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一代名将苏定方:苏定方是如何被通俗演义歪曲的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靖-一代名将苏定方:苏定方是如何被通俗演义歪曲的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标题:一代名将苏定方:苏定方是如何被通俗演义歪曲的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小说及其平民化的衍生物——评书、戏曲,数百年来就是众百姓了解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智慧、实施忠孝仁义教化的一个主要途径,这一点看看不学有术的韦小宝爵爷就可见一端了欢迎。事实上,很遗憾,我们当前的中学历史课程只会让大多数学生厌恶畏惧历史,而很多人对自己国家的历史文化感兴趣都是从演义、评书、戏曲开始的。不错,笔者就是这样的。只不过演义小说为了好看很多时候会把的史实扭曲得很严重,有的甚至到了颠倒黑白的程度。举例来说,前者如大名鼎鼎的《三国演义》,后者就要说到本文的主角苏定方了。
说起这个苏定方,老一辈的人都会想到著名的武生戏《罗成叫关》里那个动不动就奸笑的白脸大胡子。在《说唐》和《隋唐演义》里,在窦建德旗下的时候,他设计害死了正面英雄罗艺、罗成父子,尤其是这个少年英武的帅哥罗成,是英雄秦琼的表弟,是天下第一武状元,又是唐军第一勇将,人气高得不得了,结果中了苏定方的圈套,万箭穿身,死得那个惨啊。就这一条,这大白脸奸人的脸谱苏定方就画定了,所以演义里就安排了苏定方最后死在罗家后人的手上,算是报应不爽,罪有应得。这还不算完,这倒霉的苏定方不知悔改,归唐以后又找到一个人气极旺的薛仁贵继续他的英雄迫害事业,不但无德无能还剽窃主角功劳,诬陷暗害阴谋诡计十八般武艺俱全,就是不会克敌制胜,注定是一个必然被正义所战胜的邪恶典型。在戏台上的薛家将系列故事里,他当然就只好继续画张大白脸在自以为得计的时候抖着胡子邪恶大笑,不过胡子就更白些个而已。
以上,就是初唐名将之一苏定方在大众文学文艺中的光辉形象简介。他存在的作用就是为主角的成长制造曲折艰难、引起读者观众的公愤,从而增加对主角的同情和支持度,进一步衬托主角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同时教育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不要做坏事,否则会变成大白脸遗臭万年,尤其自己长得对不起观众还暗害帅哥英雄这种事是绝对万万做不得的,要遭十足报应会被打下十八层地狱还踏上一万只脚。道理是浅显的,教训是深刻的,角色塑造是成功的,但是只有一条:这些事迹是虚构的。
我们的苏定方大将军,就是传说中的那个比窦娥还冤的家伙。
一、少年知名,大器晚成
苏定方,原名苏烈(592—667),字定方,但他历来“以字行”,就是通常使用他的字,以字知名,生于冀州武邑(今河北武邑)一个豪强之家。隋炀帝大业末年,群雄并起,天下大乱,流寇土匪猖獗。他的父亲名叫苏邕,组织民团数千人保土安民,讨伐匪徒。那时候苏定方才十五岁,跟着父亲冲锋陷阵,“骁悍多力,胆气绝伦”,是一名天生的猛将。后来他父亲去世了,当地郡守命令苏定方代替父亲领兵打仗,与反叛武装张金称的军队大战于郡南,在战场上亲手斩杀张金称,随后又打败另一个武装首领杨公卿,保住了一方的平安,得到了家乡人民的高度信赖和拥戴,也是一位少年英雄。
后来在群雄逐鹿的整合中,河北一带成为窦建德的根据地。窦建德一代英豪,以信义著称于世,当时亦称帝,国号“大夏”,是天下最有力的争夺者之一。即便是他的对手唐人所写的史书都对他的仁义大度赞赏有加,可惜他天命不济,败于李唐。这是题外话,不提。而生在河北继承父志保土安民的苏定方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窦建德的麾下。当时窦建德手下大将高雅贤非常喜欢这个勇猛善战的少年,把他收为养子。到窦建德兵败于李世民之后,他的部将刘黑闼继承了窦建德的势力继续割据一方与唐为敌。苏定方此时仍然跟
在这一阶段的历史当中,苏定方仅以一员猛将的形象出现,跟随着父亲和养父奔驰疆场,并没有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当然也没有害死过帅哥英雄罗成。这倒不是史书没有记载这件事,而是历史上根本就没有罗成这个人。就算是带点儿罗成文学原型影子的唐将罗士信也是被刘黑闼所杀,和苏定方也扯不上关系。
后来,刘黑闼、高雅贤在与唐的战争中先后败亡,苏定方此时已经小有名气,完全可以出仕新朝,但他却
“靖使定方率二百骑为前锋,乘雾而行,去贼一里许,忽然雾歇,望见其牙帐,驰掩杀数十百人历_史_网。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靖军既至,遂悉降之。军还,授左武卫中郎将”。就是说当时李靖派苏定方领二百骑为先锋,在大雾中前进,离突厥军一里左右时,浓雾渐渐散去,忽然就见到了敌军的中军牙帐(总指挥部),苏定方毫不畏惧,率军立即发动攻击将突厥人打得大乱,李靖大军(三千骑算不算大军?)随即赶到取得大胜。此战之后,他被提升为左武卫中郎将。
这是他成为唐军将领后第一次在记载中出现的情景,奇怪的是,当他再次出现在史书中时居然已经是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其间整整二十五年他不见了踪影,而且这时候他的职务仍然还是个四品下的中郎将(左卫勋一府中郎将),完全没有得到提升,足以说明这段时间他处于非常不得志的状态。在这二十多年间,唐朝与高昌、高句丽、突厥、吐蕃、吐谷浑发生了多次战争和冲突,在这些战争中与苏定方同时出道、资历相当的将领如郑仁泰、薛仁贵等屡立战功,不断记于史册,而苏定方似乎完全被遗忘了,应该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政治原因在内。
据考,作为先锋队队长,他很可能因为李靖灭突厥之战后发生的“珍物案”受到牵连(参看拙作《帝国军神——中华第一名将李靖》),最后替李靖顶缸,当了政治内斗的牺牲品。但他在薛仁贵由士兵到将军的成长历程中从来也没有当过薛的顶头上司,自然也没有迫害过这个贫下中农出生的传奇英雄(苏定方苦笑:我倒是想害他呢,可人家大将军一个驰骋疆场,我一个中层干部还在哪个旮旯里风雪草料场……吁,好冷! )。
其实,这些年头,他应该也不是无所事事地赋闲在哪儿,最有可能性的就是大多数时间里呆在军神李靖身边当个随从学习兵法,职位虽然不高,军事水准却大大长进,实现了由一员猛将向天下大将的角色转变。有很多迹象表明,这个苏定方,就是李靖神奇兵法的嫡传弟子,但他同时也传染到了李靖的少年英雄、半世蹉跎的运气(天底下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儿)。李靖去世时,他也已经年过半百,随着开国名将们的逐步凋零,国家的重任也将逐步落到他的肩上了。
永徽六年二月,由于高句丽与百济、靺鞨联合进攻新罗,新罗向唐朝求救,朝廷调任苏定方为左卫勋一府中郎将,跟随东夷都护程名振,出征东北高句丽,得胜归朝,授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这虽然只是一场规模不大旨在解新罗之困,达到目的就撤兵的军事行动,但对于苏定方个人而言,这意味着他终于回到能够发挥他才干的天地,从此就进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
二、宝刀出鞘,光华如霜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天可汗时代,东突厥汗国在李靖、李勣等名将的打击下已不复存在,西突厥汗国由于内部分裂内讧亦逐渐走向衰亡。西突厥最后的君主是阿史那贺鲁,他原来是西突厥王室根红苗正的直系后裔,为当时的君主乙毗咄陆可汗所忌,部族遭到围攻驱逐。为寻求保护,贞观二十二(648)年四月,贺鲁率领余部数千帐(户)内附于唐,太宗接纳了他们,安排他们定居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并授予贺鲁左骁卫将军之职,亲自宴请他,还把自己所穿的衣服以及众多财物赏赐给他。后来唐军平定龟兹后,晋封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王侯),并让他去招抚其它西突厥部落,后又委任他为瑶池都督府都督。
阿史那贺鲁在唐朝的帮助支持下招集整合了西突厥部落后势力逐渐强大,萌发了重建突厥帝国的野心。第二年六月太宗逝世,高宗继位,他乘机夺取了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起初,唐高宗不想发动战争,派使者前去抚慰。永徽二年(651年)贺鲁在儿子咥运的劝说下率部反唐西进,击败当时西突厥众部族中最具实力的乙毗射匮可汗,兼并其部众,正式立国自称沙钵罗可汗,并把原属唐安西督护府管辖的突厥众部族及西域诸国纳于治下,向唐公开挑战。
同年秋天,贺鲁率军入侵庭州,杀掠数千人。高宗派大将军梁建方、契苾何力率军西征,从此开始了针对西突厥的一系列战争。
永徽六年(655年)夏天,朝廷任命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苏定方作为程知节属将之一来到了广袤的西域前线。
同年深秋,唐军到达鹰娑川,遭遇突厥二万骑兵。前军总管苏海政率军接战,互有胜负,僵持不下。此时另有突厥别部援军二万余骑到达,唐军形势极其不利。苏定方的游骑部队隔着一座小山正在歇马,而程知节的主力部队离这里还有十几里的距离。望见尘土飞扬,发现是敌援军到达,苏定方知道苏海政的前军已处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
推荐阅读:高湛为何将儿子高绰送人:因为不待见高绰母亲?
苏定方此时已经六十三岁,虽历尽沧桑,但其“骁悍多力,胆气绝伦”和十五岁时相比仍丝毫不减。就这样,势均力敌的双方因为援军的到达而分出了胜负,只不过一方的援军二万,另一方的援军五百,而取胜的是后者,只因为这五百骑,是大唐千锤百炼的名将苏定方的五百骑!
此战之后,唐军副大总管(二把手)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勋(这个老家伙年资深、名气大、能力强而且地位低,和李广差不多,是个遭妒恨的好目标),为了阻止苏定方乘胜追击扩大战果,就对主帅程知节说:“虽然我们这一仗打赢了,但军队损失也不少,这样子是坚持不下去的,是无法取胜的历 史 网。我们最好把军队结为方阵,让物资车辆居中,四面布阵,人和马都披上重甲,以保万全”。随后王文度又假称持有皇帝密旨,说皇帝知道程知节恃勇轻敌,故让王文度在关键时刻接过兵权,让程知节听从他的命令。而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程知节居然相信了他的鬼话,于是就收军停滞不前。唐军整日跨马被甲结阵,前进缓慢,于是很多马匹累死,士兵疲惫不堪,士气日益衰落。
苏定方见此情景就对程知节说:“我们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杀敌,现在反而坐困自守,马饿兵疲,遇到敌人怎能取胜?再说皇上派您为大将,主帅之外的将领都不能自行其是,怎么会发密诏给您的副手来另外发号司令,按理是不可能这样的。应该马上把王文度抓起来,让后飞骑上奏皇上”。但程知节却没有听从。
唐军好不容易达到恒笃城,有数千突厥人降附。王文度又出坏招,对众将领说:“等我军撤走了,这些胡人还是会反叛,不如全部杀了,还可得到一大笔财产”。苏定方怒不可遏,急切进谏:“如此,自作贼耳,何成伐叛?”但王文度哪里会听他的,在程知节的默许下,数千降胡被杀,财产被瓜分,“唯定方一无所取”,就是说在冒犯所有同袍战友的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苏定方坚持自己的立场,保持了自己的节操和清白。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军只好撤军,没有达成既定的军事目的。回师后高宗得知真相,下令司法调查,王文度本当处死,特除名为民,程知节也被贬职。苏定方的第一次西征就这样无奈地划上了一个句号,但他表现出的卓越超群的军事才能和高洁耿直的个人品行得到了高度评价。
就是这样的一个正直高尚的苏定方怎么会被冤枉成大奸贼的呢?笔者想来想去觉得很可能跟上述这个事件有很大关系,因为他站到了程知节老英雄的对立面上了。
这个“程知节”不是别人,他就是在中国民间家喻户晓、深得人心的“程咬金”(可能是觉得“咬金”这个名字太俗,当官以后就改了高雅的“知节”了)。程咬金一世英雄、开国名将,却晚节不保、杀降纳财,被一个混蛋王文度耍得团团转,成了他一生的污点,也是他在正统史论里无法列入一流名将的主要原因历~史~网。但他在演义故事当中的正直强悍、憨厚搞笑的文学形象典型生动、深入人心,作者为了完美塑造程咬金的英雄形象,就颠倒黑白地把他的对立面苏定方彻底丑化了。因此,在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故事里,程咬金就是英雄主角的坚决保护者和奸臣阴谋的揭露阻止者,而苏定方——嘿嘿,对不起了,麻烦你当个英雄主角迫害狂专业户吧。
推荐信息:
>>> 清朝时期一将领见城墙下青草颜色异常,下令用热汤灌进,为何随即惨叫四起?
>>> 死后不愿与丈夫合葬 要与儿子
出处:https://www.88884400.com/html/6701.shtml
以上是关于李靖-一代名将苏定方:苏定方是如何被通俗演义歪曲的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李靖-一代名将苏定方:苏定方是如何被通俗演义歪曲的;本文链接:http://gazx.sd.cn/yscw/6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