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揭秘:古代女子不外露的闺房秘籍你知道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揭秘:古代女子不外露的闺房秘籍你知道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揭秘:古代女子不外露的闺房秘籍你知道吗?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今亦然。远古人已知“止水鉴容,流水沐浴”,用贝壳、兽牙装饰颈项。至西周时期,奁(音连)——中国古代女子用以盛放梳妆用品的盒子就出现了,后来经过历代发展,奁的款式多种多样,做工精美,用料考究,既具有实用性,又极具艺术观赏性。
网络配图
古代不少文艺作品中,就有声有色地展示了奁的形象。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中有句“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抒发丈夫赵明诚去世后的忧郁心情。写得更为凄婉的有王易简句“相思日暮,恨洛浦娉婷,芳钿翠剪,奁影照凄楚8中国历史人物打架视频
8 8 8 4 4 0 0 c o m。”奁也见于古代画卷中,东晋顾恺之在《女史箴图》中画有两位正在梳妆的仕女,身旁就有四个奁;宋人的《半闲秋兴图》中有一条几,上面放着一个奁及一些梳妆用品,中间摆镜架,铜镜中映出仕女面容。在文学史上,唐代韩偓等人的诗歌因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诗风绮丽纤巧,被称为“香奁体”,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
中国的妆奁文化历史久矣,在西周至秦汉时期,奁多为铜、陶器,且一般器腹较深,底有三足,旁有兽衔耳环,风格粗朴。在山东省文物精品大展中,即展出了一件西周时期的铜奁,这件造型和题材内容非常奇特的奁出土于山东莒县,最初由清末莒县文物鉴赏家庄湛岩收藏。铜奁高5厘米,长12厘米、宽5厘米,呈长方形,直壁稍微内收,顶部有两扇可对开的小盖,每盖一纽,分别为
据文物专家介绍,古代的铜奁、陶
发饰风情
“青丝缨络结齐眉,可可年华十五时;窥面已知侬未嫁,鬓边犹见发双垂。”这是《竹枝词》里的句子。头发是古代女子感情的载体,青丝,就是情丝。传世的爱情故事中,女子往往以秀发赠与相爱的男子。青丝与发饰,更是密不可分。
网络配图
推荐阅读:明朝宫廷怪象:宫女无太监对食竟会遭取笑
“笄”是古人用来绾定发髻的长针。古代女子15岁前,发式通常是将头发集束在头部的双侧,梳成树丫或兽角状,之所以称女孩为“丫头”,其名称就于此。满15岁,古代女子就被看作成人,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
古代发笄形式繁多,专家介绍,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就出现了陶笄、骨笄,说明在这个时期已有束发甚至戴冠的头饰了。到殷商以后,骨笄普遍出现,并且在笄头上镂刻着精美的鸟首形和饕餮等装饰纹样,在考古发掘中常有出土。比如妇好,商代中后期君主武丁的妻子,她有着卓越的政治活动能力和军事指挥才能,经常带兵打仗,威镇四方,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战场上披坚执锐、威风凛凛的女将,对首饰也十分喜爱。在她的墓葬中,竟然发现精
由于古时男女皆蓄发,所以笄并非女子专用,男子年二十行“冠礼”也会用笄。“冠礼”即男子的成年仪式,在头顶盘结、戴冠,冠的左右两侧预留两个小孔,用笄横穿发髻,加以固定,以免滑坠。男子经“冠礼”,女子经“笄礼”,方可论婚嫁,开始人生的重要转折。在山东省博物馆的展厅里,就能看到两支明鲁王朱檀墓中出土的金簪。
更多推荐:
>>> 解密:元稹怎样做到同时包养名媛跟反腐倡廉呢?
>>> 揭秘历史上最有钱的十位妓女 :赛金花排名第一
>>> 绥靖政策与二战有什么关系?绥靖政策的原因
>>> 汉哀帝刘欣,真的是不爱美女爱美男吗?
>>> 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他是真的很讨厌儒家吗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37542.s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揭秘:古代女子不外露的闺房秘籍你知道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揭秘:古代女子不外露的闺房秘籍你知道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yscw/55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