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敦煌市博物館收藏的全部漢簡以《玉門關漢簡》之名,[1]由中西書局出版,這是學術界的一大幸事,為我們全面掌握漢代敦煌郡出土的簡牘文書提供了可能。因為漢代的敦煌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簡牘文書“漢晉遺簡”是二十世紀“四大發見”之一,其中的中外關係史料對《史記》《漢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補充。為了甄別其涉及的中外交往資料,對簡牘的全面掌握勢為必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一些非常重要的資料,因為簡牘文字釋讀存在的問題顯得不是十分完美。有必要將這些資料進行再整理。試舉數例而為之,以期引起學界同仁重視。
簡1.出
糜五十九石一斗六升 以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3
本簡下殘,木質紅柳,糧食出入簿。作為一種糧食,“糜”字應釋作“穈”字。
簡2.出書一封玉都尉詣大守府 建昭二年二月甲子朔丙戌餔時大煎都隧長
侯敞付關佐禹 Ⅱ98DYT5:5
本簡紅柳,完整,郵書出入簿(或稱“郵書課”),記錄郵書傳遞狀況。從傳遞郵書的記錄來看,郵書是都尉給太守府的。因此之故,本來是“王”形的字可釋作“玉”字,而“門”字脫。既然是都尉給太守府,在小方盤出土可以理解,但作為大煎都隧長傳遞則屬於另一種情況。因為大煎都隧長應該屬於大煎都候官所轄,地點應位於馬圈灣遺址西側,而不是在玉門都尉府去往太守府的路上。大煎都隧長將郵書給關佐禹,可知玉門都尉巡行邊塞出了玉門關到了大煎都候官轄域。這樣才會有玉門都尉府的郵書經大煎都隧長經玉門關傳遞的記錄。
這里既體現了都尉公差不是在一般所言的都尉府小方盤,又體現了大煎都隧長東傳的郵書需要經過玉門關。玉門關的位置何在?這是一個爭訟多年的學術問題。於此不准備探討玉門關所在地。只是本簡有兩點還需要檢討。即本簡“府”字右下側有一個很大凹槽,或稱“刻齒”(圖附後)。是簡牘學研究目前比較關注的。根據懸泉置漢簡的簡牘文書特征,這個凹槽中,可能還有合符的半個字。存在的半個字是郵書的傳遞時間,書寫後中剖分持,防篡改傳遞時間。應是原來字的左半,約與“餔時”有直接聯係。[2]而現有的“餔時”二字,還有後補的嫌疑。
另一個問題是“侯”字的釋讀有問題,此字作“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形,下部是“口”部,與“侯”字有異,應釋作“唐”字。
簡3.·凡粟七百八十五石五斗五升卅分升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6
本簡紅柳,下殘,出入簿小計簡。尾端未釋字下殘,殘存字形或類“十”或類“七”。但是考慮到簡牘中數字的使用狀況,此字應作“十”字。以懸泉置漢簡“升之後”有“十”“廿”二字,以現存字形作“十”可。
出麥十三石五斗七升卅分升六以食驛騎六人積百七十四人人七升
卅分升廿四ⅠT0309③:100
卅分升十五其十九石五斗三升粟 ⅠT0309③:241
簡4.百五十斗七
升 Ⅱ98DYT5:7
本簡紅柳,木牘,文字書寫在中段,用途不明。以現有釋文的“斗”“升”約為糧食數字,但是沒有“石”字徑作“百五十斗”。依字形“斗”“升”稍異,但“升”之左側仍未出頭,應釋作“斗”字。
簡5.第三節
穀下不騷除
中国历史上革命先烈的故事
往往有聚沙得意欲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8
本簡紅柳,下殘,釋文無誤。“穀下”疑為“鼓下”之訛。“鼓下”一詞,已有簡牘資料有載。如居延舊簡509·16“戊午鼓下卒十人徒二人”,懸泉置漢簡ⅡT0114②:43 “縣泉佐賞受鼓下趙子春”。一般言“鼓下”以《後漢書》註為準,軍營之中,軍門立旗處並設鼓,“戮人必于其下”。[3]唯“第三節”漢塞地名之一,[4]此地有鼓,概不一定非要在將軍行帳才有鼓,作為傳遞信號工具之一,在一些地方也是存在的。從懸泉置漢簡的“鼓令冊”可知,郵驛機構也備有“鼓”,以擊鼓數字表示過往管員的級別,並藉機通知相關部門做好接待準備。[5]
簡6.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火通其官縣諸辟日時且察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16
本簡紅柳,上、下殘,與蓬火的傳遞管理有關。首字殘筆,以辭例應釋作“蓬”字。
簡7.玉門隧長
牙賀行軍書到土門還守嗇夫慶卒趙訢索
守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19
本簡下殘,紅柳,字迹殘泐。是小方盤漢簡中較早披露的簡牘之一,“土門還”早年釋作“玉門置”,筆者曾對之有注意。[6]姚磊在《讀<玉門關漢簡>札記(五)》中以為“圡”為“玉”,不妥。[7]釋文“牙”字,不妥。此字作“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形,與“取”字“耳”部形近,應釋作“耳”,約為“聶”字省減。又本簡“守”字二現,前後迥異,疑後字有它釋,首筆是一個圓點,可釋作“·□”。
簡8.■孫子
宮負千三百卅八
□□□ Ⅱ98DYT5:20
本簡紅柳,完整,簿計文書,記錄孫子宮負債情況。作為人名“子宮”,在西北漢簡為孤例,疑“宮”為“賓”字訛體。三個未釋讀的字,字迹殘泐,與三個字不符,以省略
俄罗斯在中国历史故事简介
號標識較妥。
簡9.玉門候長高輔召詣關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22
本簡下殘,紅柳,尾端未釋字殘甚,餘頂端少半部分。姚磊將此字釋作“出”,[8]殘存字形可從。但此例在西北漢簡中極為少見,即便是數量比較多的肩水金關漢簡也只有殘簡一枚,且文字也有點差異。簡文作: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詣關□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73EJT7:174[9]
在西北漢簡常見者是“召詣官”,或言事、對狀,或下徑作時間之記錄。亦很少見到“召詣關”的記錄。簡例多如: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郵書失期前檄召候長敞詣官對狀 123·55[10]
第十桼候長趙彭詣官對功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210·3
第十七候長立召詣官十二月己巳蚤食入 161·7
驚虜隧長詡召詣官八月戊戌平旦入 203·11
以上四簡出現的是“詣官”,其中“官”指的是候官所在的衙署;本簡之“詣關”,當是指玉門關所在。“詣”字後均是場所,辭例似可通用。“召詣關出”或為重在“出”的原因。
簡10.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當辦迫不得久日夜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辦為故毋忽如律令 /守屬忠給事佐常利 Ⅱ98DYT5:23
本簡上殘,紅柳,等腰三角形三棱觚式“兩行”。“/”以下為屬吏署名,其上為公文書。釋文無誤,唯右行未釋字可進一步斟酌。以其殘存筆迹及其下文,與居延新簡辭例接近。即EPT53:113之所載“辦
所當辦,毋令將軍到不辦,有譴讓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以辭例與殘存字形“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可補釋“所”字。“所當辦”其義與懸泉置漢簡“當所辦”接近。後者“適令冊”作“當所辦不辦適□百里(ⅡT0216③:133)”。
簡12.
卿不當
令□當者主尉丞愚竊見行事直符者常待非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
中国历史故事连环画网易
34
本簡紅柳,左上、下殘,因為左上殘,個別字的釋讀影響了文義的理解。下半段與漢代“直符”有關,上半段晦澀不明。其中首字“卿”,殘存筆劃有點少,“卿”字可存疑。未釋字形作“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狀,當左側“彳”殘,可釋作“復”字。“令”字,疑為“今”字。簡文似可厘作“初不當,今復當者,主尉丞愚。竊見行事、直符者常待非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
簡13.正月廿一日丙辰卒
十人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35
本簡下殘,紅柳,卒作簿,類似的簡牘文書格式如Ⅱ98DYT4:28與Ⅱ98DYT4:30。正月廿一日丙辰,則朔日為“丙申”。正月丙申朔,在西北漢簡的主要時間段內只有河平二年(BC27年)與之相合。釋文“十”字,“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形一豎較短,應釋作“七”字。
簡14.心若為之傷
可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36
本簡紅柳,下殘,文義不明。現有釋文可從,唯尾端仍有字迹,以簡牘釋文例應補表示一個字不可釋的“□”。
簡15.弗能
甚是吾憂也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38
本簡質地竹簡,下殘。因為竹簡是一種比較獨特的材質,西北漢簡舊有釋文中多特別標註。釋文“甚”字,與字形“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不符。白軍鵬認為,簡中的文字出自《論語》,“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即“茝”字,用為“改”字。[11]此說可從。
簡16.取北邊板
急令備塞法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Ⅱ98DYT5:39
本簡紅柳,左上、下殘,釋文“急”字不妥,所見僅為半字,此字應釋作“詔”字。此簡比較重要,它文有詳,此不贅。
敦煌中外關係史料的整理與研究(19ZDA198)子課題“敦煌漢簡中外關係史料的整理與研究”部分成果之一。
附圖
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
[1]敦煌市博物館編:《玉門關漢簡》,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版。本書的前言雖介紹了命名的原因是“約定俗成”,但真正的漢代玉門關所在地尚存疑,所錄簡牘與西漢玉門關的關係並不是十分密切。應該以“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命名比較合適。
[2]張俊民:《懸泉置出土刻齒簡牘概說》,《簡帛》第七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3]沈剛:《居延漢簡語詞彙釋》,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年第259頁;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簡牘研究班編:《漢簡語彙—中國古代木簡辭典》,東京:岩波書店,2015年第141頁。
[4]謝璞、張俊民:《對敦煌漢簡一條簡文兩個問題的理解》,《考古與文物》2014年第2期。
[5]牛路軍、張俊民:《懸泉漢簡所見鼓與鼓令》,《敦煌研究》2009年第2期。
[6]張俊民:《漢代敦煌郡縣置名目考》,《秦汉研究》第九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73—86页。
[7]武漢大學簡帛網2019年12月16日,“土”作“圡”,古“土”字。
[8]姚磊:《讀<玉門關漢簡>札記(五)》,武漢大學簡帛網2019年12月1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68。
中国历史三国故事征文
[9]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編:《肩水金關漢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
[10]此類簡號參見簡牘整理小組編:《居延漢簡》,臺北:史語所,2015年。下同。
[11]白軍鵬:《<玉門關漢簡>中的一條<論語>殘文》,武漢大學簡帛網2019年12月2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3485。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20年9月6日16:39。)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2009/11/1436667.html
以上是关于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敦煌市博物館藏漢晉簡牘札記(七);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