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荀子荣辱篇的内容 荀子解蔽篇的详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荀子-荀子荣辱篇的内容 荀子解蔽篇的详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荀子荣辱篇的内容 荀子解蔽篇的详情
荀子荣辱篇
荀子作为一代知名的儒学大家,关于其著作数不胜数相当之多,也让他对后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荀子在《劝学篇》里就提到了荣誉与耻辱的问题,这个篇章也讲述了荀子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些荣辱观。下面,就让我们
荣辱问题是古代大家经常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荀子的《劝学篇》里就
荀子还把争抢吃喝,争夺他人财物的人看做是廉耻的,不在乎死亡而动用暴力去抢夺的行为都是可耻的行为,这是小人的勇敢,只有坚持自己的道义,维护国家的勇敢才是士君子的勇敢。荀子认为,荣和辱的区别在于,光荣的行为是要考虑大家的感受,在国家危难时挺身而出。而耻辱的人一般都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伤害大家的利益,耻辱的人所做的也是小人的事情,这样的人当然得不到众人的尊敬。
这些就是荀子关于荣辱观的一些看法,虽然提出的年代久远,却也适合人们对于荣辱行为的判断。
荀子解蔽篇
《荀子解弊篇》主要论述关于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方面的道理。“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他认为认识客观事物是人本身具有的能力,而客观事物也是能被认识的,这是事物本身具有的特点。但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陷入片面性错误,“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解弊篇
那么是什么导致人们容易犯片面性错误呢?也就是什么容易蒙弊人的思想呢?荀子指出,人主观上的好恶,
接着他举了历史上的夏桀、商纣为反面例子,举商汤、周文王吸取教训成为明君的正面例子,举了唐秧、奚齐和鲍叔、宁戚等做为臣子的正反例子,说明思想被蒙弊的祸害,认证了去除蒙弊的重要性,强调认识事物一定要全面。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当然要靠心了,“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要虚心要静心还要专心。荀子还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人疑神疑鬼的心理,指出“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忽之间,疑玄之时定之”,人觉得有鬼的时候多是自己心理作用,精神恍惚的错觉。这里可以看出荀子的唯物思想。
《荀子解弊篇》还指出虽然人有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能,事物也有被认识的本性,但世上事物无数,事物的认识更是无止境,穷尽一生人也不可能认识所有事物及其规律,认识事物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知识一定要融会贯通,学习应该有范围,也就是说学习要有所选择,要选择重要的知识。
荀子非相
荀子生于公元前313年至238年,名况,字卿,因为西汉当时皇帝叫刘询,为了避讳皇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他认为“人之性恶”,思想体系中有明显的唯物思想成份,可以说是个唯物主义思想家。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33443.html
以上是关于荀子-荀子荣辱篇的内容 荀子解蔽篇的详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荀子-荀子荣辱篇的内容 荀子解蔽篇的详情;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0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