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揭秘:大明朝科举场上的作弊手法有哪些?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明朝-揭秘:大明朝科举场上的作弊手法有哪些?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揭秘:大明朝科举场上的作弊手法有哪些?
科举制在中国实施了一千多年,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创举,不仅为帝制时代的官僚选拔提供了便利,而且还影响了东亚各国,甚至为近代西方的文官制度的成型提供了借鉴,由此可见其广泛影响力8 8 8 8 4 4 0 0
网络配图
明代科举的舞弊手段五花八门,最为普通的就是“怀挟”,说白了就是打小抄。方法各异,有的直接藏在衣服鞋帽中,有的“募善书者,蝇头书金箔纸上,每千篇厚不及寸,或藏笔管,或置砚底”,类似于现代的缩印技术。甚至有人“用油纸卷紧,束以细线,藏粪门中”,为了功名,也算是拼了。由于打小抄的技术含量不高,加上入场前的搜检程序比较严格,往往被抓。被抓后要在考场门前枷号一个月,来个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羞辱,然后发籍为民。
没有真才实学,小抄又不奏效,还想高升,于是雇人代考的情况出现了。雇人代考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替考,但成功率不高。还有一种是通过收买官员,将所雇之人与自己分在同一个号房(考场),然后帮自己答题。万历四十四年的会试,吴江人沈同和高中会元,这着实让吴江籍考生意外,原来沈同和根本就是一个浪荡公子哥儿,不学无术,而且吃喝嫖赌,劣迹斑斑。结果却中了第一名,能没有猫腻吗?考生的哄闹被上报到朝廷,引起了万历皇帝的高度关注,即刻
推荐阅读:慈禧养生美容秘笈:喝人奶,洗人乳浴
网络配图
在刑部的追问下,从实交代了作弊细节。沈同和事先买通了官员,将颇有文采的亲家赵鸣阳与其分在了一起,让赵鸣阳替自己答题。最终,二人都被发配。非但会试,沈同和连乡试也是由他人代笔,史载“乙卯科监生沈同和,吴江人,在场两人代笔。太平县秀才杜应命作经文四篇,讲过银一百两欢迎。”
推荐信息:
>>>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29765.shtml
以上是关于明朝-揭秘:大明朝科举场上的作弊手法有哪些?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明朝-揭秘:大明朝科举场上的作弊手法有哪些?;本文链接:http://gazx.sd.cn/yscw/5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