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中爱情戏被删的实情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中爱情戏被删的实情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中国革命史上曾有这样非同寻常的记载:成批不堪忍受压迫和凌辱的海南妇女,愤而拿起武器投身充满血与火的争取解放的斗争,由此诞生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妇女革命武装——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三团女子军特务连。时隔30年后,讴歌这支独特女性群体“砸碎铁锁链,扛枪为人民”英雄业绩的《红色娘子军》,以罕有的艺术魅力熠熠闪光于新中国银幕……
三位女性“合成”一个“琼花”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1960年摄制完成的彩色故事片《红色娘子军》,成功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海南妇女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革命武装斗争的光辉业绩。上映后引起很大轰动,在首届“百花奖”评选中一举夺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谢晋)、最佳女演员(祝希娟)、最佳配角(陈强)等四项大奖,是获奖最多的影片,并在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上荣获万隆奖。
《红色娘子军》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并非偶然,首先在于剧本提供了颇为良好的基础。编剧梁信早年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解放后开始专业创
支娘子军的
开衣服露出伤痕的细节便取材于此。
第二个“吴琼花”,是海南已故的女革命家刘秋菊。1953年梁信到广州工作,即着手搜集海南早期党的领导干部刘秋菊的生平事迹。在人们的传说中,刘秋菊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她能飞檐走壁,双枪百步射敌眼;新婚之夜被敌包围,她在眼看爱人英勇就义之后,仍引吭高歌,用歌声给同志们指示突围方向……梁信受此启迪,在剧中把吴琼花写成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第三个“吴琼花”,是一位娘子军烈士。1958年梁信在海南采访时,记下了这位女英烈的事迹:“……她叫什么花?我已忘记,因为她入伍不久后就牺牲了。她从小无父,母亲是个盲人。她公家姓陈,是个大土豪。她十岁卖给陈家,定命给陈家侄少爷。那是个大头儿,头比身子还大。两三年后,大头儿摔了一跤,跌死了。于是,她被人按着头,跟公鸡拜了堂。从此,她明是侄少爷未亡人,实是丫头。……她受不了那苦,十五岁那年,她趁赶庙会,逃跑了一次
了……十七岁那年,她终于跑出白区,参加了娘子军……她打仗时不大听指挥。几次想藏枪偷跑,到陈家去报仇。白天一提到陈团总,她一夜翻来覆去,瞪眼咬牙,同志们就得看守着她……”
女烈士生平虽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像这样爱憎分明的活生生小事却有许多,使梁信对
时部队人员创作电影剧本必须先交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规定报了上去。八一厂认为“很有基础”有意拍摄,后却意外发生变故,于是就近转至珠影厂,但又久无结果。就在梁信表示“事已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之际,时任广州军区文化部副部长的戴碧湘感到“不能就这样埋没了”,坚持将剧本打印分别改寄长影、北影和上海的天马、海燕、江南等制片厂,此时已是1959年初春。
天马厂慧眼独具、有胆有识,当时厂文学部编辑沈寂看到来稿,首先向正在找本子的谢晋作了推荐。谢晋当夜一口气看完,立即感到这个戏的情节富于传奇色彩,人物出场很不一般,剧情结构引人入胜,有些场景很有意境,导演创作和演员表演有宽广余地。特别是琼花这个人物——一个受过深重压迫、性格倔强的女奴,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色彩颇为鲜明,成长脉络清楚,感染力很强。第二天一大早,谢晋就迫不及待地就敲开了厂长陈鲤庭家的门,以难以抑制的激动之情请求让他来导这个本子。
天马厂领导很快投了信任与支持票,拍板决定
初稿开始就一直注意角色形象银幕效果的谢晋,为演员的选择与确定四处奔波煞费苦心。
当时还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三年级学生的祝希娟,以一双“火辣辣的眼睛”、南方型的体貌以及与男同学很有激情的争论,为偶然路过的谢晋所注意,进而通过对她舞台演出连饰两角以及弹钢琴专注的表情等深入观察,让他作出其具备塑造吴琼花这一角色外形特点和内在素质的判断。
虽然很多人不以为然,但在摄制组赴海南下生活途经广州时,梁信却在七八个饰演娘子军的演员中,一下子指认出扮演“琼花”的是祝希娟。剧中另两个重要人物洪常青、南霸天,谢晋则从八一、北影厂请来了王心刚与陈强饰演。
摄制组正式成立后,谢晋又一次带领
”,一边回顾苦难遭遇和战斗历程,一边下地参加劳动、在“红色操场”训练。祝希娟等
,以营造具
意指苏区扩大了,革命发展了) 琼花用同样慨叹的口气说:“人也变样了。去年从南家出来,好像是前一辈子的事了!你知道那时候(注:指去年走出南家之时)我对你又恨、又怀疑。可真是……”她做了个无法说明的手势,“说不明白!”常青看着她,微笑着问:“现在呢?”“现在?”她抬起头,温情地看着他,又垂下视线;“也说不明白啊……”
按照作者构想,这是为他们安排的心照不宣的“爱情的发生”,或者如常说的“爱情的萌芽”。在此之前已埋下伏笔,即在琼花违反纪律遭到关禁闭时,琼花向红莲敞开心扉,表达了对常青爱慕之心。剧本在此伏下一笔,以“
要用意是最后把它运用到常青就义的场面上去,把同志、首长、领路人、爱人的关系融合在一起,加强主人公对阶级敌人不共戴天的仇恨,告诉人们,先烈也深知生命与爱情的可贵,但为了我们的今天,两者皆可抛弃。
应当说,原稿中琼花和常青的爱情描写是
去。
对于这些意见,上海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副部长专门让其秘书给天马厂打电话催办。分管艺术生产的副厂长齐闻韶认为这两条意见很棘手,上海电影局长张骏祥也感到为难,要厂里与在海南岛拍外景的谢晋联系商量。在电话中,谢晋反应强烈,表示不同意修改,要求回上海后辩论。
后来谢晋又当面力陈己见:“作为导演我坚持剧本构思,除非你们作出组织决定,我才执行!”张骏祥知道这里面的深浅,平静相劝:“那就算是组织决定吧,删吧!这是对你好。”摄制组党支部不得不作出决定,谢晋才勉强接受删剪或做了处理。
对于爱情戏突然消失,文化部领导夏衍、陈荒煤在影片送审观看时都很惊讶,不约而同地问:“洪常青和吴琼花这条感情线怎么都没有了?”谢晋只好回答:“已经删啦,是组织决定。”
当时负责此事的齐闻韶后来回忆说:“影片上映后,深受观众喜爱……多次场合,谢晋总是遗憾地说:影片尽管剪去恋爱的镜头,但感情的戏、男女主角的眼神却是剪不去的。每当我
听到他含有谴责的语调,就如针剌般地痛苦。”
张骏祥在回顾总结上海电影创作曾受“左”的倾向影响教训时,也主动“重新抖露”这一“失误”,诚恳承担责任:“我自己既吃过这些谬论与错误的干扰的苦头,又曾经在这些谬论与错误的影响下,干涉过别人的创作。虽然很多情况是来自上面的和当时舆论的压力,有些顶住了,有些却没有顶住……”
以上是关于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中爱情戏被删的实情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红色娘子军-红色娘子军中爱情戏被删的实情;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1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