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 王风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08 14:03
  • 小虎历史故事网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安大简《诗经》“侯”臆解
(首发)
王宁
枣庄广播电视台
徐在国先生《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诗经〉诗序与异文》一文介绍:
“新发现的简本国风只涉及六国,根据简文记录和实际查验,存诗58 篇(含残篇),包括《周南》11 篇、《召南》14 篇、《秦》10 篇、《侯》6 篇、《鄘》7 篇、《魏》(《唐》)10 篇。其中《侯》与《魏》、《魏》与《唐》还存在较复杂的关系。”[1]
其中的《侯》是《毛诗》中所没有的,黄德宽先生说:
“尽管其中《侯》与《魏》、《魏》与《唐》还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关系

中国历史故事之楚汉争霸

,《侯》是否就是《王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国风各组收诗数量、篇序与《毛诗》及有关文献记载总体来看差距并不是很大。”[2]
据黄先生此说似乎是认为《侯》可能是《王风》。夏大兆先生认为“安大简《诗经》底本可能是晋国的一个抄本或摘编本,流传到楚国后,楚人将其重新抄写,所以具有明显楚文字风格。”所以认为《侯》为晋诗,“侯”是来源于晋侯之

中国历史最著名的神话故事

“侯”,又论之云:
“简本‘侯六’之‘侯’为晋国自称,故无须再标出‘晋’。简文‘侯六’之下有‘鱼寺=’,应读为‘作吾之诗’。‘作’字异体。‘鱼’,读为‘吾’,第一人称代词,指上文‘侯六’之‘侯’。《上博六·孔五》‘鱼道之’之‘鱼’,整理者读为‘吾’。《韩诗外传》九:‘皋鱼。’《说苑·敬慎》作‘丘吾子’。《国语·晋语二》:‘暇豫之吾吾。’韦注:‘吾读如鱼。’‘寺’,右下有合文符号,读为‘之诗’。这正如《春秋》经是鲁国的编年史,凡说到鲁国皆称‘我’,共有50处,无称‘鲁’者。”[3]
还有人认为安大简《诗经》的“侯”,似当读为“句”,即安邑旧有的句地,亦即《苍颉篇》的“䧁乡”。[4]
笔者感觉这些说法都有可商。首先,《诗经·国风》各篇的命名都是以国名为名,无一例外,唯独《晋风》以爵名自称“侯”非其体例,《毛诗》中有《王风》,“王”《诗谱》中写作“王城”,是指王城之诗,也不是指王称;其次,根据徐先生文介绍:
“《侯》六篇(第72~83 号)的篇次是《汾沮洳》《陟岵》《园有桃》《伐檀》《硕鼠》《十亩之间》。《十亩之间》后标记“侯□六”二字,表明这组诗归为‘侯’,共6 篇。但是,该组所列诗属于《毛诗·魏风》,仅缺首篇《葛屦》。”
又说:
“《魏》九(十)篇(第100~117 号)的篇次是《葛屦》(魏风)《蟋蟀》《扬之水》《山有枢》《椒聊》《绸缪》《有杕之杜》《羔裘》《无衣》《鸨羽》(唐风)。第117 号简标记‘魏九□葛屦(以下空白)百十七’(四四∶ 22+四七∶ 5),表明该组诗简本归为《魏风》,以《葛屦》为首篇。”
据此,安大简本里没发现《唐风》,恐怕也不会有,因为《侯》和《魏》已经包含了《毛诗》之《魏风》和《唐风》的所有篇章,很难说再有个《唐风》,也就是说单从诗的篇章上看,安大简本《诗经》也是《魏风》《唐风》都有,只是它把《魏风》和《唐风》互换了篇题,本来是《唐风》的诗变成了《魏风》,本来是《魏风》的诗变成了《侯风》,《侯风》就相当于《唐风》。黄德宽先生指出“国风各组收诗数量、篇序与《毛诗》及有关文献记载总体来看差距并不是很大”,那么《侯》是《王风》的可能性就非常小了。
《毛诗》中的《魏风》、《唐风》是相次的,据《史记·魏世家》记载,魏本来是姬姓国,在春秋晋献公十六年和霍、耿一起被

中国历史鬼怪故事大全

晋所灭,以封毕万,成为晋地,战国初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仍把三国称为“三晋”。《诗经》的“魏”是指没为晋灭的魏国,而“唐”就是指晋,因为晋国的始封君唐叔虞最初就是封在唐,《史记·晋世家》《索隐》说:
“而唐有晋水,至子燮改其国号曰晋侯。然晋初封于唐,故称晋唐叔虞也。”
《史记·晋世家》:“唐叔子燮,是为晋侯。”《正义》引《括地志》云:
“故唐城在并州晋阳县北二里。《城记》云尧筑也。《宗国都城记》云:‘唐叔虞之子燮父徙居晋水傍。今并理故唐城。唐者,即燮父所徙之处,其城南半入州城,中削为坊,城墙北半见在’。《毛诗谱》云:‘叔虞子燮父以尧墟南有晋水,改曰晋侯。’”
《毛诗正义·唐蟋蟀诂训传第十》引陆曰:
“唐者,周成王之母弟叔虞所封也。其地,帝尧、夏禹所都之墟,汉曰太原郡,在古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其南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因改为晋侯。至六世孙僖侯名司徒,习尧俭约遗化,而不能以礼节之,今诗本其风俗,故云唐也。”
孔颖达《正义》也说“唐实是晋,故《序》亦每篇言晋也。”所以《唐风》实际上就是《晋风》,但《毛诗》称“唐”不称“晋”。那么或说“侯”是䧁乡就极不可靠,尤与诗题无关,诗名为《国风》,均当以国为名,“䧁”为安邑的一小地名,经传不见有载为国者,胡得以当泱泱大国之唐(晋),故此谬说不足置辩。
《毛诗》把《唐风》放在《魏风》之后,《正义》以为:
“唐者,叔虞之后,虽为大国,昭公则五世交争,献后则丧乱弘多,故次于《魏》下。”
这个说辞根本靠不住,要按照孔颖达的理论,魏国都被晋国灭掉不存在了,怎么还有资格放在晋国之前?那不过是编辑《诗》的人出于己意的排列,并没有什么深意,否则安大简本《侯风》又跑到了《鄘风》《魏风》前面作何解释?而从诗篇的排序上来看,仍旧是《毛诗》的《魏风》在前而《唐风》在后,只是篇题换了前后位置。
那么,《唐风》在安大简本里怎么成了《侯风》呢?在和几位同好讨论此事时,大家提出了各种可能的看法,而笔者可能是思维定式的原因,总觉得《诗经》中不可能用“侯”来代替“唐”,问题应该出在“侯”这个字形上,也就是说“侯”这个字很可能是个误字,要么是竹简抄手抄错了字形,要么是整理者之误释,但“侯”在楚简书很常见,误释的可能性比较小,抄手误书的可能性大。因为安大简至今未能正式公布,看不到原字形,这里只能作一下臆测。
在楚简文字中,“侯”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最常见的“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包二.51)、“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上博六.天乙6),一种是相对较少的“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包二.243)、“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清华简二.容50),除了“矢”的部分,前一种从“广”形,后一种从“厂”形,安大简中的这个字既被整理者释为“侯”,自然是与之形同或形近的,但它所从的“广”或“厂”形很可能本是作“勹”形或反写的“勹”形,也就是上博简《周易》“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倗)”字外面的部分,春秋时楚国金文中作“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楚叔之孙倗鼎.影彙410),齐国金文中作“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叔夷镈.集成00285),许子将师

免费听中国历史故事

镈写作“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
”(集成00153),[5]因此疑安大简此字形实是从勹从矢,象矢中人形,即箭矢射伤人的样子,而被误书作“侯”形,若果如此,则此字当释“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904/07/648686.html

以上是关于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王风-王寧:安大簡《詩經》“侯”臆解;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6922.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