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甘肃彩陶科普贴来了!原来陶器上这些“纹”有这么多奥秘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文化-甘肃彩陶科普贴来了!原来陶器上这些“纹”有这么多奥秘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甘肃彩陶科普贴来了!原来陶器上这些“纹”有这么多奥秘
距今八千年左右,渭河流域的先民烧制出了中国北方第一批彩陶。之后,彩陶广泛出现在黄河、辽河、长江等流域的各个新石器时代文化中,而黄河上游甘肃地区彩陶最为发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彩陶文化。
甘肃的彩陶文化跨越了5500年,包含众多新
中国历史故事里的元谋人主要内容
石器时代及青铜时代文化。从去年12月下旬起,194件(套)精美的史前彩陶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国色初光——甘肃彩陶艺
中国历史故事app软件
术展”。其中,许多彩陶第一次面向公众展出,堪称黄河中上游史前彩陶精品荟萃。
借助现场各类彩陶艺术品,延续5500年的彩陶文化被表现地淋漓尽致。尤其在“笔画与色调的奏鸣”单元里,按时代顺序介绍了甘肃彩陶各个文
中国历史上战略战术的故事
化时期主要纹饰及演变规律,展示了大地湾文化时期最早出现的彩陶特征以及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图案由简单搭配到复杂构图的演变规律;由于马家窑文化彩陶丰富,展览还将马家窑早中晚三个时期分作三组展示,分别展示了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的彩陶群组,对这一时期的漩涡纹、网格纹、黑红彩锯齿纹、葫芦网格纹、四大圆圈纹、回形纹等代表纹饰做了拆分解读,重点体现了甘肃彩陶最辉煌阶段艺术成就。
在一侧的展柜里,两件黝黑色陶器看似普通,但表面纹饰却颇为精美,纹路形似叶子、花瓣。还不止这些,周围不少器具通过类似的具象纹饰,展示了自然界丰富多彩的生命现象,以及生物纹饰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比如,有的表现了果实、葫芦等植物纹的形态特点,有的展示了鸟纹形态以及鱼纹、蛙纹等水生生物变化特点,还有的展示了猪、犬、羊等家养动物和鹿、兽、蜥蜴等与狩猎生活有关动物。这些形象有些是单纯的艺术装饰,有些则蕴含了信仰内涵,其中的太阳、植物、动物和人形纹饰,都展示了人们生息之地的自然生态。
如果探究古人的精神生活,就不得不提“信仰”“音乐”“舞蹈”等词汇。尤其在上古时代,原始信仰是人们主要的精神支柱,现场陶器上的鲵鱼纹、神人纹就是这一特征的集中体现。另外,上古
中国历史上爱情悲剧故事
时代乐舞与原始信仰的关系密切,也与世俗的精神生活不可分割,载歌载舞的集体活动也是愉悦人心、促进社会交流的重要手段。不少彩陶器上纹饰着一些舞蹈图案,也有陈列有陶鼓、陶埙、响器等多种乐器。
【延伸】
一件完美无缺的陶瓷器,既是赏心悦目的工艺美术品,也是人们必须的生活用具。而古陶器更是考古、美术和科学三方面的珍贵文物和研究对象。如果观众们在展览区环顾几圈儿,会发现除了眼前琳琅满目、古色古香的彩陶器外,这场展览也是一场别具一格的彩陶艺术科普展,尤其对于陶艺品各种“纹饰”介绍地几近详实。
甘肃彩陶纹饰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自然纹样,包括植物、动物、人物、景物等;一类是几何纹样,如条带、线条、三角形、方形、菱形、多边形、圆形等。其实,两种纹样都是缘故先民在对物象观察基础上的构思成果,有些图案兼具两种纹样共同特点。一般来说,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同时存在。随着时间的顺延,自然纹样有向几何纹样过度的现象,在数量、内容及表现形式上,几何纹样明显优于自然纹样。
■宽带纹
宽带纹是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类纹饰。大地湾文化表现为钵形器的口沿、外绘一周约2至3厘米宽的条带;仰韶早期宽带纹变成了黑色,除了钵形器,某些葫芦瓶、细颈瓶上部外侧也用了黑彩装饰。
■漩涡纹
仰韶文化中期弧线三角纹、圆圈纹构图出现了旋转迹象。仰韶文化晚期更强烈的旋转构图体现在了变形的鸟纹身上,并促成了流体漩涡纹出现。到了马家窑文化早中期,漩涡纹成为了彩陶图案中最常见的纹饰,表现为激流中的漩涡,一般以2个、4个或更多漩涡为中心连续展开,漩涡之间由数道水流连接,呈现出一派循环往复、激荡汹涌、变幻无穷的气势。
■锯齿纹
锯齿纹主要流行于半山期、结束于马厂早期,其来源众说纷纭。马家窑时期的锯齿纹为单一黑彩,锯齿大而疏朗、呈大三角状、多装饰于壶的颈部。半山类型的锯齿纹为黑、红复彩,半山早期锯齿开始变小,中期锯齿变得窄长、齿尖锋利、锯齿斜向一侧,晚期锯齿已变得细小密集、如同毛发。
■三角纹
三角纹是仰韶文化几何纹饰中自始至终使用的母题之一,最初形状是直角三角纹,分为等腰三角和直角三角。之后三角纹的边线出现向内的弧弯变化,由单弧边、双弧边发展为三弧边的三角纹。
■圆点纹
圆点纹既是彩陶纹的基本元素,又可以作为一种母题花纹,大多在组合图案中起到不可或缺的填充和定位作用,有些圆点纹组合起来更像是动物的眼睛。
■重弧纹、凸弧纹、侧弧纹
重弧纹即上部平齐、下部近月牙形的纹饰,凸弧纹则恰好相反。两种纹饰大多绘在圆圈的空白处;侧弧纹为一侧平齐,另一侧呈月牙形,常常背靠背组成橄榄形,填充在空白的圆圈内。
■网格纹
网格纹有细密的纵横斜线交叉成网格图案,来源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渔网、编织物或动物鳞片有关。它在仰韶文化中期出现,马家窑文化时期十分流行,并持续至甘肃彩陶以后的各个发展阶段。
■水波纹
漩涡纹表现的是河流湍急处形貌,那些没有卷进漩涡的水流则多以各种形态的水波纹来展示。波纹或高或低、或密或疏,有时平展如弦线,有时风吹似鱼鳞。它们与漩涡纹一样,都是河流湖泽的一部分。
■菱格纹
菱格纹是半山、马厂时期最具变化的纹饰,由相互连续排列的菱格组成。菱格纹可能来源于编织物,也可能是网格纹的一种变体。菱格有单层、多层横向排列和上下交错排列集中形式,黑彩菱格与橙黄色陶胎对比强烈。
■编织纹
编织纹的两条边线粗健,横纵交叉的部位往往表现为方形节点。排比紧密的编织纹一般来源于草席,空隙较大的编织纹应该来源于筐、篓等日常用品。
■垂弧纹
垂弧纹源自仰韶时代的重弧纹和马家窑时期的水波纹,由多层向下弯垂的连续弧形纹组成,是半山时期的装饰纹样。早期为单线垂弧,装饰在壶和罐主体花纹的下边沿一周,后期发展为垂弧锯齿纹。
■四大圆圈纹
圆圈纹最早出现于仰韶文化时期,一般是由两组相对的弧形三角纹对接形成的圆形空白,里面填充其他图案以做装饰。四大圆圈犹如魔镜一般,里面填满种类繁多的花纹图案,其构图往往是在十字或井字纹与圆廓相交的空隙间附加繁复细碎纹饰,比如,网格、重叠人字、三角形折线等,这样填充花纹使四大圆圈纹显得丰盛饱满,如同富丽华美的花盘。
■双钩纹
双钩纹是两条宽带纹从中间上翘的连接处向左右两端伸展上卷,犹如大角羊头像的简化符号,是辛店文化最有特色的主体纹饰。双钩纹上方左右两侧还常常对称绘有羊、鹿等纹饰。这些纹饰生动表现了辛店人狩猎生活的环境特点。
■神人纹
大多装饰于壶、罐的上腹部和盆、钵内壁,主要特征是人蛙合体、人首蛙体。有学者直接视之为“蛙纹”。半山早期神人身体比例协调;半山晚期则变得较为抽象,头部圆圈变大,内填各种纹饰。上下肢弯折处有数目不等的指爪;马厂早期神人纹演变得更为抽象,有的身体变成半圆圈,而侧面只有躯体,头部被完全省略;马厂晚期进而将代表身体的脊柱也省略了,简化为肢爪纹,最后演化成三角折带纹和回形纹。
■折带纹
折带纹是马厂时期的常见纹饰,由两组或多组粗线条组成条带,以三角、方折形式折转,构成三角形、S形等不同形状的图案。
■回形纹
回形纹可能是从神人纹简化后的折肢纹发展演变而来,神人的身躯省略后,折肢狭长而方折内弯,四个以上下、正反形成弯折的残肢演变为回形图案。回形纹最早出现于马厂期的彩陶上,后来成为中国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之一。
■舞蹈纹
甘肃地区的远古文化盛行集体舞蹈。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的地画上就有双人舞蹈形象;马家窑期出土过多件舞蹈纹彩陶盆,表现为多人手拉手跳舞的场面;马厂时期陶壶上一些二方连续的神人纹绕壶身一周,俯视时也像一群人手拉手在聚会、歌舞。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2001/09/922840.html
以上是关于文化-甘肃彩陶科普贴来了!原来陶器上这些“纹”有这么多奥秘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文化-甘肃彩陶科普贴来了!原来陶器上这些“纹”有这么多奥秘;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