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一品大员被判斩首,为什么却告诉儿子自己不会死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一品大员被判斩首,为什么却告诉儿子自己不会死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一品大员被判斩首,为什么却告诉儿子自己不会死
自打科举制度确立以来,皇帝就多了一种选拔人才的途经,再也不用让那些士家大族垄断官职,也不用过度担心士家大族势力太大了历.史.网。那些有才的寒门子弟,都是天子门生,可得好好把关,选出几个能为朝廷出力的人。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问鼎中原后,也是这么想的。
于是当顺治十四年(1657年)的“顺天乡试舞弊”爆发之后,顺治帝十分生气,把江南主考官方猷、同考官钱开宗都斩了,以儆效尤。之后,历朝历代的清朝皇帝都把科举的公正性看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参奏科举舞弊情况,皇帝就会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查明真相历~史~网。
时间缓缓流过,转眼到了晚清时期,在位的皇帝变成了咸丰
柏葰身兼多职,一品大员,“素持正”。他领命下去干活,咸丰八年(1858年)十月,乡试揭榜,柏葰完成了任务,只当可以好好休息下了,没想到随后就卷入了一场科考大案。御史孟传金上书,说这次乡试存在严重舞弊问题,一个只会唱戏的旗人平龄,居然高中第七名。
咸丰帝听说后大怒,命宗室
事情接着调查下去,两位王爷发现同考官浦安与新考中主事罗鸿绎有点问题,于是,重臣肃顺向咸丰帝请命,要求让两位王爷审讯罗鸿绎,摸出背后的具体情况,咸丰帝批准了。罗鸿绎被传去,很快交代了一切:为了中榜,他确实在乡试开始前找关系找到了兵部侍郎李鹤龄。
然后借着李鹤龄的力量,自己和同考官浦安联系上,浦安又跟主考官柏葰的门丁靳祥说了一声。之后,李鹤龄跟自己要了500两银子,把300两交给浦安,浦安拿了16两贽敬银给主考官柏葰。咸丰帝得知了这一切,开始犹豫:柏葰难道是16两银子就能收买的人吗?
推荐阅读:揭秘:唐朝有哪些有趣的避讳?
柏葰在先帝时期就高中进士,历经两朝,身居高位,朝廷对他多有倚仗
肃顺、载垣、端华素来跟柏葰不和,柏葰入狱前想到自己的地位,猜想咸丰帝应该不会惩罚得太重,还吩咐了儿子一番:回去收拾行李,我肯定不会死,皇上不会杀你爹。但柏葰万万没料到,因为肃顺力争,他真被判了斩首执行,然后成了死于科场案的大臣里职位最高的人。
更多推荐:
>>> 土家族文化礼仪 土家族的四大礼仪介绍
>>> 朱元璋登基之后的地主怎么样了 朱元璋是怎么对待他的
>>> 不可不知的中国酒文化:古代饮酒讲究多
>>> 乱世皇帝多荒淫,与母行苟且之事,杀尽所有骨肉血亲
>>> 清代对联讽刺科考作弊:不嫌文丑 惟爱颜良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83679.s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一品大员被判斩首,为什么却告诉儿子自己不会死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一品大员被判斩首,为什么却告诉儿子自己不会死;本文链接:http://gazx.sd.cn/yscw/4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