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雍正提高行政效率的奇葩方法:让大臣跪着“承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雍正-雍正提高行政效率的奇葩方法:让大臣跪着“承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雍正提高行政效率的奇葩方法:让大臣跪着“承旨”
军机处为清朝独有,首创者乃雍正帝。雍正为何要设立这么一个机构?根本原因是想有效发挥君主集权的优势,有此动念的起因是一场发生在帝国西北边陲的战争。事情起于雍正二年(1724年),青海和硕特蒙古首领罗卜藏丹津叛乱,被年羹尧、岳钟琪荡平。罗卜藏丹津逃亡准噶尔。准噶尔是清廷的老对手了,康熙皇帝披挂上阵,三次亲征准噶尔。
雍正四年,内政整肃完毕,皇帝准备对准噶尔用兵。雍正七年,战争爆发。军情如火,需立即处理,且必须保守秘密。但当时的政治机构却不尽如人意。清承明制,以内阁为国家行政中心。内阁设于紫禁城太和门外的文渊阁附近,而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处理政务、就寝,两者相距一千余米。宫禁重重,手续繁多的处理流程,极易延误时机;而军报到京,先经内阁,也容易泄露机密。
网络配图
于是雍正以需要一个密近的处理机关为借口,在隆宗门一带的墙根搭建了一排平房,始称军需房,后改称军机房,又改称军机处,遴选心腹允祥、张廷玉、蒋廷锡三人秘密办理军务。打开故宫地图就能发现,隆宗门位于乾清门广场以西,正北面就是雍正皇帝的寝宫
一千米到五十米,从内阁到军机处,距离的缩短意味着政务处理的快捷,也意味着权力向皇帝集中推荐。军机处的房子,和宫墙之间有两米空隙。据说这
军机处如何高效办公?西北战事结束后,雍正并未撤销军机处,反而在第二年增设办理文书事务的“小军机”——军机章京;雍正九年,又铸军机处印信,储于大内。一个临时机构,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影响如此之大?因为皇帝藉着军机处,掌握了“乾纲独断”的技术,破
网络配图
军机处创设之后,早先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徒具虚名,议政王大臣成为了虚衔,无应办之事,有名而无实,在乾隆年间最终被裁撤。南书房虽仍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参预政务,主要负责文词书画。养心殿的西暖阁,是雍正皇帝处理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一副雍正手书的对联,十分醒目: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推荐阅读:甄嬛传中崔槿汐房间翻出来的盒子是什么
皇帝不加掩饰地表达了他对集权的渴望。那么,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秘密在于军机处的三个字:“勤”、“速”、“密”。雍正追求高效。军机处甫一成立,雍正皇帝就规定,不管有多少公文,必须在当天完成。即便一天的奏折多达几百件,也必须连夜处理完毕。皇帝如此严格要求,军机大臣的工作就很辛苦了。凌晨3点,紫禁城内一片漆黑,唯有军机处值庐中灯火通明。
小编推荐:
>>> 诸葛亮真的借东吴之刀杀了关羽?事实真如此吗?
>>> 天蓬元帅猪八戒:心宽体胖其实优点多多
>>> 狄仁杰如何做到在一年之内断案一万七千起?
>>> 南朝陈朝的陈后主为何被称为“井底皇帝”?
>>> 林黛玉身上的“原罪”才是使王夫人不喜欢她的原因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32287.shtml
以上是关于雍正-雍正提高行政效率的奇葩方法:让大臣跪着“承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雍正-雍正提高行政效率的奇葩方法:让大臣跪着“承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yscw/57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