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花神-帝京风行花神庙

  • 花神,十二花神,花,圆明园,颐和园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05 00:39
  • 小虎历史故事网

花神-帝京风行花神庙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花神-帝京风行花神庙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帝京风行花神庙


北京,地处华北北部,盛产花卉,尤其是丰台一带水脉丰沛,土地肥沃,非常适合花卉种植,历史上即享大名。乾隆时人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成书于乾隆二十三年冬,记载北京节日、风俗为主)上记载,丰台“近泉宜花,居人以种花为业”,“京都花木之盛,惟丰台芍药甲于天下”。
北京城市居民喜欢养花、赏花,以各种花卉装点生活。《帝京岁时纪胜》称,正月里“梅萼争妍,草木萌动”,“迎春、探春、水仙、月季,百花接次争艳矣”。二月春花烂漫,有“丁香紫、寿带黄、杏花红、梨花白,所谓‘万紫千红总是春’”。丰台人养花、卖花,造就了北京最雅致的花卉市场,《帝京岁时纪胜》记载道:
京师丰台于四月间连畦接畛,倚担市者日万余茎。游览之人,轮毂相望,惜无好事者图而谱之。如宫锦红、醉仙颜、白玉带、醉杨妃等类,虽重楼牡丹亦难为比。
北京园林非常重视使用本地花卉,明末京师最著名的清华园中即以花卉布置闻名。明末清初诗文家、学者孙国敉的《燕都游览志》(四十卷,是第一部描写北京风光为主的书籍)称:“园中牡丹多异种,以绿蝴蝶为最。”明末清初人作《泽农吟稿》(见成书于乾隆四十七年,记录北京历史、景观、风物的《日下旧闻考》)则说:“堤旁俱植花果,牡丹以千计,芍药以万计。京国第一名园也。”
清华园牡丹以品种多著称。康熙二十五年(1686 年),清政府依清华园为基础建造畅春园。畅春园建成后,每年康熙皇帝大约有一半时间在此度过。康熙三十四年(1695 年)四月二日,皇帝召近臣陈廷敬、张英赏花、泛舟。张英有诗云:“斯景何异泛仙槎,瑞景轩南聚物华。魏紫姚黄都看遍,御栏千种洛阳花。”
中国文化中,以人喻花,根据花卉开放的时间和地点,赋予诸多花卉以人的性格与修养,如以兰花比喻君子,梅花、菊花比喻隐士,牡丹比喻富贵,荷花比喻佛教清净等等。
正是因为将花卉赋予人性化的色彩,中国人逐渐形成花卉崇拜,并由此延伸出诸多信仰与民俗,总结起来主要分三种:花朝节日、花神形象、花神庙的建造与祭祀。
所谓花朝,即百花生日。明清时代,北京地区以二月十二日为花朝。《帝京岁时纪胜》“二月”条下有“十二日,传为花王诞日,曰‘花朝’”的记载。花朝日,妇女剪彩为花,插在发髻上,或者粘在花枝上,用来欣赏。
民间还认为,花有花神,花神又分为总花神和单花神。《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

汤小团之中国历史系列故事

写晴雯死后宝玉的反应:
宝玉忙道:“你不识字看书,所以不知道。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
又有芒种节“饯花神”的说法。《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云:
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具体做法是: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飖,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明清之际,京师“祀花神”之传统节日风行。乾隆时期梨园抄本《堆花神名字穿著串头》(傅惜华藏),是目前可见“十二花神”扮相最早的文字记录,如:
大花神,正生色扮,戴花神帽,三髯,穿四时花顾绣出摆衣,手执金瓶,插牡丹花。
正月花神,为瘦岭仙官梅占魁,小生色扮。戴文昌帽,穿张生衣,执瓶,插春梅花。
每月都有各自的花神或花女,一直到:
十二月花女,为九英仙姥裴腊女,老旦色扮。白发,帕子兜头,着沉香缎老旦衣,外罩冰梅披风,帕子打腰,左手抱花神,右手执腊梅花。

花仙祠畔吹琼管尚有何人压指听
傅惜华(1907~1970 年)是清末生于北京的满族,著名的戏曲、俗文学研究家及藏书家。他指出:“此钞本系乾隆时梨园故物,于此可窥见当时演唱《堆花》一场之花神,每人均有‘报名’。而某种脚色扮某神,某神扮相与所持之花样,俱有准则,规律严谨如此,昆剧之价值亦可概见。”
既然有花神的崇拜,自然少不了物化的空间祭祀。雍正时期,浙江总督李卫在西湖岸上建造花神庙,“中为湖山土地,两庑塑十二花神,以象十二月。阳月为男,阴月为女,手执花朵,各随其月,其像坐立欹望不一,状貌如生焉”。
花朝节之际,民间百姓在花神庙前举办陈牲献乐、扮戏酬神的表演活动,宫廷亦有花朝承应戏,徐珂《清稗类钞·稗一·时令类》慈禧太后观看花神戏事:
二月十二日为花朝⋯⋯侍孝钦观剧,演花神庆寿事:

中国历史神话故事全篇

树为男仙,花为女仙,凡扮某树某花之神者,衣即肖其色而制之。扮荷花仙子者,衣粉红绸衫,以肖荷花,外加绿绸短衫,以肖荷叶。余仿此。布景为山林,四周山石围绕,石中有洞,洞有持酒尊之小仙无数。小仙者,即各小花,如金银花、石榴花是也。
由于花卉、花神崇拜,北京民间、皇家园林中都有花神庙的建造。明清时代,北京地区有多处花神庙,其中尤其以坐落在花乡丰台的花神庙最为知名。
丰台的花神庙复有西庙、东庙之分。位于花乡夏家胡同(丰台镇东纪家庙村北)的花神庙称西庙,草桥东南镇国寺村的花神庙称东庙。
西庙建于明代万历年,由京城各花行及附近花农集资而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重修。
庙门上悬“古迹花神庙”匾,庙南北长约22 丈,东西宽约10 丈。前殿3 间,供奉着13 位花神像及牌位,为总花神和十二月花神;后殿3 间(供奉真武像),东、西配殿各14 间。苗中有民间修庙建造的功德碑。
当地花农不仅捐资修葺庙堂,并建戏台演戏娱神。该庙是花农们祭祀花神的场所,也是丰台附近各处花行同业公会的会馆。
农历二月十二日“

中国历史名人和故事简介

花朝”,北京花农云集此处,进香献花。三月二十九日,附近各档花会照例到此献艺,谓之“谢神”。届时,庙外空地还举办庙会,买卖鲜花、花籽、熏香草花;各色山货、农具、饮食、生活用品等也时有售卖。1949 年后,花神庙改成北京第五十八中学,今为花神庙小学。
东庙亦建于明代,占地约3 亩,寺内曾有5 间大殿和东、西配殿,大殿中供奉三位花神塑像,墙上绘有各种花神像。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被八国联军烧毁。
先农坛西侧的陶然亭,是文人聚集休闲之地,亦有花神庙一座,一名花仙祠,位置在陶然亭中央岛“锦秋墩”山顶,今已无存。
据传,该庙建于清康熙年间,“地一亩一房五间”,“里面有十二仙女像”。道光年间,诗人何兆瀛曾有“花仙祠畔吹琼管,尚有何人压指听”的诗句。

蕃育群芳香远益清
为保佑皇家园林花卉的繁茂,皇家园林内也择地建造花神庙,供奉花神。圆明园花神庙建于乾隆三十四年(五月兴工,当年竣工),位于濂溪乐处景区前部。乾隆帝题名为“汇万总春之庙”。
濂溪乐处,为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景区,是园内夏秋之际赏荷佳处。该庙之营建受杭州西湖花神庙的影响。嘉庆皇帝在后来的题诗中明确提到,该庙“庙制仿西湖”。
汇万总春之庙山门5 间——山门前辟有码头一座,正殿5 间(题额“蕃育群芳”),东、西穿堂殿各3 间;正殿后为后楼9 间,名“披襟楼”,内额“香远益清”。
清宫内务府奏销档载,汇万总春之庙室内装修,“山门内正殿添做悬山5 座,山墩4 座。与用松木胎骨垛塑、增胎青绿水色青苔,成做花树地景”,紧扣花神的特点与花神崇拜的主题。
汇万总春之庙建成后,每年花朝节,皇帝都会遣派内务府官员致祭。有时皇帝本人也会来庙内拈香。圆明园汇万总春之庙原有“莳花记事碑”

中国历史名人关羽的故事

两通,系乾隆十年(1747 年)、十二年圆明园数位总管捐资兴建,今均存北京大学燕南园内。
颐和园内也有花神庙二座。颐和园花神庙位于苏州街北侧山上,光绪十四年(1888 年)重修颐和园时增建,坐东朝西,面阔进深均一间,硬山式屋顶,檐下悬挂着“花神”的匾额,庙内供奉花神、地神和山神。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该庙遭到破坏,1990 年复建。
另,颐和园里的德和园的东侧慈禧太后寿膳房(由寿膳房三所、寿茶房三所、寿药房一所、寿豆腐房一所组成,又称东八所)靠土山处亦有花神庙一座。
慈济寺花神庙,位于北京大学未名湖南岸,大致坐落于今天临湖轩到博雅塔的位置。该庙青水脊庙门,上悬“蕃育群芳”四个字。入门正殿三间,内塑十二司花之神。两屋山墙及后墙皆绘天女散花故事。殿东为六角双檐亭,五面皆墙,南面为石门。入内台上塑龙王。
庙北环山遍植杏树及碧桃。每到农历的二月十二都有人到此进香。该庙清末毁于大火,现仅存一座庙门,当年正殿旧址在今“斯诺墓”地方。
北京人生活、园林中的花卉种植、花神崇拜,是中国花卉文化的重要组成,反映了传统时代,北京人对生活中美的追求,是向往精雅生活的一种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2001/05/913354.html

以上是关于花神-帝京风行花神庙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花神-帝京风行花神庙;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5217.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