真正的对手其实已经是席卷两湖的北伐军,他的思想观念还是老化了,滞后了。当张作霖意识到这些北伐军小娃娃不好惹的时候,已经有点晚了,直军败了,奉军上去也还是败。张作霖的战略错误,导致老军阀们被各个击破。以上这些错误很严重,但还没到“要命”的程度。
最后一个错误,直接要了张作霖的命。
张作霖眼看挡不住北伐军,便打算把奉军主力全部撤到关外,守住东三省。
在这个关头,日本乘机要挟他履行郭
这种无赖手段以前很奏效,可这一次不行。面对日本外交官,这套无赖手段非常管用,可遇到日本军人,这套手段就无效了。
因为人家直接耍流氓,不和你谈,利用
总体来说,一个底层的小土匪,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眼光,坐上中国第一人的位置,这本身就是传奇。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mingren/zglsrw/12104.html
以上是关于张作霖-张作霖一生犯下的四大错误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张作霖-张作霖一生犯下的四大错误;本文链接:http://gazx.sd.cn/sjrw/225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