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魏惠王魏瑩是谁 魏惠王为什么叫梁惠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梁惠王-魏惠王魏瑩是谁 魏惠王为什么叫梁惠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魏惠王魏瑩是谁 魏惠王为什么叫梁惠王
魏惠王魏罃
魏罃,即魏惠王,战国时期魏国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正值魏国最鼎盛时期。魏罃少时颇得魏文侯喜欢,加上天资聪颖,名师教导,魏罃很快就崭露头角。即位之前,打败了颇有才干又得到平民大臣支持的公子仲缓,成功登上王位。之后,妥善解决了魏国贵族与平民大臣之间的矛盾,恢复了国内秩序。
《大秦帝国》魏惠王剧照
即位后,魏罃重整军威,提拔庞涓、龙贾等虎将,攻破秦国都城,迫使秦国迁都回雍。这之后,由于安邑地方狭小,魏罃迁都大梁,用心设计和构建大梁,形成了最早沟通了淮河和黄河两大水系的人工运河——鸿沟,在之后的军事防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赵、秦、齐、楚四国联合围攻的战争中,魏罃沉着应对,命令庞涓先降赵国,扰乱敌方阵营。大梁城坚民众,齐国大将田忌攻城不成,兵败而走。魏国集中兵力与齐、楚等国联军展开大战,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把魏国霸业推向鼎峰。魏罃对内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招贤纳士,问政孟子,对外团结赵、韩两国,在诸侯国之中率先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独霸中
然而再贤明的君主也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到魏罃统治后期,他刚愎自用、心胸狭隘,由于他的错误安排,马陵之战中庞涓被俘自杀,太子申被齐军所俘,这好比砍断了他一双有力的臂膀。再加上,魏惠王时期是流失人才最多的时期,先后逼走了商鞅、孙膑、张仪等赫赫有名之士,随着人才的流失,魏国霸业从此衰落。
魏惠王为什么叫梁惠王
魏惠王,东周魏国第三代君主,名魏罃。魏惠王在成功争夺帝王之后,迅速整顿内政,强兵富国,攻破秦国都城栎阳,重创秦军。在此战役之后,魏惠王魏罃决定迁都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因为迁都大梁,魏国又被称为梁国,故魏惠王也就被称为梁惠王。
对于梁惠王迁都迁都的原因,史籍上有不同记载,对其迁都原因都存有争议。世人总结,无外乎两种原因:一是为了躲避强秦的骚扰,二是大梁乃中原腹地,占领大梁等同于占领有利的的地理位置,更加利于争霸中原。
第一种说法根据在于《史记》
梁惠王所建造的大梁城,护城河四面沟通,城墙高约五丈,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固若金汤的都城,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城市之一,当时在诸侯各国中,规模能与魏国匹敌的唯有齐国的都城临淄。
魏惠王是怎样一个人
魏惠王魏瑩(公元前400~公元前319年),魏国魏武侯之子,公元前369年即位,即位之时正值魏国鼎盛时期,早年励精图治,使
《大秦帝国之纵横》魏惠王剧照
魏瑩少时聪慧好学,颇得其祖父魏文侯的喜欢,寻名师加以教导。魏武侯死后没有立太子,得到贵族支持的魏瑩与得到平民大臣支持的公子仲缓展开了夺位之争,在国内混乱期间,韩、赵两国趁虚而入,联合进攻魏国,后以两国意见不合撤军告终。魏瑩成功夺得君位后,迅速解决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重整军威,重用名将庞涓,重创秦军,攻破秦国都城。随后迁都大梁,对内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奖励耕种、开凿运河;对外,团结赵、韩两国,增强实力。广筑宫殿、修筑长城、开凿鸿沟,以此来加强防御能力。在赵、秦、齐、楚四国联合围攻的情况下,沉着应对,取得胜利,把魏国霸业推向顶峰,逢泽会诸侯,正式称王,与周天子平起平坐。
原文出处:http://www.181051.com/china/201609/33271.html
以上是关于梁惠王-魏惠王魏瑩是谁 魏惠王为什么叫梁惠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梁惠王-魏惠王魏瑩是谁 魏惠王为什么叫梁惠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0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