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历史-朝鲜皇室的“反清复明”计划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朝鲜历史-朝鲜皇室的“反清复明”计划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明朝灭亡本是朝鲜调整对清朝外交政策的良机,但是,反清分子利用朝鲜民族对满族的仇恨心理,推行名分主义的外交,延缓了
子在清廷为质近十年,历尽艰险,亲眼目睹了明亡清兴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积累了处理朝清关系的丰富经验。多尔衮对其去世 “深为惊悼”,并对其暴毙颇感可疑,但是在朝鲜使臣众口一辞的“确系病殪”的说辞下,也不得不信。1645年十一月十四日,清朝册封李淏为朝鲜世子。
送还质子,减少岁贡,本是清朝为缓和两国关系而为,但是经过1627年和1636年的两次战争,朝鲜对清朝产生了很深的民族仇恨。朝鲜李朝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私下称清帝为 “胡皇”,称清使为 “虏使”。除对清朝的公文贺表之外,一切内部公文,包括王陵、宗庙、文庙祭享祝文,仍用崇祯年号。朝鲜的《仁祖庄穆大王实录》,在明亡前用崇祯年号,在明亡后用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年号。在仁祖之后的历代朝鲜国王《实录》,只书干支纪年和国王在位纪年。至于私人著述,直到清末,仍有人书写崇祯年号,以至于竟然有 “崇祯二百六十五年”的纪年。历代封建统治者和儒家最看重的 “正朔”问题,朝鲜就是这样处理的。
当时朝鲜君臣认为:“我朝三百年来,服事大明,其情其义,固不暇言。而神宗皇帝
(万历)再造之恩自开辟以来,亦未闻于载籍者。宣祖大王所谓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实是真诚痛切语也。”李朝孝宗则以光复大明天下为己任,倡议北伐。他对大臣说:“群臣皆欲予勿治兵,而予固不听者,天时人事,不知何日是好机会来时。故欲养精兵十万,爱恤如子,皆为敢死之卒,然后待其有衅,出其不意,直抵关外,则中原义士豪杰,岂无响应者!”
为了北伐,孝宗首先采取措施,扩军备战。驻汉城的都城御营厅军由7000人增加到21000人。禁军由600名增加到1000名,全部改编为骑兵。御营厅增加了大炮攻坚部队,还计划将守卫汉城的训练都监军增加10000名,御营厅军增加20000名。由于财政困难,未能实现。
李朝君臣确信 “胡人无百年之运”的儒家格言,将地震、彗星等自然灾害视为清朝灭亡的征兆,对南明政权、吴三桂和三藩分裂势力、台湾郑成功、准噶尔蒙古等反清势力寄予厚望,准备派使臣渡海联络,策划夹击清
李焞对联日伐清之事也很
,中朝关系终于进
以上是关于朝鲜历史-朝鲜皇室的“反清复明”计划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朝鲜历史-朝鲜皇室的“反清复明”计划;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