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簡1.·南陽大守掾史宛邑令聞安眾侯劉崇謀反欲入宛邑城先發吏民杜
關城門距射崇等 ESC:1A
本
球员讲中国历史的故事
簡完整,與西汉末年安眾侯劉崇討王莽“謀反”有關,此事學者有論[1]。字迹、尤其是下段比較漫漶,釋文《集釋》與原本同[2]。今案“關”字不确,應釋作“閉”字。“杜關城門”不便理解,《漢書》卷卅六有“杜閉群枉之門,廣開眾正之路”的議論,可旁證“杜閉”之說可以成立。
簡2.
部吏雖手殺人除其罪其斬捕渠率者又予購如列其溉出界能隨斬捕購賞半之
今長相不在而丞將 ESC:5A
本簡完整,購賞令冊。《集釋》之“校釋”文字(第七冊第734頁)有“‘予’原釋文作‘子’,據圖版改”。今案,原本釋文正作“予”,非作“子”字。又釋文之“部”左側明顯是“言”部,應釋作“詣”字;“今”字,應釋作“令”字。漢簡有“詣吏”詞,“令、長、相”與“丞”皆為官名。
簡3.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衣直卅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ESC:21
本簡下殘,與它簡構成當谿隧“守衙簿”,即“守御器簿”。《集釋》釋文與原本同。今案“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字左部是“镸”,應釋作“髹”字。
簡4.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八月奉九百 其四百五十畢
定受四百五十 ESC:28
本簡上殘,俸錢簿。字迹漫漶,《集釋》釋文與原本同。今案“八”字不妥,應釋作“七”字。
簡5.出粟三石三斗三升少 給常
□隧長陳鳳六月食五月壬辰卒張孝取 ESC:33
本簡完整,稟食簿。“常”後一字,因為字體書寫有點草,原釋作“穴下鬼”,《集釋》作“宀下鬼”。今案,與本簡同一隧名的還有簡ESC:46,兩釋均不妥,應釋作“寬”字。金關漢簡73EJH1:12B記有“常寬隧”,亦屬於卅井候官,時間是神爵二年,可旁證助釋。
簡6.累胡隧卒
橋陵 六月食三石三斗三升少 五月壬辰橋霸取 ESC:36
本簡完整,稟食簿。《集釋》釋文與原本同。今案“橋”字有點怪異,本簡“橋”字二出,上、下兩字差異明顯。第一個“橋”字從“鳥”部,左部殘泐,可作“□”。
簡7.出粟九石一斗少 給南界候長李立六月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ESC:45
本簡下殘,稟食簿。釋文《集釋》之“□”原本未釋讀。今案,《集釋》補“□”,可從,唯參照簡ESC:41文例,應釋作“五”字。
簡8.教勑
令裦等得私去署空隧不以時發舉賜前已坐劾岑
令 ESC:53
本簡完整,教敕文書。字體草率,《集釋》釋文與原本同。今案本簡“令”字上、下二見,其中下面的“令”字因上面“岑”字豎筆干擾,與前的“令”視作一個字。“岑令”和解?因為簡牘中“令”“今”二字易淆,用在本簡下面的“令”字應釋作“今”字。
簡9. 弟大男□
中国历史故事谁编的好听
年十七
鄣卒史
惕 弟使男正年十四 用穀
十石三斗三升少
姊大女
正為年廿 ESC:55
本簡完整,卒家屬稟名籍。字迹殘泐,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惕”字左側顯然是“貝”部,應釋作“賜”;本簡“正”字二見,不可能一家二人的名字相同,即大女之“正”應釋作“自”字;“十”字,應釋作“七”字。
簡10.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狀 所曰得
韋郅門外地並 ESC:58
本簡上殘,字體草率,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韋郅”二字,應釋作“來邸”。
簡11.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印在所千人憲行丞事敢告 ESC:59
本簡上殘,官文書之轉移公文用語簡,所剩文字為吏名+人名部分。字體草率,釋文《集釋》與原本同。今案“印”作為人名不妥,可釋為“卬”字;“在所”,應釋作“左部”。
簡12.問五官掾廣地
翌月即□□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ESC:60
本簡下殘,墨迹殘泐,字體草率,原釋文“問”作“□”,“月”字以後用省略號。《集釋》補釋文可從。另“
翌”字兩釋文均不妥,應釋作“閏”字。
簡13.
關 居器簿 ESC:62A
郭卿千二百卅
王卿千一百一十
糺卿千一百卅
全九百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李卿八百六十 景卿千一百廿 ESC:62B
本簡完整,AB面,自名為“居器簿”。A面“關”字,可存疑。B面書五人與不同錢數,其中“郭”字左上部明顯是兩筆,應釋作“鄭”字;“糺”字作為姓氏,應釋作“紀”字;“全”字,應釋作“今”字。
簡14.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為今又當扁書次東部元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使持詣前不敢久留
□勿□還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ESC:63A
本簡上、下殘,私人書信。字迹漫漶,《集釋》釋文之“今又”“部”,原釋文作“具文”“隧”,《集釋》釋文可從。今案“為”字,可釋作“寫”字;“元”下還可補一“□”;“留”下可見四字,原釋之“勿”可從,只是位置不妥,四字應釋作“難幸勿遲”。
簡15.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頃入□
□□得毋有它
叩□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拜白掾掾
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
ESC:63B
本簡為上簡B面,私人書信。字迹漫漶,《集釋》釋文在原
你熟悉中国历史的故事
本基礎上補一“掾”字,二“掾”字為習字後書,可從。“得”前二“□□”,不僅可據書信例可補,且字體清楚就是“起居”二字;“叩□”其間還有重文號,應釋作“叩頭叩頭”。
初稿於2018年8月19日,2019年2月1日校核。
[1
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下载
] 謝桂華:《漢簡草書辨正舉隅》,《簡帛研究》第3輯,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年;劉樂賢:《金關漢簡中的翟義同黨陳伯陽及相關問題》,《中國史研究》2014年第1期。
[2]《集釋》指張德芳主編:《甘肅秦漢簡牘集釋》,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本簡出額濟納旗卅井次東隧,“文物本”未錄,“原本”之釋文見中華書局本。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9年2月8日11:52。)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902/11/639370.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史-《甘肅秦漢簡牘集釋》校釋之卌;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7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