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书-姑女六人共事一夫:中国皇帝创后宫荒唐之最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晋书-姑女六人共事一夫:中国皇帝创后宫荒唐之最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在同姓不能通婚的封建理法时代,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位皇帝:他不但不顾同姓之义,还将近亲族人的两个女儿四个孙女一同纳入宫中,使“六刘之宠倾于后宫”(《晋书》),演绎了一段令人哭笑不得的荒唐事。这在中国古代众多荒唐帝王之中,也可谓独领风骚了。这个人就是十六国时期,汉国的第二任国君、昭武帝刘聪。
刘聪,字玄明,一名刘载,匈奴人。生年不详,死于公元318年。他是十六国中,北方第一个政权汉国(后期更名赵,也称汉赵、前赵)的第二任国君,是开国皇帝刘渊的第四子。汉赵国到刘聪执政期时,达到鼎盛,进入匈奴最为风光的历史时期。他即位之后,便屡次攻打西晋,并最终灭亡了西晋王朝,还俘虏了晋怀帝晋愍帝,使北方各州大部分地区都纳入汉国统治之下。晋室不得不退避三舍,南下偏安。从此北方进入了长达130多年的长期分裂局面。
刘渊打着汉室的旗号借尸还魂,最终建立起中原霸业,其实也是刘渊的睿智所在。而刘聪人如其名,完全秉承了其父的聪明才智,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超越了他的父亲。刘聪自小聪明好学,14岁已通习经史、百家之学,对《孙子兵法》尤为精熟。他还善书法、
诗赋,工草隶二体,有诗百余篇、赋颂50余篇传世。并且刘聪武艺精强,15岁时开始学击剑、骑射,臂力过人,弯弓300斤,“膂力骁捷,冠绝一时”(《晋书》),可谓文武俱佳。在当时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太原名士王浑就曾对其父刘渊说:“此儿寻不能测”(《晋书》),这孩子将来出息大了去了。
一面。刘聪死后的谥号是昭武。《谥法解》中说:有仪可象,行恭可美曰昭;大志行兵,多所穷极曰武。单就治世和武功来讲,昭武二字刘聪当之无愧。然而说到他在后宫办的那些荒唐事,则又让人大跌眼镜,实在不敢恭维。
荒淫好色几乎是封建帝王的通病,如果刘聪能够稍加节制,把他的心思用到国家治理上的话,他也许会成为名垂史册的一代明君。可惜他荒淫成性,即位后更是色欲膨胀到了不加节制的地步,给后人留下了千古笑柄。其父刘渊的皇后单氏“姿色绝丽”,于是“聪蒸焉”(《晋书》)。与父亲的皇后乱伦也就罢了,毕竟刘聪是匈奴人,而匈奴习俗“父死,妻其后母”(《史记》),也属于家常便饭,见者不怪。
然而,最令人惊异的,刘聪还看中了太保刘殷的两个女儿,刘英和刘娥,并想立她们为左右贵嫔。刘殷本是刘聪的近亲本家,所以刘聪娶刘殷之女,自己也觉得面子上不好说,又怕引起朝廷贵族的不满,就先试探左右大臣。太宰刘延年投其所好,替他编了一套谎言。说“臣常闻
,于婚姻无碍。一句话:这个可以娶。
于是刘聪便堂而皇之的将二女纳入后宫,并立刘英为后。要说更荒唐的事还在后头呐。不是在理论上
)。将自己的逍遥园改为纳贤园,留下了匈奴史上一段君厚臣下的佳话。
凡事需一分为二的看。应该说,刘聪的执政前期还是有些作为的。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使匈奴汉国达到了鼎盛。他创建的胡、汉分治的地方行政体系(其父刘渊时便有萌芽),为后来的众多少数民族政权所纷纷效仿。这种体制,在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对立的时期,对于维系整个匈奴汉国的政治统治,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可惜的是,刘聪在执政后期,越来越沉湎于酒色,无视政事。他“游宴后宫,或百日不出”。整日在后宫胡闹,有时竟三个月不上朝。与“宫人宴戏,或三日不醒”(《晋书》)。这作风,基本上就是醉生梦死了。不但如此,刘聪还邀宠太监,造成了宦官专权的局面,朝政日益腐败。刘聪晚年在性格上也变得易怒多疑,喜欢听信谗言,动辄嗜杀滥杀。弄得朝中上下人心惶惶,汉国政权逐渐衰败。
刘聪终因酒色过度而掏空了身体。这位曾集“六刘之宠倾于后宫”的“风光”皇帝,在位仅8年便一命呜呼了。
以上是关于晋书-姑女六人共事一夫:中国皇帝创后宫荒唐之最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晋书-姑女六人共事一夫:中国皇帝创后宫荒唐之最;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0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