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历史-进士科的发展历程

  • 历史,唐朝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4-05-16 04:24
  • 小虎历史故事网

历史-进士科的发展历程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历史-进士科的发展历程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进士科的发展历程

进士科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始设于隋代,与明经、明法诸科并列,为常科。试时务策五道,帖一大经。经策全通为甲第,策通四、帖过四以上为乙第。高宗时加试杂文,后益重诗赋。宋代熙宁年间废明经诸科,存进士科,以经义论策取士。

元祐四年(1089)分设诗赋进士和经义进士两科。宋以后,进士科成为科举中唯一科目。明清两代,殿试分三甲发榜,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历史-进士科的发展历程
历史-进士科的发展历程

由来

唐代时期

中国历史最后三个朝代故事

进士科始于隋朝,是唐朝科举制度取士的科目之一。唐时,“进士科”、“明经科”都算是考试科别,明经科考经学和时务策。进士科除考经学和时务策以外,还要“加考诗赋”。历史学家经过考证后隋朝没有任何关于进士科的证明,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

混子哥中国历史故事梗概

编第一章第四节:“科举以进士科为主,考试诗赋,以声病对偶定优劣,完全着眼于文字形式方面。”

进士科在唐代特受重视,《太平广记》卷一七八引唐李肇《唐国史补》:“进士科,始於隋大业中,盛於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科举考试内容,本为时务策五道,贴一大经。

永隆二年(681年),考功员外郎刘思立谓“进士惟诵旧策,皆无实才”,乃加试杂文二篇(诗赋)。后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应试者潜心词章,论者常讥为浮薄。依据清徐松《登科记考》卷十四记载,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登进士第,时四十六岁。

唐人科举,进士科最难,明经科较易,因此唐人有谚云:“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说:三十岁考上明经科,已算是年老,而五十岁登进士第,尚属年轻。难怪孟郊四十六岁登上进士榜,高兴的心情,从其《登科后》一诗来看,几乎把几十年为仕途的努力和艰辛,都一扫而空。

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一般每次只取二、三十人,仅是明经科的十分之

中国历史故事名师讲解

一,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也因此,时人称进士及第者“白衣公卿”。

在唐朝,进士考试可以在考前公开推举,称作“通榜”。因此凡是应进士举的人,常常将自己的作品送给朝中有文学声望的人看,希望通过他们宣扬自己的名誉,甚至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温卷”。而二者之间的关系称为“知己”。在唐朝,进士及第后,要到吏部进行关试,才能得到官职。

宋代时期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宋代以后其他科目多仅存空名,进士科遂成为科举制度中的惟一科目。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覆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发生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

退出历史

到了清末,多数书院都变成应举的预备机构,

中国历史上的风云故事简介

也被人们视为与学习西学为主的学堂相对立的旧学的堡垒。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似乎学堂代表进步,书院代表落后,尽管有些新式书院实际上是在教育新学。在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不仅奏过《请废八股试帖楷法改试策论折》,而且也上过《请饬各省改书院淫祠为学堂折》。

当时许多有识之士也对书院的弊端大加抨击,例如熊希龄等人所呈《湘绅公恳抚督院整顿通省书院禀稿》,便详细列举过清末湖南众多书院的各种积弊。

到1901年9月,朝廷发布上谕,令所有书院一律改为学堂,宣告了书院这一中国传统的教育组织形式和进士科一起随着科举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stls/26094.html

以上是关于历史-进士科的发展历程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历史-进士科的发展历程;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7885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