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为什么明朝不用推恩令削藩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推恩令-为什么明朝不用推恩令削藩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为什么明朝不用推恩令削藩
推恩令是元朔二年(前127),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的建议,旨在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为武帝所采纳。汉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这就是“推恩令”。
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没有采用推恩令来削蕃,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册封的这些藩王与西汉时期所封的宗室诸王性质截然不同,不能简单地套用推恩令削弱各路藩王的势力。
先说说西汉时期所册封的诸侯王。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认为秦朝之所以这么快就灭亡,主要是在于没有分封宗室子弟为王,以便在危难之际拱卫皇室,于是,陆续分封自己的儿子和近亲为王。按照刘邦的分封设想,这些诸侯王不但封地广大,而且在自己的封国内具有行政军事民事统治权力,可谓是“国中之国”,逐渐具备相当强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如刘邦的长子刘肥受封齐王,刘邦为弥补刘肥不能当皇帝的遗憾,下令“讲齐语者皆与之”,刘肥的齐王国坐拥七十多城。刘邦的侄子刘濞受封吴王,坐拥肥膏之地,盐铁之力,富甲天下。在汉景帝即位之初,天下各封国所占郡县地盘快占到西汉疆域的一半,各诸侯王对皇权的侵袭已经快达到临界点。汉景帝在晁错的建议下推行削蕃,引发“七国之乱”,在周亚夫的强力镇压下,最终扑灭了“七国之乱”,并趁机将作乱的诸侯王的封地大幅度缩减,但是,诸侯王国的势力仍然很强大。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有志于加强中央集权,于是,便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允许各诸侯王将自己的
反观明朝皇帝朱元璋分封的二十多位藩王,
这一分封原则就决定了藩王们没有实际的封地,但是仍掌握有数千到数万不等的武装护卫,总有崇高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明朝藩王没有实际的封地,自然无恩可分,毕竟只有一个子嗣可以承袭亲王爵位,汉朝推行的“推恩令”在明朝也就没有用武之地。
但是,作为削蕃的备用手段,在建文帝朱允炆即位之初,就有大臣提出参照汉朝“推恩令”,将藩王们掌握的武装护卫推恩给他们的子嗣们,进而采取渐进的方式削弱藩王们的军事力量,以达到渐进式削蕃的目的。由于“靖难之役”的爆发,此等建议便没有实际采用。
朱允炆最后的失败并不是因为朝廷实力不够,而是因为他自己性格太过懦弱,处理政事的经验又不足,导致平叛过程中做了一系列的错误决策。再加上黄子澄和齐泰两个猪队友在出谋划策,想不输都难啊。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mcls/37334.html
以上是关于推恩令-为什么明朝不用推恩令削藩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推恩令-为什么明朝不用推恩令削藩;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7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