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张之洞为何在晚清官场平步青云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张之洞-张之洞为何在晚清官场平步青云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细数晚清政界的风流人物,张之洞[注: 张之洞是清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洋务派代表人物。清道光十七年八月初三生于贵州。咸丰二年(1852年)顺天府解元,十八岁中举人,廿六岁中进士。]无疑是出类拔萃的一个。
张之洞之所以能在晚清官场上如鱼得水、平步青[注: 平步青(1832~1896),字景孙,别号栋山樵、霞偶、常庸等,清末文史学家、学者,山阴人。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侍读、江西粮道并署布政使等职。]云,一方面得益于自身超常的天赋,超前的观念,超人的政绩。这“三超”放在当今政坛也是升迁的重要资本。另一方面,则离不开晚清实际上的“一把手”——慈禧太后[注: 孝钦显皇后(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叶赫那拉氏,名杏贞[1]。慈禧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一个官宦世家。]的青睐。
张之洞的入仕可谓一波三折,但他入仕前却已在慈禧那儿挂上了号,给慈禧留下了很重要的“第一印象”。
机缘则是张之洞的同族同辈兄长张之万[注: 张之万,(一八一一至一八九七)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进士第一人及第,官至大学士.-zhangzhiwan]在慈禧跟前说得上话。张之万比张之洞大27岁,是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科的状元郎,后官至大学士。所以,张之洞应该算得上是“朝中有人”。
张之万自然是张之洞步入大清政坛的重要阶梯。但起初这“朝中有人”反倒影响了张之洞参加大清的“公务员”招考。
张之洞天性聪慧,16岁时就在顺天乡试中名列第一,成为少年“解元”郎,本可一鼓足气进士及第,但却等了十一年[注: 邱永传,集词曲后期为一身的唱作型歌手。其独特的风格 沙哑的嗓音,在世风日下歌曲泛滥的时代,更是尤为的突出其不俗的独具一格。]才金榜题名。
张之洞中举后先是协助在贵州做知府的
父亲处理军务,再是娶妻生子。其父死
改由旗人宝钧出任会试总裁,让之万为张之洞应试而回避之。
这则传闻是否真实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张之洞在进士及第前已经被慈禧认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
在之后的会试中,张之洞顺利得中第141名贡士,仍任同考官的范鹤生还为此题诗以记,张之洞则和诗以表谢意。从中大概可知张氏兄弟与范之间的私交密切。
张之洞在复试中列一等第一名,其殿试策论更是切中时弊、锋芒毕露,阅卷大臣似乎觉得此人过于狂妄,准备把他由一甲第一降为三甲之末。
此时,宝钧出面力挺之,把张之洞列为二甲第一名。大名单到慈禧手中后,早已先入为主的慈禧即将张之洞拔置一甲第三名,即俗称的“探花”。
万崇后,大抵是因名字寓“万方崇后”之意而占了些许便宜。
据传在新科进士授予仪式结束后,慈禧曾留下翁曾源、万崇后、张之洞三人,给他们出了一上联,谁对得好即收为自己的门生。慈禧的上联是:
洛水灵龟献寿,天数五,地数五,五五还归二十五,数数定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张之洞不愧是才思敏捷,半盏茶功夫便对出一个深得慈禧欣喜的下联:
丹山彩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总成三十六,声声祝慈禧太后,万寿无疆。
张之洞的这一高级马屁,拍得慈禧凤颜大悦,也拍开了自己的仕途之门,被收为慈禧门生,授职翰林院编修[注: -光绪年间 翰林院编修主要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实际上,其重要作用在于培养人才,类似于现在的实习生。翰林院:相当于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
此后,张之洞声誉大起,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从浙江乡试大主考、湖北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期间两度暂署两江总督),直至军机大臣[注: 军机大臣始称“办理军机大臣”,后来又改为“军机处大臣上行走”、“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简称“军机大臣”,俗称“
云,一靠开篇所及的“三超”,二靠族兄张之万在朝中的照应,三靠慈禧太后的青睐与特别呵护。(文/越楚)
以上是关于张之洞-张之洞为何在晚清官场平步青云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张之洞-张之洞为何在晚清官场平步青云;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1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