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公认的谎言:孔子干瘦 苏格拉底死得很安详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孔子-公认的谎言:孔子干瘦 苏格拉底死得很安详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有不少
人而异之。”当然,先秦时期的度量单位和元明时又可能有所不同,但如果孔子不是非同一般的高,人们是不会感到奇怪并送他一个“长人”的绰号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孔子这一相当典型的相貌特征,却在后世的流传中慢慢被淡忘了。也许人们下意识地感到,习武之人才需要身材高大,像张飞、关羽之类的,而脑瓜子特别灵的人,身高就无所谓啦。
孔子是靠脑袋吃饭的,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不过,可不要以为孔子向来是高踞庙堂之上的,鲁迅在杂文《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中,称孔子为“摩登圣人”,并说孔子做定了“摩登圣人”是死了以后的事情,活着的时候却是颇吃苦头的。查一下历史,鲁迅的话倒是十分准确。孔子生前经历坎坷,郁郁不得志,直到汉代,他的地位才确定下来。从汉平帝开始,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不断给孔子封号(那时他已死了快500年了):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北魏教帝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封孔子为文圣尼父;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封孔子为先师尼父;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封孔子为文宣王;宋真宗
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封孔子为圣文宣王;元武帝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封孔子为至圣先师;清世宗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如此一路“摩登”,绵延千年,史所罕见,孔子在中国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然而,正因为孔子重要,关于孔子的各种说法也就漫天飞舞起来,里面真真假假,很值得一辨。
很多人说,孔子首创了中国的“私学”。在孔子之前的周代,有所谓“国学”,学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孔子17岁的时候,鲁大夫孟釐子的儿子懿子就听从父亲的教诲,和鲁人南宫敬叔一起去跟孔子学礼,也即古人所谓“孔子十七即有弟子”。后来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有三千之多,其中“身通六艺者”,有72人。他的弟子以四类分,即所谓“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因此人们尊孔子为教师的先祖。在台湾师范大学,就恭恭敬敬地立着一尊孔子的塑像。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私学”早已有之,并不是
文史资料典籍的官员跟着亲王奔波,造成大量资料流出周王室,分散到诸侯各国。由于文史资料和文史人员的大扩散,出现了“官学失守”、诸
认为亵渎神灵,并且腐蚀了雅典青年的思想,雅典法庭为此判处他死刑。公元前399年6月的一个傍晚,苏格拉底在雅典监狱中喝下狱卒端来的毒堇汁,安详地死去——我们都相信这个描述,相信这位睿智的老人是从容而逝的,但实际上,他死的时候满身污秽,非常可怕。他喝下毒堇汁后就开始抽搐、呕吐,最后瘫倒在地上……
那么,是谁让人们相信苏格拉底在平静中死去的呢?是柏拉图,因为他把苏格拉底之死写得既安详又庄严。但我们现在知道,柏拉图是凭空想象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对苏格拉底进行了2500年的研究之后,现在终于有人对他的平静之死提出了质疑:堇是一种植物,又叫乌头,含有剧毒的乌头碱,任何人喝下致命的毒堇汁都会死得很痛苦,难道苏格拉底是个例外?
实际上,柏拉图记叙苏格拉底之死,此事本身就很可疑。苏格拉底死的时候,身边有他的14个门徒,唯独没有柏拉图。
柏拉图自己解释说,那是因为他当时在生病,所以才没去。但你相信吗?历史学家认为,柏拉图是有意要和苏格拉底拉开距离,
免得让自己受到牵连。然而,苏格拉底死后竟然名气大作,于是柏拉图就在文章中常提到苏格拉底,以此表示他对老师的忠心耿耿,甚至不惜虚构说,苏格拉底死得既安详又庄严。
柏拉图在学术史上是一个巨人,然而他很可能在关于自己老师的死亡问题上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以上是关于孔子-公认的谎言:孔子干瘦 苏格拉底死得很安详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孔子-公认的谎言:孔子干瘦 苏格拉底死得很安详;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0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