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唐朝人为何不愿做驸马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唐朝-唐朝人为何不愿做驸马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拒婚
为公主保媒拉纤,按说是个无上光荣的工作。作为唐宪宗李纯的宰相,李吉甫博学多才,还是个著名的地理学家,代表作为《元和郡县图志》。也许唐宪宗认为他谙熟山川形势,顺带着也能掌握婚姻之路的诀窍,所以将自家的金枝玉叶——岐阳公主的终身大事托付于他。
。这理由非常得体,李世民不仅没有生气,还当场予以表扬,按照《隋唐佳话》的说法,是为“帝嘉之而止”。
恩格斯曾经说过,对于骑士和男爵以及对于王公本身,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已的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意愿。一个人,不论多么才高八斗,多么品行高洁,只要当了皇帝的上门女婿,就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迈入了无法脱身的政治漩涡的中心。虽然借着公主的肩膀,使飞得更高成为可能,可一旦失败,或赶上王朝败亡,皇家女婿只会摔得更惨,莫说官运,怕是命运都要就此打住。何况,凭借个人才学和能力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顶峰,于人前,于自己,那心情是何等畅快。如果被皇家绣球抛中,背上了裙带的翅膀,恐怕极易遭人轻慢和蔑视。
唐中宗李显有个女儿宜城公主,嫁给了裴巽。后来裴驸马有了外遇,宜城公主听说之后干了两件事。第一步,火速派遣太监捉来驸马的新宠,“截其耳鼻”,把耳朵和鼻子割掉,又活活剥去人家阴部的皮肤,将其贴在驸马的脸上;第二步,将驸马的头发剃短,派人押着到公堂上游行,向众多官吏曝光,让他出丑。
在那个年月,男人三妻四妾十分普遍,可是在公主那刁蛮劲头下此路难免不通。说实话,宜城公主自己的生活作风尚不检点,在外有不少情人,可人家是公主,挑毛病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自己放火寻欢那是追求自由,驸马点灯作乐就是破坏皇婚。
公主不受欢迎,不是一代两代。早在唐中宗的父亲唐高宗在位时,公元681年,有个叫薛绍的年轻人迎娶太平公主,他的哥哥对此十分担心,感觉不是什么好事,遂向亲戚咨询,亲戚回答得坦诚:“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不得不为之惧也。”意思是,娶公主当老婆,就像没事去撩拨官府,纯属自讨苦吃。这事儿就记载在《资治通鉴》里。其实,薛大哥完全没必要去跟别人打听
公主内幕,因为他们兄弟二人的老爹就是皇帝女婿,母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城阳公主。不过,由此更能看出与公主结亲的不稳定性,虽然家有先例,却仍心存疑虑,不得不四处咨询。
另外,唐宣宗李忱当政时,有个进士王徽,曾一溜烟儿跑到时任宰相的刘瑑家里,自称“年事已高矣,居常多病”。那时候的王进士四十出头,干嘛要主动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呢?原来王进士真正的目的是拒绝和某公主成亲。看看人家,为了不做“乘龙”快婿,不惜自毁名声,什么年龄啊,身体啊,一下子都不行了。
■劝诫
天下父母一条心,皇帝老爹也没法揣着一颗平常心过日子,虽然他在朝堂上吆五喝六,私下里也不得不抹开面子四处派人搜罗年轻力壮、身家清白、学历不错的男人。白
得飞快,甚至抢了哥哥白居易的升迁机会。当他领了皇命去给万寿公主找老公,那可不是一般的雷厉风行,一路快马加鞭地找到郑颢,生拉强扯地硬是把人家从结婚前线给拽了回来。这个郑颢刚刚考中进士,正趁着春风得意回家成亲,不想中途被老白拦截。即便郑颢心里对这场拉郎配一百二十个不乐意,也不敢说半句违抗的话,只能在心底把白敏中恨了个透透的。多年以后,当郑颢羽翼丰满,有权有势,才拿白敏中开刀。到那时,老白一度被小郑耍出的手段排挤出权力的核心,贬出京城到外省做了地方小官。
宣宗决定把万寿公主和郑颢树立成美满婚姻的典型,为此谆谆教导万寿公主“无鄙夫家,无干时事”,婚后万万不能摆架子,瞧不起丈家,更不要干预公务。不过,公主依然我行我素。据《唐人轶事汇编》记
主火速召来,却并不拿黑眼珠瞧她,吓得公主一边哭一边道歉,搞的皇帝老爹心又软了,不得不化怒火为柔情,化责备为劝诫。其实,公主也不见得是故意的,她毕竟自我惯了,脑瓜里压根没有主动关心别人的那根神经。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来,驸马要想寻找幸福,只有由他们碰运气去啦。
以上是关于唐朝-唐朝人为何不愿做驸马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唐朝-唐朝人为何不愿做驸马;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0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