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历史上真实的荣寿公主:慈禧也要让三分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慈禧-历史上真实的荣寿公主:慈禧也要让三分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固伦荣寿公主生平
固伦荣寿公主(1854-1924)道光六子恭亲王长女。
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1854年2月28日)巳时,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九日(1862年1月8日),两宫皇太后宣布将恭亲王长女抚养于宫中,晋为固伦公主。
同治三年正月初二日(1864年2月9日),两宫皇太后正式册封恭亲王长女为固伦公主。
同治四年九月(10—11月),固请撤去长女“固伦”名号,两宫皇太后准奏,改封为荣寿公主。同年九月初六日
同治九年九月初七,正式下嫁志端,五年后志端死。
1881年,皇太后懿旨:封其为固伦公主。
1894年正月,皇太后懿旨:赏食固伦公主双俸(约800两白银)。
公主死后葬于雷桥村,1937年被冀东保安队盗发。1961年,地方上以修水库为名,将公主坟彻底拆毁。
在上面这张老照片中,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装束推测出她们是清朝皇宫中的女眷。居中的那位老妇人在众多打扮艳丽的女眷中间,并不显得怎么高贵与富态。然而,她却是清朝末年赫赫有名的大公主——固伦荣寿公主。在时下热播的电视剧《苍穹之昴》中,演员殷桃塑造的张夫人,就是以她为原型。
电视剧中的张夫人美艳、聪慧、善良、豪爽,这与历
史上的固伦荣寿公主距离很大。不过,通过史料记载,真实固伦荣寿公主无论是其地位出身之尊荣还是处事应对之干练,在公主序列中是很少见的。就连骄横跋扈的慈禧太后,对这位在满清亲贵中享有盛誉的大公主也是又敬又怕。固伦荣寿公主和大太监李莲英是慈禧身边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物。
自小被封最高等级公主
固伦荣寿公主是载入《清史稿》的最后一位公主,她自小就跟随慈禧太后生活长达半个世纪,直到为慈禧送终。作为慈禧的养女和心腹,晚清宫廷中的内幕,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许多人和事都是从她眼下手下过的。
荣寿公主本是恭亲王的长女,七岁时被慈禧收为养女,在宫中长大,被人们称为大公主。恭亲王是慈禧的小叔子,在“辛酉政变”中出了关键性的大力,使慈禧开始了长达47年的统治。所以,荣寿公主得到慈禧的特别照顾。慈禧最反感美艳活泼名堂多多的女孩了,但荣寿从小眉目老相沉稳踏实,更是深得慈禧的疼爱。
于是,荣寿公主七岁时,就被封为固伦公主——亲王的女儿封为公主中的最高
级,这是特例中又加特例。按照清朝的制度“皇女自中宫出,封固伦公主;由嫔妃出者,封和硕公主……固伦公主品级视亲王,和硕公主品级视郡王”。由此可见,荣寿的获封对奕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殊荣。
到她12岁时,慈禧就做主为这个看起来老实巴交的小姑娘选夫婿。
据清宫老太监回忆,这一天,荣寿公主打扮起
这个被选中的少年叫富察志端,样子温和斯文很好学,一等荫生,是满清王公富察景寿的儿子,景寿娶的也是公主,是道光皇帝的女儿固伦寿恩公主。皇亲国戚亲上加亲,荣寿公主的婚事没有任何异议和阻碍。
定亲之后,就在地安门外的宽街建公主府。在公主府不远处,驸马第也同时修建中。公主府在众人的瞩目中逐渐成型,相当气派。
-17岁守寡长相显老
公主出嫁五年左右,额附志端就因病去世。她17岁时,做了寡妇,没有生育。按照清朝对公主“管制”,公主的子嗣肯定很少甚至没有。
清制是这样的:公主出嫁当日,就没有所谓的花烛之夜。大约行完大礼,就各回各的府邸。以后驸马每天早上晚上都要去公主府请安,请安完毕就回自己的府邸——除非公主宣召他,他才可以留宿,之前还有诸多的规矩。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中年妇女。荣寿公主守寡的时候才17岁,还是
“少女”,漫长而寂寞的日子,她会像石头人一样毫无感觉吗?清宫老太监说:经常看到荣寿公主独自在院子里骑马玩。
慈禧看她年轻守寡,着实寂寞可怜,便把她接到宫中。慈禧自己也是
一片忠心。皇宫是她从小生活的最最熟悉的地方。在复杂的后宫中,她眼观六路,处事公允,喜怒不形于色。除了讨厌李莲英,她跟宫里的任何人都处得很好。她是亲王的女儿,慈禧的养女,熟知贵族和皇宫礼仪,王公大臣的夫人拜见慈禧太后,莫不先经过她的安排;就是外国使节的太太进宫,也需要她接待作陪。
而且,荣寿公主并不是没有情趣的人。没事的时候,她就自学花鸟画,画得很像那么回事,跟瑜贵妃的山水画,并称“宫闱二妙”。
在后宫,她生活得游刃有余。
慈禧万分信任她,也离不开她。也只有她,敢当面劝告慈禧太后。荣寿公主很少进言,但只要进言,慈禧多半肯听从。
王公大臣知道她的分量,对她都很敬畏。
说起来,连慈禧太后也怕大公主三分。慈禧喜欢穿艳丽奢华的衣服,大公主看了就不高兴,说话很直率很不中听:“这么靡费做什么?你不过是清朝的老寡妇而已,还有心情打扮得妖妖冶冶的,给
人家落话柄……”一通唠叨,慈禧太后怕了她,每次大公主来见,慈禧就挑一件相对朴实的衣服穿,妆也不敢化得太过分,珠宝首饰也不敢多戴。宫人都说大公主简直像慈禧的妈。
有一次,太后偷偷做了一件极其华丽的袍子,是江南的工匠用织锦精工做成,花费不少银两。慈禧太后嘱咐左右人说:“这事儿不要让大公主知道。”谁知大公主还是知道了,见到慈禧就不开心地唠叨:“我对您老人家不好么?我天天
杂记》中,对固伦荣寿公主的作风有详细的记载。说公主出行大排仪仗,所有人都回避,马车停下来让路,骑马的都跑到街巷里躲避。有一次她的车队和锡尚书的车队相遇,尚书的顶马没有控制住,冒犯了公主的车队,公主将其车夫等关押,使其无法前行。后来经过协调,锡尚书在公主轿前叩头请罪,才被放行。
固伦荣寿公主作疯狂肆,朝野侧目,达官显贵对这位“粉侯”尚且有所畏惧,世人更是退避三舍。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公主的脾气好了很多,越来越“广结善缘”。
-努力调和光绪与慈禧的矛盾
有件事,荣寿做得很顾全大局,那就是她与载湉,就是光绪帝,相处得很好。据说,载湉即位后,恭亲王一家对他很嫉妒。但荣寿公主
人支持变法,更令慈禧大怒,几欲将他置于死地。大公主常常对人说:“皇帝很可怜,五岁入宫,再也见不着亲娘,咱们应当辅助他才对。”
光绪帝知道荣寿公主是慈禧的心腹,不敢过于接近。但荣寿公主对他的怜悯和私下照顾,他不会感受不到。
光绪帝变法失败,处境十分危险。据说按慈禧的意思,不如传旨,在乾清门前宣布祖训废掉光绪乱棒打死,珍妃听说后因替光绪求情也即将被慈禧赐死。此时,大公主正在去热河省亲的路上,慈禧正好趁大公主不在宫中的时候处置光绪帝。有人探得这个消息,报告了大公主。大公主从来没有这样急过,她本是最稳得住的人,此时一听说,便连夜赶往西苑,跪着请求太后息怒。这样,光绪帝才得以暂保帝位和性命,在瀛台被软禁起来,珍妃也没有被赐死。事后,慈禧太后觉得大公主来得这样快,定是有人告密,还追查了一气。
其实受大公主暗中照顾最多的,是光绪帝宠爱的珍妃。珍妃长得明艳妩媚,很出众。因很多的原因,珍妃跟慈禧太后有很深的矛盾。除了光绪帝,没有人敢对珍妃好。只有大公主
暗中关照她。珍妃也经常向大公主哭诉,说万一有什么大变故,请大公主一定要相救。到了八国联军攻入京城时,慈禧携光绪西逃,临走时,命太监将珍妃推入故宫的井中。此时,大公主早已出宫避难。慈禧也算趁着大公主不在的时候,将珍妃弄死。大公主后来回宫,得知珍妃已死,非常难过,经常对人说:“我对不起珍儿。”
一手安排皇室大丧
光绪帝驾崩,慈禧太后也驾崩。前后只差一天。大公主哭着去吊唁,看见的景象让她又悲又气,她平生都没有发过这么大的脾气。
皇帝和太后的尸体一左一右,停在床板上,还未装殓。床板前各有两只蜡烛,也只有两只蜡烛,像鬼火一样闪着,满眼鬼气森森,一进去,就像进了鬼屋一样令人胆寒。屋子里竟然没有一个人,那些王宫大臣们都在忙着立嗣的事,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太监们一片慌乱一通瞎忙,但不知丧葬礼仪又没有主心骨,不知道该听谁的,该忙些什么。
大公主找来太监管事的,训斥他们道:“你们这些人简直没有体统!皇帝太后死了,连一个人手都找不到!
今天的事情,如果我不出面,还有谁能出面呢?!”
她立刻驱车去找溥仪的父亲,一进门就勃然大怒,高声叱责他:“今天你大喜了!你儿子做皇帝了!你做摄政王了!两宫太后对你不好么?现在帝后死了,大丧在即,你倒很悠闲淡漠,在家也坐得住!”
摄政王很是害怕,赶紧召集王公
外语的,眼界并不那么狭窄,她已经在尽力了解世界。德龄公主自小跟随父亲在国外生活,回国后慈禧太后留她在清宫住了两年。德龄不知清宫繁琐而要命的礼仪,又摸不透慈禧的脾气,大公主少不了教她,教她怎样行走坐卧,怎样跟慈禧说话。德龄和大公主的关系也很亲近,不仅做慈禧的外文翻译,也做起大公主的外文老师。大公主当时年龄不小了,还努力地学习外语,她的外语当然不如德龄,不过用来跟国外的公使夫人做日常礼仪式的交际,还是绰绰有余的。
满清倒台出资帮助亲族
民国建立之后,大公主深居简出,但并未在社交场合消失。尤其是在大清遗老的心中,她还是大公主,地位没有丝毫改变。
辽金皇族后裔完颜佐贤曾经亲见大公主,并十分详尽地记录在《康乾遗俗轶事饰物考》中:
民国初年,蒙古科尔沁亲王贡桑诺尔布元配王福晋爱新觉罗氏,系清肃清王善耆之妹,做四十正寿,在什刹海会贤堂饭店设宴,唱戏,招待亲友。演唱者有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姜妙香、萧长华、金秀山、裘桂仙、程
继先等。排场之大,布置之周,为当时稀见堂会。满蒙汉王公、贝勒、贝子大臣云集,民国达官显宦毕至。席面是燕翅席带烧烤,可称盛馔。各宅宝眷扶老携幼同往拜寿,济济一堂,诚属盛况。
下午三点,王府长吏向贡王爷禀告:“大公主前引已离此不远。”贡王爷急急整衣整冠,前往会贤堂大门躬亲迎迓。贡王福晋在二道门内院中侍立。满蒙汉王公贵族排班侍立于戏台院中。将近一刻,门前已撒帏幕,大公主由两孙搀扶下了双套朱轮马车,登阶及门。贡王爷趋前恭请跪安禀称:“岂敢劳公主大驾。 ”大公主微声答道:“大喜日子,应当应当。”走到二门下阶,贡王福晋趋前双手递上尊声公主。大公主双手一搀,贡王福晋恭请双份蹲安,低声谢赏暨光临。帮同搀扶行至院中,由礼亲王成坤领班恭请跪安。依次各爵及大臣官宦随同跪安,请安。满院肃穆,气氛静谧。
及至登堂,寿堂正中摆圈椅一把,独坐。上铺杏黄寸蟒铺垫,左右各设一几。一几上放着盖碗茶(带茶船),一几上放着银装槟榔、豆蔻、宿砂小盒。大公主落座,长史嬷嬷将正紫大铺垫放在大公主面前。贡王福晋当即行跪拜六素礼。公
主欠欠身,微声说道:“叩礼,祝格格福寿康宁。”福晋倚立献茶,传知长史开戏。锣鼓喧天,演唱起来。
约有一小时左右,贡王福晋命长史传膳。当时四佣人抬上金漆桌面一具,上面摆着全席:燕窝、鱼翅、银耳、海参等等。椅旁设有两墩,上面各列烧豚、烧鸭一具。开始请大公主用膳。大公主独坐方桌,两孙侍立。贡王福晋及特请清室近支王福晋、夫人四位协助侍候、敬酒、布菜。大公主仅稍饮一口寿酒,贡王福晋奉陪。大公主微尝主菜,用调羹饮了口鸭汤。红封已上,当即搀扶净手,仍坐原
——这是记录蒙古亲王的妻子爱新觉罗氏40岁的生日宴。因为大公主的到来,人们的注意力全都变了,大公主成了主角。看她吃饭的排场和习惯,倒是很有慈禧太后的遗风。虽然已是民国,但她一举
以上是关于慈禧-历史上真实的荣寿公主:慈禧也要让三分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慈禧-历史上真实的荣寿公主:慈禧也要让三分;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