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鄠县始置年代考辨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汉朝-鄠县始置年代考辨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鄠县始置年代考辨
鄠县位于西安西南,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左右历史的古县。关于鄠县的始置时间,历代文献与方志多以“汉代置县”为准。但也有若干研究以为,鄠县始置于秦代[①]。近年来陕西省、西安市及户县[②]当地的一些地方志与研究文献,如《陕西省志·行政建制志》(1992年)、《汉代长安词典》(1993年)、《西安市志》(1996年)、《陕西省志·地理志》(2000年)、《户县志》(2013年)等,均以秦代置县为词,似已成为定论。然核诸史料,秦代置县说仍显不足,具体考辨如下:
一、秦代置县说之不成立秦代在关中地区广泛置县,见于《史记》。《秦本纪》载:“(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十一年,初县杜、郑。”是为关中置县之始。至孝公十二年(前350年),开始大规模置县,“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商君列传》则记为:“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惜司马迁未予具体记载诸县名称,为后人留下了诸多谜团。欲考察鄠县的始置时间,最重要的资料依据当是正史地理志与地理总志。现存最早的资料见于《汉书·地理志》,其文曰:
“鄠。古国,有扈谷亭。扈,夏启所伐。酆水出东南,又有潏水,皆北过上林苑入渭。”
《汉书·地理志》为例不纯,没有统一标注各县的始置时间。因《汉书·地理志》所反映的是西汉末年元延、绥和年间(约公元前8年)的政区设置情况[③],只能证明西汉末年时鄠县已经存在,但却仍然不能知晓鄠县最早设置的确切年代。故尔,将之作为汉县是可以确定的,而秦县说却于史无徵。之后的《续汉书·郡国志》亦未提及置县时间。
历代地理总志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卷1:
“鄠县。本夏之扈国,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地理志>古扈国,有户、户亭,又有甘亭。扈至秦改为鄠邑,汉属右扶风。自后魏属京兆,后遂因之。”
之后的历代总志均记为汉初置县,如《明一统志》卷32:
“鄠县。在(西安)府城西南七十里。本夏扈国,殷为崇国。秦为鄠、甘亭。汉始置鄠县,属右扶风。
至清代,嘉庆《重修一统志》卷227:
“鄠县,本夏时扈国,秦为鄠邑,汉初置县,属右扶风,后汉因之。”
显然,在历代的正史地理志与地理总志中,或未提及置县时间,或直言为汉初置县。在地方志中,《三辅黄图》、《长安志》、《类编长安志》、嘉靖《陕西通志》、康熙《陕西通志》、乾隆《西安府志》、康熙《鄠县志》、乾隆《鄠县新志》、光绪《鄠县乡土志》、民国《重修鄠县志》、《户县志》(1987年)等方志均记为汉始置县。
记载鄠县为秦代所置的方志有两部,其内容摘录如下:
明崇祯《鄠县志》卷5《官师》:“秦设县,汉因之。”
清雍正《陕西通志》卷2《建置一》“秦郡县考”县目中列有鄠县;同书卷3《建置二》云:“鄠,明属西安府,本朝因之。释名,鄠,秦县名,古扈国,秦改为鄠。”
崇祯《鄠县志》所载为历代鄠县方志中之仅见,且不为前后诸次《鄠县志》所采,孤证难信。雍正《陕西通志》则前后记载混乱。既云秦县,同书卷2“鄠县条”又作:“鄠邑,秦改扈为鄠。鄠县,(汉)初置县,属右扶风。”如此前后矛盾,显为众手修书所致。
显然,依照传统史料,秦代置县说是难以成立的。在清代地理考据中,诸多名家之作如程恩泽:《国策地名考》、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钱坫《新斠注地理志》、吴卓信《汉书地理志补注》、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吕调阳《汉书地理志详释》、汪士铎《汉志志疑》、洪颐煊《汉志水道疏证》、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杨守敬《汉书地理志补校》等,对于汉代置县之说均无异词。证诸于出土文物,历年出土的秦代竹简、封泥中,并无鄠县名目[④],对于研究汉初政区地理具有重要作用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亦无鄠县之记载[⑤]。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战国图组-秦蜀”中未画“”,第二册“秦图组-关中诸郡”中标注有“鄠”,但并不作为县级政区对待,而是按照普通聚落进行标注,其图例符号为“
汉朝-鄠县始置年代考辨
”。周振鹤主编、李晓杰撰写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先秦卷》也未见“鄠县”。证之以上文献资料与研究成果,鄠县置于秦代说之不能成立,明矣。
二、汉县说及其可能性既然秦代置县说难以成立,则汉县说自可无疑。惟《汉书·地理志》所载已至西汉末年,鄠县的始置时间尚不清楚。今据相关材料,探讨其可能性。
(一)酆县改鄠县说秦代在关中地区(内史)置县,始见于《史记·秦本纪》。至商鞅变法时,并乡聚为县,在关中地区大规模置县,其数有三十一(《商君列传》、《六国年表》)、四十一(《秦本纪》)诸说。学者考证研究的数量也有差异,依时间排列如下:史念海《秦县考》36县(1937年),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27县(1982年),马非百《秦集史》40县(1982年),王遽常《秦史》34县(2000年),周晓陆《秦封泥集》24县(2000年)[⑥],徐卫民44 县(2005年)[⑦],后晓荣41县(2009年)[⑧]。数量差异之外,诸家对于鄠县始置年代的认定也大相径庭。
史念海、马非百、徐卫民等皆以鄠县为秦县,其资料依据均不出《汉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及《大清一统志》,然所用材料或仅云秦改扈为鄠,或作汉置县,与所得结论显然不合。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则依汉代置县说,在秦、汉各册图中予以了不同标识。
后晓荣则以为:秦代所置为酆县,并存在至西汉初年,鄠县或为西汉中后期所改名[⑨]。其依据为秦代封泥资料“酆丞”印及战国秦封宗邑瓦书。丞为县令(长)之佐官,“(县)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⑩]”其封泥资料,收录于前所引周晓陆、傅嘉仪等人所编之封泥资料汇编,人所共见。秦封宗邑瓦书,1948年出土于陕西鄠县,瓦书铭文曰:
“(惠文王)四年,周天子使卿大夫辰来致文武之酢(胙)。冬十一月辛酉,大良造庶长游出命曰:取杜才(在)酆邱到于潏水,以为右庶长歇宗邑。”[11]
惠文王四年为公元前334年,距商鞅变法时大规模置县为时不远。其中所言之“杜”,即为秦代所置之杜县,其地约在今西安南郊山门口乡沈家桥村一带[12]。所言之“酆”,亦常简作“丰”,其地原为商代有崇国,后为周初之豐京,即《诗经·文王有声》所云:“既伐有崇,作邑于豐”[13]。《尚书·毕命》云:“(成)王朝步自宗周,至于豐。[14]”此处之“豐”,在《说文》中作“酆”。《括地志》载“周豐宫,周文王宫也,在雍州鄠县东三十五里”[15],均指此地,约在今陕西户县东秦渡镇一带。潏水即著名“八水绕长安”之一水,《汉书·地理志》“鄠县”云:“酆水出东南,又有潏水,皆北过上林苑入渭。”此酆水即沣河,所指甚为明了。
与此相对应,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是反映汉初政区地理设置的重要出土文献[16]。其中有“酆县”,与新丰二县同列,其丞皆秩四百石,且丰字不同[17],可证西汉初,至迟到吕后二年(前186年),仍有“酆县”之设置。而据周振鹤考订,《二年律令·秩律》所列的百余县名,大多是承秦而来,而且一直延续到西汉末年。[18]但《二年律令·秩律》只列酆县,却没有鄠县,其承继关系显而易见。
同时,应当值得注意的是,鄠县及其周边地区,自古竹林密布,为历代所重视。《史记·货殖列传》中即记有“渭川千亩竹…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汉书·地理志》亦云:“(秦)有鄠杜竹林,南山檀柘,号称陆海。”《唐六典》载:“汉官有司竹长、丞…司竹监掌植养园竹之事…凡宫掖及百司所需凡宫掖及百司所需簾笼筐箧之属,命工人择其材干以供之;其笋,则以时供尚食。[19]”宋代《长安志》云:“司竹监在(盩厔)县东南三十里。[20]”骆天骧《类编长安志》云:“<史记>:司竹都尉治其园,周百里,以供国用。[21]”司竹监在今周至县东之司竹乡附近,邻近户县,管辖之区为今周至东部与户县西部地区,距离“酆”所在的秦渡镇约40公里。巧合的是,在北京文雅堂所藏秦代封泥中,正有“都竹丞印”,从其名不难判断,正当是历代司竹监的前身[22]。竹园周百里之规模,已经相当于“百里之县”。在酆县基本确认的前提下,其辖区与“都竹丞”所辖当可相接;考诸当时的区域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在距离如此之近的区域内,也实难再容纳一个县级政区的存在。故而,鄠县在秦代为酆县,或改于汉代之说,其可能性是存在的。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在酆附近开凿昆明池,周回四十里,酆县改鄠,或其时欤?
(二)置县时间推定《汉书·地理志》所记,只能确定西汉末年已经设置有鄠县,其始置时间,自当在此之前,但因史无明载,只能做如下推定。
前述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反映了汉代初年的政区地理设置。其中既无鄠县之名,则置县时间当在吕后二年(前186年)之后。
此外,《汉书·东方朔传》中又可寻得蛛丝马迹,其文曰:
“建元三年微行始出,北至池阳,西至黄山,南猎长杨,东游宜春。…微行以夜漏下十刻乃出,常称平阳侯。旦明,入山下驰射鹿豕狐兔,手格熊罴,驰骛禾稼稻粳之地。民皆号呼骂詈,相聚会,自言鄠杜令。令往,欲谒平阳侯,诸骑欲击鞭之。令大怒,使吏呵止,猎者数骑见留,乃示以乘舆物,久之乃得去。[23]”
此处记载了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微行出猎之事,也是建立上林苑的先声。其中提到因游猎扰民,惊动了地方官员“鄠杜令”,引起了一定的麻烦。《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24]”既云有令,置县可知。其后武帝在设立上林苑时,因范围广大,占用民田,“又诏中尉、左右内史表属县草田,欲以偿鄠杜之民。”杜县之设,始于秦,汉因之,汉宣帝时改为杜陵,已为诸史所证。汉唐之间,鄠杜二县多并称,其意不言而喻[25]。若此言可信,则鄠县之设,当在此前。
秦汉之政区设置,因年代久远,文献匮乏,向以难考著称。本文之作,亦仅就现有材料进行辨析,诚如史念海先生所言“聊为治嬴秦舆地者略资臂助,若云考核,则吾岂敢。[26]”要之,若无有力证据(如新出土文献)佐证,鄠县置于秦代之说难以成立,汉代置县说不可轻易否定。鄠县的前身或为秦代之酆县。鄠县置县的具体年代,可能在西汉吕后二年(前186年)至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之间。对于鄠县而言,即使坦言汉代置县,其历史亦超过两千年,丝毫不影响其千年古县的历史地位。
作者:孙景超,原刊于《中国地方志》2017年第6期。
[①] 笔者所见,主要有史念海:《秦县考》,《禹贡》第7卷6、7合期,1937年6月,收入《史念海全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693-769页;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年,第576页;徐卫民:《秦内史置县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期等诸文。
[②] 1964年,鄠县改为户县。
[③] 对于《汉书·地理志》的年代断限,清代钱大昕以为“班志郡国之名,以元始二年户口籍为断,其侯国之名,则以成帝元延之末为断”(《廿二史考异》卷9),周振鹤认为汉志止于“元延绥和之际”(《西汉政区地理》第23-24页),王恢认为断限为“成帝绥和二年三月”(《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第390-391页),马孟龙则定为“汉成帝元延三年九月”(《西汉侯国地理》第77页)。
[④] 周晓陆、路东之编著:《秦封泥集》,三秦出版社2000年;傅嘉仪编著:《秦封泥汇考》,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⑤] 朱红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
[⑥] 据后晓荣《秦内史置县新证》一文统计,载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西部考古》第2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第165-176页。
[⑦] 徐卫民:《秦内史置县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1期。
[⑧] 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48-149页。另按,后晓荣《秦内史置县新证》一文定为42县,载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与考古学研究中心编:《西部考古》第2辑,三秦出版社2007年,第165-176页。
[⑨] 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45页。
[⑩]《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11] 郭子直:《战国秦封宗邑瓦书铭文新释》,载郭芹纳主编:《汉语言文字学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3-29页。
[12] 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29页。
[13]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疏:《毛诗正义》,载《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526页。
[14]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尚书正义》,载《十三经注疏》,
当代中国历史人物的故事
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44页。
[15] 唐.李泰等著,贺次君辑校:《括地志辑校》,中华书局1980年,第24页。
[16] 高敏认为:《秩律》的制作年代应是汉高祖时期。见高敏:《<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诸律的制作年代试探》,《史学月刊》2003年第9期。
[17] 朱红林将其释为“丰”,即汉高祖刘邦之故乡,然原文中“酆”、“新丰”同见,原丰县只可作“丰”,不作“酆”,其说误。见朱红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263-264页。
[18
不一样的中国历史故事这套书怎样
] 周振鹤:《<二年律令·秩律>的历史地理意义》,《学术月刊》2003年第1期。
[19] 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中华书局1992年,第529页。
[20] 宋.宋敏求:《长安志》卷18《盩厔县》。
[21] 元.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中华书局1990年,第234页。按:此说不见于今本《史记》。
[22] 陈晓捷,周晓陆:《北京文雅堂藏秦封泥选考》,《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
[23]《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
[24]《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英语小故事中国历史
”。
[25] 按:鄠杜令之称如何理解,历代注汉书者皆无考,为鄠令、杜令,抑或有一合称之鄠杜令?仍有继续辨析之可能。
[26] 史念海:《秦县考》,《禹贡》第7卷6、7合期,1937年6月,收入《史念海全集》,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693-769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田野调查和GIS方法在近300年来小尺度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下一篇:清代气候变化的社会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栏目列表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党史 专门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随便看看
苏联解体前的五张老照片,最后一张令在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中继续推进改革开“天府学”建立恰逢其时羊姓的起源:得姓始祖是谁?历史上姓佛教故事:玄琬和尚的故事老照片:盛世才统治下新疆的状态陈纳德与妻子陈香梅老照片:生育两个阳顶天要传位给谢逊的两大原因,究其古龙笔下的两大英雄人物 铁中棠与薛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如何向毛泽东报告
历史人物
帝王 后宫 武将 文官 古代人物 近现代人物 三国人物 水浒传人物 红楼梦人物 封神榜人物 古代美男 古代美女 巾帼英雄 佛教人物 道教人物 儒家代表人物 法家代表人物 武侠人物 外国人物 外国领导人
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 世界历史故事 豪门秘史 皇朝秘史 神话故事 民间故事 佛教故事 道教故事 基督教圣经故事 伊斯兰教故事 其它宗教故事 恐怖、悬疑、灵异 史记故事 文化故事 名人故事 幽默笑话 智慧、哲理故事 儿童故事 童话故事 其它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神话故事人物 古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埃及神话故事人物 北欧神话故事人物 其它神话故事人物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世界战史 世界文史 世界名著 世界野史 世界名人 欧洲历史 亚洲历史 非洲历史 美洲历史 美国历史 日本历史 英国历史
军史
古代战争 近代战争
佛教故事
佛经故事 哲理故事 生活故事 宗门故事 感应故事 因果故事 短故事 名人与佛
文史百科
古诗词 传统文化 名著 成语典故 中国文化史 科举 古代官职 寓言故事 百家姓 文化名家 周公解梦故事 历史典故 谜语故事 名人名言
野史秘闻
帝王野史 野史趣闻 历史剧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民族学
历史名人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三国 晋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代 国际
老照片
年代写真 战争记忆 人物旧照 奇闻趣图
历史学
史家论史 学习心得、资料 学科简史 古今文献 历史名人 历史考据 治学心语 国外史学 史学评议 观点 学科词条
中国史
史学总论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 历史文献学 历史地理学 党史 专门史 国史 观点 访谈 评论 书评、读后感 随笔
世界史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世界古代中古史 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 地区国别史 专门史与整体史 历史解读 观点 治学心语 访谈 书评、读后感、史料
考古学
考古学理论与考古学史 中国考古 专门考古 科技考古 世界考古 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专家论文 观点 随笔 收藏鉴赏 考古百科
学科简史
时序 地域 人物 著作 流派
历史网收录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大事件、历史朝代顺序表、典故,资料齐全的历史吧,打造历史爱好者的历
爆笑中国历史故事宋代
史之家。|所有文章
Copyright© 2004-2016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58993号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901/02/629727.html
以上是关于汉朝-鄠县始置年代考辨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汉朝-鄠县始置年代考辨;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7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