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 金文,国学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7-30 15:45
  • 小虎历史故事网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

  
《四告》簡5、26、29、40中用爲“嗚呼”之“呼”的幾個字,整理者均隸作“虎”。[1]按这幾個字與簡38、40、45的“虎”字寫法有別,似當隸定爲“虖”。考慮到簡5的情況與其他三簡相比稍微有點特殊,後面再討論,先來看一下其餘幾個字(釋文用寬式,下同):A類字樣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篇目及簡號 《四告》三·26《四告》三·29《四告》四·40辭例 嗚~嗚~嗚~B類字樣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篇目及簡號 《四告》四·38《四告》四·40《四告》四·45辭例 曾孫召~  拜手稽首。乃冲孫~ 哀告截叩。先公德余,唯~毅毅。
A類和B類字形下部寫法不同:A類字起筆是“一”,且無論傾斜角度有多大,總體上總是自左起筆運筆至右收筆;B類字起筆是“丿”,自右上起筆運筆至左下收筆,A類字形全部用作虛詞,B類字形全部用作名詞。尤其是《四告》中的第四篇,同篇之中同時出現了A類和B類兩種字形尤能説明問題。對照字形和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的好词好ju

辭例,不難看出,書手是在有意的區分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形的A類字和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形的B類字。因此,將這兩種寫法迥異的字全部隸定爲“虎”恐不妥。
對照甲骨、金文以及出土簡帛的相關字形,可以看出B類字形實際是“虎”的變體。相關字形的對照如下表:《四告》字形 甲金及出土簡帛對應字形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四·38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合集33612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包山·271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包山·273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四·40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霸伯盂·銘圖·6229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伯䢅鼎·集成·2816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吳方彝·集成·9898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四·45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合集·34865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滕虎簋·集成·3828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虎鼎·集成·2437
觀察上表可以發現有的簡38的虎字與后舉諸形相比基本沒有變化,簡40和簡45的虎字稍有繁化。這裏我們重點討論A類字形。A類字形又見於上博簡《孔子詩論》、《季庚子問于孔子》、《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等篇,字形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孔子詩論》·12《孔子詩論》·13《孔子詩論》·23《季庚子問于孔子》·11《舉治王天下·文王訪之於尚父舉治》·7
上述字形在簡文中均用作“乎”。上博簡的整理者將上述各字均隸定爲“虖”。[2]也有不少學者將這些字形隸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3]如果單看以上這些字形,隸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似乎并無多大問題。但假如我們將下列《廼命一》簡3和簡10中兩個字也加以考慮,就會發現隸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在字形上有未安之處。
《廼命一》簡3和簡10中用作“嗚呼”之“呼”的兩個字形如下: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廼命一》·3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廼命一》·10
整理者將上述兩個字形都隸定爲“虎”。[4]簡3、簡10的兩個字形也屬於A類字,同樣若隸定作“虎”不太妥當。隸定爲“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形亦不準確。《廼命一》簡3和簡10的兩個字“虍”頭下部寫法與“示”的寫法區別明顯,戰國文字中標準“示”的寫法極少竪筆打穿橫筆出頭。
    既然A類字形不能隸定爲“虎”、“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那麽應當如何隸定呢?李零先生曾在校讀《緇衣》時指出:“‘瘧’,原從虍從示,楚簡下半所從‘乎’有時與‘示’相近,此字相當於‘虖’,‘示’是‘乎’的訛變。”[5]我們雖不同意李零先生認爲《緇衣》中“虐”字相當於“虖”的意見(詳見後文),但其指出“‘示’是‘乎’的訛變”可從。我們認爲,A類字實際就是“虖”字。下面我們來分析“虖”字是如何演變爲《四告》中的這類形體的。“虖”字最早的形體見于西周金文,關於“虖”字的早期字形,劉釗先生曾有一段精彩的論述:
金文乎字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後加一橫飾筆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兮字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與乎字不加飾筆的差別就是一作三點,一作二點。金文虖字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从“虍”从“兮”,不从“乎”。這是虖字的早期構形,後虍字中間一竪筆下垂穿透筆劃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统一企业中国历史故事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下部遂變得與“乎”字接近,後便訛為从“乎”得聲。古文字乎、兮皆从“丂”得聲,音可相通。[6]
結合劉釗先生以上論述,我們將西周初期至戰國晚期“虖”字以及部分從“虖”之字的金文字形臚列如下:字樣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器名 沈子它簋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方鼎毛公鼎虖北鼎余贎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兒鐘中山王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出處 集成·8 ·4330集成·5 ·2824銘文選一·447集成·4 ·2082集成·1 ·185.1銘文選二·881銘文選二·880年代 西周 早期西周 中期西周 晚期春秋 早期春秋 晚期戰國 晚期
觀察上表,我們會發現從西周至春秋戰國,“虖”字下方的“乎”旁變化明顯:“乎”字上方的兩點(姑且稱之爲“八”形,下同)逐漸由中心向兩邊、由“丂”形上部向“丂”形下部移動。春秋晚期的余贎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兒鐘和戰國晚期的中山王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壺的字形充分説明了這種變化。于省吾先生的《商周金文錄遺》曾收錄有虖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君鼎的拓片,拓片上的“虖”字作下圖: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君鼎·春秋時期·錄遺79  上圖中的“八”形幾乎已經完全移動到了“丂”形橫筆的下方。類似字形又見於傳抄古文,如《古文四聲韻·孝經》卷一第25頁用作“乎”的“虖”字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如果我們將上舉兩個“虖”字下方“丂”形的“丿”筆完全拉直,則“虍”頭下方的“乎”字和所謂的“示”字將變得完全一樣。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前舉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以及上博簡諸篇中的A類字就是“虖”字的變體。
再來討論《四告》篇簡5用爲“嗚呼”之“呼”的“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 字,整理者同樣將其隸定爲“虎”。對照上表不難看出,“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和中山王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壺(銘文選二·880)的“虖”字完全相同,因此也當隸定爲“虖”字。
我們可以對楚簡中的相關字形與金文字形的對應關係作一總結: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語叢一》·60《唐虞之道》·11《四告》三·26《四告》一·5
上述金文與楚簡字形的對應關係較清晰,楚簡與金文相比變化多在“乎”旁繁化以及“乎”旁下“丿”筆的截彎取直上。可見將這類字隸定爲“虖”字在字形源流演變上是站得住脚的。
    前面我們提到從西周至春秋戰國,“虖”字下方的“乎”旁變化主要爲:“乎”字上方的 “八”形逐漸由中心向兩邊、由“丂”形上部向“丂”形下部移動。那麽,爲何會發生這種變化?這大概應該是爲了使字體的整體結構更加緊凑,“八”形在“丂”形上的“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顯然沒有“八”形在“丂”形下的“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結構緊凑。郭店簡《忠信之道》中的“虖”字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清華簡《厚父》中的“虖”字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兩者都是直接省去了“乎”旁的“八”形。這是通過直接省簡筆劃來達到字形結構緊凑的做法。[7]
上博簡《緇衣》與清華簡《成人》都出現了與“虖”寫法相近的“虐”字,字形分別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緇衣》·14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成人》·15
上博簡《緇衣》

中国历史名人故事水墨画

的整理者隸定爲“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8]清華簡《成人》的整理者引上博簡《緇衣》爲證,亦隸定爲“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9]這種隸定遂使其與“虖”相混。事實上以上寫法的“虐”字雖與“虖”字有相似的地方,但實際上差異明顯。“虖”從“虍”,而上述“虐”字均從“虎”。清華簡《成人》篇從“虎”無疑,上博簡《緇衣》篇“虎”旁的寫法雖與常見的“虎”旁有所差別,但與同簡“虘”字、17號簡“慮”字、23號簡“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的寫法合觀(見下圖),可證《緇衣》篇的“虐”字亦從“虎”。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緇衣》·14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緇衣》·17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緇衣》·23
同簡“虘”字、17號簡“慮”字、23號簡“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虍”旁部分均作一竪筆打穿“虍”頭部分,而用爲虐的“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竪筆打穿“虍”頭後有一個明顯的分叉用來表示虎的軀幹四肢。雖説楚簡中偶有“虎”旁與從“虍”旁相混的例子,但寫作從“虎”從“乎”的“虐”字當是刻意爲了與“虖”字相區別。若嚴格隸定,當隸定爲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10]
“虐”字爲何可以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兩字音較近。字形上又有什麽根據呢?《説文》“虐”字古文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從虎從口,楚簡中多見寫作此形的“虐”字。楚簡又多借“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爲“呼”和“乎”,從這個意義上講,“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的作用和“虖”類似。疑古人本假借“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來表示“虐”,而“虖”

中国历史故事谁编的好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在表示虛詞“呼”“乎”之時義同,故而遂誤以爲“虖”亦可假借用來表“虐”。然而“虖”字本被用來表示虛詞“呼”“乎”,再用來表“虐”就容易產生語義混亂。故而仿照“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字形,將“虖”字上部的“虍”旁替換成了“虎”改寫爲“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又上博《從政(甲)》簡15有“虐”字,[11]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整理者隸定爲“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12]如果我們關於“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字的推論成立,此字或應隸定爲“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可以看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這兩種寫法的繁化。[13]
[1] 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中西書局,2020年,第110、120、123頁。
[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42、152頁。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楚竹書(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19頁。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楚竹書(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202頁。
[3] 采取這種隸定的學者頗多,兹舉數例,挂一漏萬。如: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增訂本),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491頁。劉信芳編著:《楚簡帛通假彙釋》,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174頁。徐在囯:《上博楚簡文字聲系(1~8)》,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1238頁。周波:《戰國時代各系文字間的用字差異現象研究》,綫裝書局,2013年,第90頁。白於藍編著:《簡帛古書通假字大系》,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79、386頁。
[4] 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中西書局,2019年,第171頁。
[5] 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45頁。
[6] 劉釗:《古文字構形學》,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91-92頁。
[7] 甲骨文和金文都有“寧”字寫作從“乎”的。如《合集》34152號甲骨片的寧字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32552的寧字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集成》編號爲6419的寧作父辛觶上的“寧”字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由“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至“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和“虖”的演變路徑一致。亦可作一旁證。
[8]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楚竹書(一)》,第190頁。
[9] 黃德寬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玖)》,第155、162頁。
[10] 按上博簡《緇衣》中的“虐”字,李零、徐在囯、黃德寬等先生已經先後指出其字當從“乎”,不過三位先生都認爲其字從“虍”則不合字形。見李零:《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第45頁。徐在國、黃德寬:《<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性情論>釋文補正》,《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年第2期,第3頁。
[11] 此從陳劍先生釋。見陳劍:《上博簡<子羔>、<從政>篇的竹簡拼合與編連問題小議》,《戰國竹書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第29頁。
[1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楚竹書(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28頁。
[13] 馮勝君先生以爲“上博簡本‘虐’字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可能是由寫作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
形的‘虐’字演變而來”。與我們的觀點略有不同,可參看。見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綫裝書局,2007年,第150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0年12月1日15:50。)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2104/01/1925036.html

以上是关于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金文-說清華簡《四告》《廼命一》中的“虖”字;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2645.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