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清朝选秀时不是只看容貌,家庭背景也很重要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选秀-清朝选秀时不是只看容貌,家庭背景也很重要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清朝选秀时不是只看容貌,家庭背景也很重要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清朝。
后宫选秀女一直是皇帝纳妃子的重要方式,每三年选一次,入选的都是满洲八旗女子,汉女则不得入选。后宫佳丽三千就是这么得名的。而在“三千佳丽”之中,既包括皇帝的皇后和嫔妃,也包括后宫的侍女。那么,这些美女佳丽是怎样选出来的呢?
首先要严格审查旗属与年龄,不在旗的想参加选秀,势比登天;在旗的想逃避选秀,也是自讨苦吃。顺治朝规定:凡八旗官员家中年满14岁至16岁的女子,都必须参加三年一度的秀女挑选,17岁以上的女子不再参加。乾隆五年(1740)进一步规定,如果旗人女子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因种种原因没有参加阅选,下届仍要参加阅选。没有经过阅选的旗人女子,即使到了20岁也不准私自聘嫁。乾隆皇帝命令“户部通行传谕八旗,所有未经选看之秀女,断不可私先结亲。”根据清宫档案,到清末光绪年间,参选秀女的年龄,最小的是11岁,大的可达20岁。采选时对女孩的年龄要求,仅是最基本的条件,但不是主要条件。容貌和人品才是评判的两个主要尺度。容貌指的是生理条件,而人品则是主观的东
通常情况下,皇帝对妃子的生理条件特别在意。清朝的后宫,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是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出来的。旗人,是清朝独有的历+史+网。因此,从旗人女子中挑选后宫的制度,也是清朝独有的。当选的秀女们在神武门下画,先由户部司官管理,再由太监引入宫中。通常五六人一排,由皇帝和太后选。当选的秀女,有的成为皇帝的妃嫔,有的则指配亲王、郡王、皇子、皇孙,其他的则值役宫廷。
清朝皇室公开的两条标准,一是品德,一是门第中国历史人物李刚近况
。清代册封皇后、妃、嫔的册文中常常见到的是宽仁、孝慈、温恭、淑慎,“诞育名门”、“
推荐阅读:“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上亿两的家产嘉庆花了多久?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敬事房传旨:原任公爵之女着封为妃,将军之女着封为妃,知府之女着封为嫔,员外郎之女着封为嫔,钦此。这道敬事房传下的圣旨,更说明了秀女的家世和门第,不仅关系到秀女本人是否入选,而且关系到入选后她在宫中的地位。所以,清宫选秀女,绝非是在选美,而是在“拼爹”。
更多推荐:
>>> 一个女俘虏,凭什么被遥远故国尊为皇后?
>>> 骆秉章清廉故事 骆秉章有何生平成就?
>>> 朱棣的脾气到底有多暴躁 面对挑衅扬言要打到亡国为止
>>> 皇太极如何运用手腕宰割手握重兵的八旗诸王?
>>> 三国那些武力堪比吕布却鲜为人知的隐藏高手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87927.shtml
以上是关于选秀-清朝选秀时不是只看容貌,家庭背景也很重要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选秀-清朝选秀时不是只看容貌,家庭背景也很重要;本文链接:http://gazx.sd.cn/yscw/45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