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太子调兵包围行宫,康熙为什么圈禁十三爷?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张廷玉-太子调兵包围行宫,康熙为什么圈禁十三爷?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太子调兵包围行宫,康熙为什么圈禁十三爷?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就康熙皇帝而言,面对凌普率领的热河叛军,做出何种过激反应都在情理之中,毕竟不管那张调兵手谕是不是出自太子胤礽之手,单凭一张手谕就能调来驻军包围皇帝行宫,就足以证明胤礽对于康熙皇权的巨大威胁和挑战。再加上胤礽之前的种种罪行,尤其是被康熙皇帝撞破其和自己妃嫔郑春华的偷情丑事,让康熙皇帝已经忍无可忍。
但是,作为皇四子胤禛的坚定支持者,皇十三子胤祥既没有谋反之心,也没有对皇权的威胁和挑战之意,而且康熙皇帝对此心知肚明,却为何第一个被圈禁了呢?
其实,这看似毫无来由的冲动之举,乃系康熙皇帝帝王心术的巅峰表现。
在妥善处理了凌普叛军包围行宫一事后,康熙皇帝将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
这是康熙皇帝在经历叛军包围以后的必要措施安排,现行安抚和笼络住除太子胤礽以后,所有有可能再次于混轮局面发动武装政变的其余皇子,并将所有兵权全部收拢,稳定局面、斩断此次政变是有所有副作用的可能。
在做好了一切安排以后,皇子们也只能从口头上进行相互攻击,开展对皇位的争夺,而这一切,康熙皇帝都有绝对实力予以掌控,然后再行处理这一次有惊无险的政变,才是康熙皇帝与当前情形下做出的理性、合理安排。
皇长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再加上一个行将被废的太子胤礽,让康熙皇帝气的背过气去,而后张廷玉来到康熙皇帝面前,将一个上书房首辅大臣的担当和责任尽数表现。
张廷玉说道:
“太子失德是咎由自取,皇上对他仁至义尽、天下皆知,纵使千秋万代之后,也不至玷损圣德。皇上,微臣现在所担心的倒不是废黜太子,而是怕因此而引来夺嫡之争、萧墙之祸。太子纵有千般不是,但是有一点,微臣是万难相信,那就是太子调兵之事。他有这个心机,可绝没这个胆量。皇上,微臣以为,那张调兵的手谕……”
张廷玉一言“点醒”了康熙皇帝,让康熙皇帝认识到了调兵手谕有假。
但在康熙皇帝想要立马彻查此事之时,张廷玉又说:
“可是现在查,无从着手啊!”
康熙皇帝便立马放弃了清查背后主使的想法,反而让张廷玉问话跪在殿外的皇十三子胤祥,有关调兵手谕的问题。
康熙皇帝和张廷玉的对话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三处疑问:
1、康熙皇帝真不知道调兵手谕有假?非得需要张廷玉的提醒?
2、张廷玉既然主动提出了调兵手谕有假的事,又为何阻拦康熙皇帝想要立马追查此事的想法?
3、康熙皇帝想要追查此事的迫切,就因为张廷玉一句话就阻止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张廷玉在整个“九王夺嫡”事件中,从来没有明确表明自己对于皇子势力的支持和拥护,没有明确的表明自己的站位态度,而是一直坚定地站在康熙皇帝身后,唯康熙皇帝一人是从,对于康熙皇权,绝对的服从和尊重。
也就是说,张廷玉在康熙皇帝病倒以后,立马哭着跪倒在地,哭述:
“皇上,您可千万要保重,这可不是出差错的时候,您要是万一,谁能控制住如今的局面啊!”
这句话乃系张廷玉的肺腑之言,因为对于张廷玉而言,他当前所有的官职禄位只有一人能够绝对保证,那就是康熙皇帝。张廷玉在皇子夺嫡事件中“绝不参与,绝不站位”的态度就决定了张廷玉是和康熙皇帝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所在。
所以,张廷玉必须让康熙皇帝在此复杂的关键时刻,保持绝对的情形,保证对最高权力的绝对掌握。
注意,在整个事件中,张廷玉自始至终都没有看过调兵手谕,他是如何知道调兵手谕有假的?
就是凭借着对皇子的了解和当前局势的理性分析。
康熙皇帝在面对凌普叛军的时候,向张廷玉下令:传令狼覃,进驻八大山庄。说明,张廷玉对于康熙皇帝手中的这支秘密野战军是非常熟悉的。
再加上张廷玉上书房首辅大臣的身份,他对于康熙皇帝热河狩猎途中随侍的武装力量,肯定也非常清楚。也就是说,凌普率领的两千热河驻军绝对无法对康熙皇帝形成有效威胁,更不会武装政变成功的情况,张廷玉是非常清楚。
再加上张廷玉对太子胤礽“有这个心机,绝没这个胆量”的了解,所以张廷玉可以断定凌普率军包围行宫之事,并不是太子胤礽所为。
再结合皇八子胤禩在“完美”处理“刑部冤案”以后,被康熙皇帝公开示以信任和重用态度,他急需扳倒太子胤礽,取而代之的心理;太子胤礽和皇十三子胤祥被发现一直在一块的消息;张廷玉就能确定这份调兵手谕乃系出自“八爷党”之手。
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扳倒太子!
那么,康熙皇帝知道调兵手谕有假吗?
当然知道!
在康熙皇帝接到调兵手谕的那一刻,康熙皇帝就已经知道调兵手谕有假了!
既然是武装政变,既然是逼迫康熙皇帝退位,自己取而代之,凌普还需要将调兵手谕交给皇长子胤褆来证明自己前来行宫的“有凭有据”吗?
单凭这一点,康熙皇帝就能明白这张调兵手谕并非出自胤礽之手,而是另有人嫁祸。
如果康熙皇帝认定胤礽真的调兵谋反,在发现太子胤礽以后,就会将其立马锁拿,而不会让胤礽有机会辩解,有机会被“慢慢问话”。
那么,康熙皇帝知道调兵手谕造假的背后主使是谁吗?
这里需要明白三个问题:
1、既然明白了调兵手谕有假,康熙皇帝肯定会想到谁才会仿造手谕,于当前的局势来看,皇八子胤禩才是胤礽被废黜以后的最大受益者。
2、“知子莫如父”对于皇十四子胤禵的仿写能力,康熙皇帝肯定非常清楚。
3、这次武装政变的实际效果,既要保证能嫁祸太子胤礽,还要保证武装政变
在诸位皇子中,只有皇长子胤褆、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乃系带兵阿哥,对于武装力量的分布和布置非常清楚。
结合以上三点,康熙皇帝不能猜到,就是皇十四子胤禵仿造了太子胤礽的调兵手谕。
既然康熙皇帝和张廷玉都明白调兵手谕是谁仿造的,有何目的,还需要追查吗?
那么,康熙皇帝为何做出“立马查”的假象?
有三个目的:
1、对于自己诸位皇子详细情况的掌握,康熙皇帝不会让任何人知道,这是康熙皇帝用于掌控局面、观察皇子和朝臣串联情况的关键因素,这里的“朝臣”当然也包括张廷玉。也就是说,康熙皇帝不会让任何人了解到,自己已经掌握了该事件背后的所有真相。
推荐阅读:戚继光是怎么赶走倭寇的?百年之后倭寇竟然用这个方法对付中国人!
知道调兵手谕有假,就立马追查,才是康熙皇帝“该有”的正常表现,才不会被人怀疑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
2、两份谕旨,让康熙皇帝掌握了几乎全部的武装力量,唯独“忘记”了此时被张廷玉掌握的狼覃部队。这真是康熙皇帝的疏忽吗?
这正是康熙皇帝对于张廷玉的拉拢和信任。
康熙皇帝之所以表现出“立马追查”的急切态度,等的就是张廷玉的阻拦,等的就是对张廷玉建议的听从,从而稳固掌握住这个唯一坚定站在自己身后的臣子。
3、另一层目的,在于康熙皇帝想用“立马追查”的态度再一次考察张廷玉的站位选择,如果张廷玉放任康熙皇帝的追查,就会说明张廷玉已经有了站位选择,而且大抵是站在了皇八子胤禩的对立面。
而此时,康熙皇帝想要的是局面的稳定,是对最高权力的绝对掌握,而是对于其余武装政变可能的阻拦,并不是对调兵手谕的追查。所以
明白了这些,我们再来看康熙皇帝对于胤祥的处理态度。
康熙皇帝表面上给出了圈禁皇十三子胤祥的理由:
“朕处治胤祥,是不容他在国家逢此大事之际,不知天高地厚,口出狂言,煽乱朝纲。什么无情最是帝王家,什么骨肉相残。难道朕是无情之人,是骨肉相残的无道昏君?”
但这只是表面原因,也只是康熙皇帝予以向诸位皇子掩盖自己真正目的的理由。
那么,康熙皇帝为何在张廷玉的“劝说”下,放弃了对调兵手谕幕后主使的追查,而让张廷玉文化皇十三子胤祥关于调兵手谕的事呢?
只有一个目的:迷惑“八爷党”!
此举的目的在于让皇八子胤禩等人相信,康熙皇帝已经将调兵手谕的事归结到了皇十三子胤祥的身上。
前面已经说了,康熙皇帝现在需要一个稳定的局面,需要绝对掌握最高权力,才是第一要务。
所以,康熙皇帝用圈禁胤祥的办法,来迷惑皇八子胤禩等人,让其认为自己仿造调兵手谕的事,目的已经达到,负面作用已经全部消除,才会放弃为此做出的防备措施。
胤禵能够仿造胤礽的手谕,就不能仿造康熙皇帝的手谕了?
如果康熙皇帝不对任何人处罚,说明康熙皇帝对此事已经有了怀疑,做贼心虚的皇八子胤禩等人肯定不会坐等受罚,而会
这才是康熙皇帝真正担心的事情。
“牺牲”胤祥,来换取大局的稳定,换取康熙皇帝对于皇权的绝对掌握,才是皇十三子胤祥高喊“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真正原因。
更多推荐:
>>> 李自成开封第二围北门激战,督师丁启睿三千官兵被擒斩
>>> 三国时期蜀国奸臣黄皓最后怎么死的?结局怎样
>>> 程咬金“三板斧”背后隐藏了啥不为人知的秘密
>>> 90岁老兵讲述百团大战:辣椒面炮弹满天飞
>>> 古代夫妇晚上休息的时候 为什么通房丫头要在一旁伺候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84455.shtml
以上是关于张廷玉-太子调兵包围行宫,康熙为什么圈禁十三爷?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张廷玉-太子调兵包围行宫,康熙为什么圈禁十三爷?;本文链接:http://gazx.sd.cn/yscw/46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