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吴三桂-勇猛过人的吴三桂有与众不同的变节理由?

  • 吴三桂,祖大寿,李自成,中国古代史,清朝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7-27 08:06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吴三桂-勇猛过人的吴三桂有与众不同的变节理由?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吴三桂-勇猛过人的吴三桂有与众不同的变节理由?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如果说对吴三桂降清的具体过程不少人不甚了解,那么对吴三桂的个人经历就更少人知晓了。

  少年吴三桂就以“勇冠三军、孝闻九边”闻名,后坐镇宁远更是威名远扬。而面对皇太极和降清同僚的屡屡劝降都没有动心的抗清英雄吴三桂,最终却成了引清军入关的大汉奸,从天使到魔鬼仅仅在一念之间,其内心经历了怎样一个复杂的蜕变?吴三桂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吴氏军事家族曲线崛起

  吴三桂出生于公元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明史上说他生于江苏高邮,也说他原本祖籍安徽,今人考察,吴三桂本是辽东铁岭一带的人,但也有人考察他出生于锦州,还有人认为他是山海卫人。少年时期,他长期活动的地方是山海关外的中后所城(今辽宁省绥中县),此地距山海关仅有一百二十公里。

  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于明天启二年中武举进士,此后投奔辽东巡抚李成梁,在多年的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吴家真正的兴旺,是在吴襄投靠祖大寿门下之后。他长年一直在祖大寿手下任职,后来还

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继妻,最后官累至都指挥使,留镇宁远。清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时,吴襄已经官至锦州总兵官,位居辽东八大镇首领之一。这个职位已经是明代一个军区最高的官职,可拥兵成万人以上。因为这层上下级关系与裙带关系,吴三桂早早就进入军中担任要职。

  祖大寿数次忤逆甚至投降,朝廷都不怪罪,祖大寿之所以敢这么做,一是他有自己的军队和势力,二是他占据了明朝最重要的军事重地。对于常年跟随舅父作战的吴三桂来说,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后人提起吴三桂,常将他脸谱化和妖魔化,但任何事情在形成的过程中都有复杂的渐变过程。吴三桂生于戎马之间,十七岁时中武举投身军队,深知谁有实力谁就掌握主动的道理,再加上他从小受的教育直接来自于父亲和舅父,所以他一生都不放弃兵权,事事以保存个人实力为重。

  “单骑救父”的传奇

  作为武将,吴三桂并非身高八尺力举千斤的彪形大汉,虽然只是中等身材,但他目光如炬、英俊威严,且勇力过人、武艺超群。在战阵上披坚执锐、左冲右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有声版

突、骁勇非常,以至有

次皇太极远远见了,不禁对麾下叹道:“小吴总兵真好汉子!”有一次,吴襄率五百名骑兵作哨探,不期与后金大军相遇被围。当时在萨尔浒之战明军惨败后,对于与清军“野地浪战”明军心怀余悸。从农民子弟中后天训练出来的汉族骑兵一般来说确实不是马背女真民族的对手。骑兵交战即使兵力倍之,明军都没有胜利的把握,何况区区几百名明军身陷后金大阵?少年吴三桂得知父亲危在旦夕后,立即赶到舅舅祖大寿的阵帐,请他发兵援救父亲脱离险境。祖大寿认为这根本没有可能,如若因此城门洞开,被伏兵冲进,丢了城池

幼儿趣味中国历史故事绘本

,罪无可赦,于是拒绝说:“吾以封疆重任,焉敢妄动!万一失利,咎将安任?”

  吴三桂也知道其中利害关系,于是哭着说:“大帅不肯出兵,末将愿率家丁以死相救。”祖大寿不置可否,支吾一声,吴三桂就势得令,率家丁二十人,出城而去。这一战以卵击石,决无胜算,吴三桂也没想活着回来。他在左右各置一将领,自己居中,分为两翼冲过去,此举将清军吓了一跳,见明兵极少,怀疑有诈,竟然

让开了一个缺口。吴三桂如狂风般地冲入重围,瞬间斩杀数名将士,一路冲杀,竟然让他找到了父亲。

  几乎是奇迹一般,吴三桂以区区二十骑竟然在万马丛中将吴襄救了出来,清军见他策马飞奔,竟不追赶,直至其入城。吴三桂生还,似乎是因为清军疑诈才能成功,今日看来未必全是如此,更像是皇太极爱才,所以下了不得追杀的命令。

  皇太极熟读《三国演义》,吴三桂冲进军中的情景,可能使他想起了长坂坡单骑救主的赵云,他可能被感动了,甚至说出了这样的话:“好汉子!吾得此人,何忧天下?”爱才招抚之心溢于言表。
平步青

中国历史小火车故事



  这次战斗震惊全军,成为吴三桂的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本。从此少年吴三桂“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英名辽境无人不知。经后人考察,此段历史中多有不属实之处,但救父的行为确实存在,而吴三桂的勇猛,亦是当时明军中极为少见的。

  此事由随军太监高起潜传到宫中,崇祯皇帝也受到震撼,此后,吴三桂的名望似乎在其父之上了,他的地位与职位随名望水涨船高,二十三岁就被提为前锋右营参将,二十七岁时,被任命为宁远团练总兵。六年的时间,吴三桂

由游击升到参将,再升到副将,由副将升到总兵,成为封疆大吏,可谓一帆风顺,平步青云。

  关外八城,以锦州、宁远两城最为重要,作为宁锦防线最重要的一环,坐镇宁远的以往全是威名远扬的人物。吴三桂继袁崇焕、祖大寿之后驻防宁远,可谓达到了他军事生涯中的第一个高峰。

  说死不降皇太极

  吴三桂督军甚严。在洪承畴所部诸镇中,以

中国历史故事画三年级

吴三桂系战力最强。吴三桂并不因此满足,他还专门再训练了一支极为精锐的千人骑兵。共分二十队,每队五十人。“置签二十支,书领队姓名,插靴筒中。遇信急,受制签呼某,某即领本骑随之,冲突无不利”。

  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松锦之战以明军惨败告终。如果说二十三年前的萨尔浒之败标志着后金掌握了关外的主动权,那么松锦之败则表明明廷已在整个战局上败相毕露。松锦之败使明廷丧失了大量精兵和战将。骁将曹变蛟等被俘遭戮。洪承畴、祖大寿等投降。只剩下吴三桂在宁远山海关一线苦撑着局势。吴三桂在极端困难的状况下招抚

流亡,重振军旅。不久又组织起一支数万人的军队,坚守山海关和关外宁远等城。在原辽东战将或亡或降的情况下,吴三桂成了硕果仅存的抗清名将。次年皇太极又发动壬午之役。派遣阿巴泰、图尔格率兵避开由吴三桂防守的山海关,由黄崖口一线入关。烧杀掳掠,兵锋直达山东苏北。关内诸明将皆望风而逃。只有吴三桂仍敢率兵打清军,并屡有斩获。再到1643年,如前所述,吴三桂的坚决抵抗使所向披靡的清军在宁远城下第三次苦尝败绩。

  为了解决山海关这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清廷向吴三桂展开了强大的招降攻势。由于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和恩师洪承畴以及众多的兄弟、同僚如吴三凤、祖可法、张存仁等均已降清,故皇太极除亲自写信向他招降外,还叫这些与吴三桂有种种关系的降将写信给他劝降。但吴三桂始终不为所动。这一方面是由于其

父留在京师似为人质,另一方面与吴三桂固有的抗清意识分不开。
与众不同的变节理由

  明末大量的明庭故臣变节的原因是多式多样的。常见的是战穷活命型和投效觅官型。前者典型为洪承畴、祖大寿等,后者典型为张存仁、

马光远、冯铨等。吴三桂跟他们都不同。吴三桂没有战穷。山海关和五万将士均在他掌握之中。若明廷得以延寿,他的升官之途仍未有穷期。更为重要的是,从十几岁至此他一直处在与满清毫不妥协的交战之中,可以说他身上并无显著的汉奸因子。鉴此,有必要探讨他终究成了大汉奸的原因。

  面对事实进行探究,应该承认客观因素是促成吴三桂蜕变为汉奸的重要原因。这客观因素就是李自成入京后所采取的一系列错误做法。

  基于农民起义军对地主豪绅阶级和故明官僚的痛恨,大顺军许多将士对明廷降臣进行拷掠追赃是可以理解的。问题在于李自成并不具备一个封建改朝换代者的眼光和胸襟。古代的农民起义并非近代、现代的民主革命。它只能是以一个新兴的王朝代替原有的王朝。大顺要能站稳脚跟就必须与故明官僚合作。而且这些故明官僚已抛弃朱明政权张开双臂准备与大顺朝合作了。如礼科给事中惠世扬就十分肉麻地向李自成下跪说:“天生老臣,以遗陛下。”可是李自成竟对个中奥秘欠缺洞悉。任由大顺将士去拷掠故明官员,甚至骚扰百姓,于是李自成大失京师民心。许多故明官员降后复萌叛志,

有的则化装潜逃。从整体上来看,大顺的做法是丢弃了于自身政权的稳定十分重要的故明官僚的合作,从局部上来看,是逼反了吴三桂。这既是促使吴三桂降清,也是使大顺朝由盛至衰最终覆灭的关键。对于那十几天——历史长河中短短的一瞬间里的情况各种史籍中有着略有出入的记载。

  在剧烈的变动面前,吴三桂情绪激动举止失措。有记载说他已接受李自成的招降。只是在还没有完全公开之时,又陆续得到父亲被关押拷掠和爱姬被霸占的消息。也有说是,他还勉强能接受父亲的遭难,却决不能接受爱姬的受辱。他明白自己是处在满清和李自成两大势力的夹缝之中。无论是出于父亲滞留京城的考量,还是从他与满清拼杀了十几年的仇恨来看,他归降大顺才是顺理成章的。可是三十二岁血气方刚的青年武将在斩了李自成的使节并口出“李贼自送头来”的狂言后,就自断了这条应该走、并且本来已打算走的路。可是尽管如此他对降清仍有顾虑,以至在获悉李自成起兵后曾想自戕以了断一切。当他面对现实后,只得走出向满清搬兵的招数。
假如李自成没和吴三桂闹翻

  而这一

搬兵就把满清的

看哭人的中国历史故事情节

都城从沈阳搬到北京,吴三桂没有后悔药可吃。

有趣中国历史故事mp3


  设想,如果大顺朝能笼络包括吴三桂在内的故明官僚,局势有可能是另一番景况。李自成非但不以十万大军讨伐吴三桂,而以此军力协助其北防满清。在稳定局势后挥戈统一江南。以南明弘光政权的腐朽来裁量,这应在情理之中。或由于北疆吃紧,大顺朝在相当时间内无力南伐,那以李自成与吴三桂以及大量明廷降将如大同总兵姜镶的兵力总和是也足以抵御满清入关。

  从前明廷如此艰难,系因须对满清、农民军两面作战,顾此失彼、捉襟见肘。而若情况简

单化为大顺对满清,那清骑纵横华北、中原之况将不复见。在经过一个时期的稳定生息后,新兴的大顺亦必将统一南中国。至于统一的大顺是否有力量复故明在关外的疆域,这确有疑问。统一的大顺会不会是弱宋的翻版?会不会导致今日中国之疆域竟在长城以南?这些问题都离开了本文所题,不作赘论。

  谁自种了更大的悲剧

  著名清史学家李治亭认为,吴梅村讽刺吴三桂为了一

个女人而投降清朝,实在是忽视了对待一个女人态度的背后,是面对两大阵营的政策问题。到底是吴三桂因一个女人投降了清朝,还是李自成、刘宗敏因一个女人而失去了到手的政权,谁自种了更大的悲剧和遗憾,实在一目了然。

  此前吴三桂多次受清朝劝降却未同意,而吴三桂因陈圆圆反李,有人提出“借北兵(清兵)进关,共歼‘李贼’”。《平西王吴三桂传》记载吴三桂在清兵统一全国后对当时决策的回忆:“正值闯贼构乱,召卫神京,计不能两全,乃乞师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然而事实上,他未能全力救君,也放弃与李自成的和解而导致父亲和全家被杀,最终一心复仇,终与陈圆圆团圆。

  然而在山海关之战击败李自成后,多尔衮以顺治皇帝名义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并令吴三桂以下各将领和吴军全部剃发,这标志着吴三桂已经彻底投降清朝。身为明将多年不接受清朝招降的吴三桂,于是迅速完成了从借兵到

中国历史 著名 女性故事

降清的复杂过程。

  降清的吴三桂最终在对南明政权的追剿中却穷追不舍。清朝官书《清世祖实录》和《清史稿》等诸多文献都

记载了吴三桂在顺治十七年四月二十二日上奏顺治皇帝,要求消灭永历皇帝的奏章,并提出所谓不灭永历,有所谓“三患二难”。当年“终身不忍一矢相加遗”的话此时早已被他抛在脑后。征途中,吴三桂收到朱元璋第十三代孙、永历皇帝的亲笔信。永历帝那封信里的话,最终

两分钟回顾中国历史故事

竟成了吴三桂命运的预言:“将军自以为智,而适成其愚;自以为厚,而反觉其薄”,“奕祀而后,史有传,书有载,当以将军为何如人乎?”

以上是关于吴三桂-勇猛过人的吴三桂有与众不同的变节理由?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吴三桂-勇猛过人的吴三桂有与众不同的变节理由?;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104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