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 宋朝,历史,中国古代史,宋真宗,赵恒
  • 野史传闻-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10-04 21:38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澶渊之盟”说起来其实是一件很不解的事,就好比我们平日里玩的纸牌游戏炸金花,输掉的一方要向赢方进贡,胜方则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历史人物

心安理得地接受历_史_网。在古代战争中,这个原则也广为遵行,失败的国家必须向对方纳贡祁安,弱肉强食嘛,原本无可厚非。可怪就怪在大宋和辽国之间进行的这场战争,明明大宋优势在前,眼看胜券在握,却接受了辽国纳和的不平等建议,还委曲求全地给对方进贡钱粮,你说是不是可笑至极。

  下面就来扒一扒这次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在经过四十余年的战争后缔结的盟约,它的结盟达成了金元乱世中的百年平静,使得宋辽两个原本相互视若仇寇的国家,彼此却保持了121年难能可贵的和平局面,百姓安居乐业,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开启了宋朝百年的和平盛世。

  澶渊,即今日的河南濮阳,它在北宋时和今日距黄河北岸都只有一天的行程,即使去宋都开封,也不过200里之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为宋都的咽喉要道。

  宋真宗景德元年,即1004年,辽圣宗、萧太后率兵二十万大举南侵。兵锋直逼黄河北岸的澶州,东京危急。宋真宗赵恒畏敌,准备迁都南逃,一时间官兵人人自危,开封弥漫在一片恐慌的氛围中。

  按理说当时的大宋虽说不上有多强大,但对付一个契丹小国应该游刃有余吧,何至于畏敌如虎,还没开战,连皇帝都自乱阵脚了呢?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当时宋辽的军事实力。

  先说两国的兵力。宋朝在1004年,全国总兵力在70-80万左右。宋朝禁军约40万左右,厢军为26万左右。厢军主要负责运输和杂务,并非正规军作战。对付辽国强大的骑兵部队,厢军也没能力与之进行大规模野战。真正能够对付辽国的,也就是河北,河东,京师三处禁军,总兵力约37万。

  再看同时期的辽国,兵力主要分布在南京地区(幽云地区)这一地区的总兵力高达56万6千。主要敌人为宋朝中京地区兵力布置为5万,东京地区对付高丽的兵力为7万,西部对付西域各国的兵力为12万,上京地区有16万左右的兵力,此五处总兵力高达96万6千。这个数量远远高于大宋的禁军。

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再来看两国的战力。

  宋军的战力其实对契丹来说不值一提,当年赵光义曾经三征契丹,妄图一统中原,结果却三次大败而归,从而在宋军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对契丹的恐惧日益增强,这也是萧太后敢于御驾亲征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到了赵恒主政时期,中央财政已经入不敷出,国库空虚。为了增加收入,宋真宗不得不加征百姓赋税,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也就是说皇帝的日子也不好过。

  而当时的契丹,由于实行全民皆兵制度,“凡民年十五以上,五十以下,隶兵籍”,到耶律德光时期,契丹总兵力已达50万之众,且多为骑兵,可谓兵强马壮。而赵恒时的宋朝,军马不过二十万匹,不仅数量落后契丹,马的质量更是相差很多,宋军战力可见一斑。

  所以说不论兵力战力,宋朝都逊色于辽国,这也是赵恒选择逃跑的首要因素。就在大宋军民人人自危的时候,有一个人却临危不乱,勇敢地挺身而出,适时的阻止了赵恒的逃跑主义行为。他就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寇准。

  辽军于1004年大举入侵中原腹地时,宋真宗惊慌失措问计与臣,王钦若主张迁都升州,陈尧叟主张迁都益州。只有寇准不同意冒死力谏:“谁为陛下画此策者,罪可诛也!今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远地,所在人心崩溃,贼乘势深入,天下可复保邪?”

  寇准一番侃侃而谈,陈词利弊,显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把当前形势分析得一清二楚,让怯战的赵恒也没了主张,最后迫不得已的宋真宗只好咬牙听从了寇准的建议,御驾亲征了。不过在前往澶州途中,畏敌如虎的赵恒又想打退堂鼓,还是寇准出面了,《长编》卷五十八景德元年十一月甲戌条载:

  准曰:“群臣怯懦无知,不异于老妇人之言。今寇已迫近,四方危心。陛下惟可进尺,不可退寸。河北诸军,日夜望銮舆至,士气当百倍。若回辇数步,则万众瓦解。敌乘其势,金陵亦不可得而至矣。”真宗听罢寇准铿锵有力的一番话语,还是游移不定。

  准又言:“机会不可失,宜趋驾。”时王应昌带御器械侍上侧,上顾之,应昌曰:“陛下奉将天讨,所向必克。若逗留不进,恐敌势张。或且驻跸河南,发诏督王超等进军,寇当自退矣。”

  在寇准和王应昌的极力劝说下,宋真宗终于下定了决心。銮驾到达澶州那一刻,宋军犹如打了

中国历史人物张清荣

一针强心剂,顿时一扫多日的颓靡之势:“诸军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

  和辽军“相持十馀日,其统军达览出督战历+史+网。时威虎军头张瓌守床子弩,弩撼机发,矢中达览额。达览死,乃密奉书请盟。”辽军司令这一意外身亡,不仅使得宋军士气高涨,也沉重打击了辽国的嚣张气焰。萧太后因此心灰意冷,决定和大宋罢兵言和,而此提议正合不想打仗的真宗皇帝的意向,遂很快达成协议:十二月间(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亦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是在寇准主持下与邻国达成的第一个重大和平条约。对宋朝当时的对外关系以及后来多年和平局面的维持有着重要意义,也使得曾经烽烟四起的两国之间从此进入了难得一遇的百年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短

和平盛世时代。

  而对达成“澶渊之盟”有着突出贡献的寇准,虽然迎来了他一生短暂的辉煌,却犹如昙花一现,很快便衰落下去,被真宗赵恒抛弃了。景德三年(1006)二月,寇准罢相。三月,被派知陕州。从一个在朝堂之上大权在握的宰相,倏忽间被派往偏远山区做地方官,寇准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结局就是彻底被宋真宗踢出了大宋权力中枢,相当于被流放了。

  那么造成寇准这种悲惨结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说来不过有以下几点:

  1 遭到政敌的打击

  在劝说皇帝赵恒亲征澶州前,寇准曾当众毫不留情地斥责了其他大臣的迁都建议,让王钦若等一帮老臣颜面扫地,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

  而在澶渊亲征之前,有人曾问过寇准的打算。寇准说得相当壮烈:“直有热血相泼耳。”现在,这句话被政敌抓住把柄,说他“无爱君之心”dHB。并且进一步说:“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王钦若对赵恒进谗言说寇准为了成功,居然拿皇帝您的身家性命做了赌注筹码,稍有闪失,后果不堪设想,寇准这种行为无疑是欺君犯上之罪。

  这些话都刺到了真宗的痛处。王钦若通过这番话,成功的挑拨了寇准与真宗的君臣关系。

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

  2 骄傲埋下的隐患

  经过“澶渊之盟”,寇准的权力与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契丹既和,朝廷无事,寇准颇矜其功,虽上亦以此待准极厚”。因而,寇准得以毫无顾忌地大权独览,实行宰相专政。在人事任免上,寇准开始排除异己,任人唯亲,搞起了自己的一言堂。因此总是遭到同行弹劾,时间久了,难免在真宗心里留下猜忌的种子。

推荐阅读:作家李敖他把向一个时代说不的勇气保留到了最后!

  而寇准虽有政治家的韬略,却缺少政客的心机,不懂得揣度上峰的心理,即使面对皇帝本人,也敢犯颜

中国历史人物连环画李秀成

直谏,语无遮拦。寇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做为一个臣子,竟敢当面拉住皇帝的衣服讨论事情,这种行为,恐怕也只有寇准能够做得出来吧!

  3 寇准这个人自恃才高八斗,可以说是目中无人

  在朝为官数年居然没有结交到几个真正的朋友。只有同期为相的毕士安曾经真心帮助过寇准,而毕士安一死,寇准就失去了一道强有力的保障。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了朋友的帮助,寇准渐渐衰落也就不足为奇了。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澶渊之盟”成就了寇准的辉煌,同时也成了寇准官场的滑铁卢。一代名相,最终遗恨他乡,说起来不免令人唏嘘!


编辑推荐:
>>> 阳阿公主刘骜是什么关系 阳阿公主刘骜的故事
>>> 史上最奇葩的皇帝 集疯狂与传奇与一身的朱厚照
>>> 耶律齐的妹夫是谁?耶律齐的妹夫武敦儒简介
>>> 海上之盟内容:宋金如何约定盟约内容是什么?
>>> 隋炀帝杨广是怎样对待忠臣又是怎样宠爱小人的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55764.shtml

以上是关于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宋朝-宋辽对战的幕后究竟有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本文链接:http://gazx.sd.cn/yscw/49801.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