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被遗忘的志愿军烈士陵园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被遗忘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又是一年清明节,湖北赤壁羊楼洞,142个烈士墓。70多岁的杨宝山热泪盈眶。
“哥,我来看你了……”老人瘫坐在坟头,右手抚摸着石碑,喃喃着。整整60年了,这位来自内蒙古赤峰市的志愿军老战士,终于和同年参军的哥哥再次“相逢”。
让杨宝山寻亲圆梦的人,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湖北赤壁市病休老民警余法海。正是因为他的努力,这片墓地才得以被世人知晓,烈士们才有机会魂归故里。
沉睡半个世纪无人到墓地祭奠
2005年7月,处于肾移植术后康复期的余法海,被抽调到赤壁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做文史工作。“听说羊楼洞有一片烈士墓,不知是红军还是新四军的,你当过警察,先去查查看。”一天,该市政协的领导给余法海布置了这么一项任务。
余法海接连去4次,终于在被当地人称为“老营盘”的小山丘附近的草丛中发现了几个石头墩子,撩开草丛,是一片青石墓碑。
擦净厚厚的尘土,每块墓碑的碑头上都清晰地浮现出“不朽”、“千古”、“永在”等不同的字样,再仔细查看上面的碑文,上面刻着“志愿军”、“烈士”等字样,并记录了每个战士牺牲时的年龄和籍贯以及所在部队的番号等。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烈士墓?余法海心头一热。他四处寻找,逐个观看,发现有的墓碑已经断裂,有的碑
级建制,下设2处2科3个医疗所和1个护士培训队(又称湖北省军区护士学校)。
该医院前后收治从剿匪和援朝前线转运来的3100多名伤病员。当时前方运来的大批伤病员中,有的因跟敌人拼刺刀而肠外露;有的因肢体被炸断,骨头外露;有的在朝鲜战场上中了敌人的细菌弹。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其中142位伤势过重的伤员相继于1951年10月29日至1955年2月4日牺牲,被安葬在羊楼洞村得胜山下一片荒地里。岁月沧桑,尘封的子弟兵英烈和他们鲜为人知的英雄故事渐渐被人遗忘。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来就没有一个烈士亲属前来祭奠扫墓。站在烈士墓前,余法海一次又一次扪心自问:这些不为人知的英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客死他乡,几十年了,不仅亲人们不知道,甚至也被社会遗忘,不应该啊!
142名烈士中还有一名台湾人
由于半个多世纪的风吹日晒,有的
重新描绘出来。随后,整整用了3天时间,他跪在地上一个墓碑一个墓碑地抄碑文,并发动赤壁市作家协会的文友们来一起抄写。
一次次寻访,一次次求证。仅烈士名单资料就修订了4次,第一次是按抄录时的墓碑排号进行整理的,后来发现不利于寻找,就改为按省区划分。为了弄清全国行政区域变动情况,余法海买来各省地图册、方志和地名志,对照行政区划分变更归类建档。半个多世纪前刻在墓碑上的同音、近音字也很多,都要一一鉴别。
142座坟茔,137座上刻有墓碑,涉及21个军、35个师、87个团,志愿军占6成,解放军占3成,公安军占1成,分别来自全国24个省、118个县,其中有一位为台湾花莲县人。
余法海将查询的情况写成了一份调查报告,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开展了“百封信函、千人协查、万里电波、为烈士寻亲”活动。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如愿,寄出的百多封信,有三分之一因“查无此地”被退了回来。
在家等了好几个月,余法海只收到8位烈士
的亲人寄来催人泪下的诉说。他们的亲
余法海说,他突然觉得,眼前那片墓碑已不再是一块块冰冷的石头,每一块石碑背后,注定都有一份亲人焦急、漫长的寻找。更何况,他们是为祖国英勇牺牲的人,本该被记入史册被世人铭记。忠骨埋异乡,沉睡半世纪。辽宁籍烈士刘树春的墓位于烈士墓群的第7排第13号。墓碑上记载着:“刘树春,男,辽东省兴城县曹庄区十八家村人,1948年6月入伍,高射炮三团一营二连战士,1952年9月10日牺牲,时年32岁。”
1954年8月撤消辽东、辽西两省建制,合并改为辽宁省。为此,余法海给“辽宁省兴城市曹庄区十八家村”寄信。可是地址不对,信件被退回来了。余法海想:十八家村会不会在今天的曹庄镇周边呢?于是,他又查阅了资料,在临近曹庄镇的羊安乡找到了一个叫“十八家子”的地方。他终于找到了刘树春烈士的亲人
知书》,这些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希望社会各界能关注无名
以上是关于历史-被遗忘的志愿军烈士陵园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被遗忘的志愿军烈士陵园;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