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时期道教的发展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明朝-明朝时期道教的发展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明朝时期道教的发展
明朝时期,道教走向世俗化。
明朝统治者对道教采取了尊崇的态度,管理上的措施也较为完善。明太祖朱元璋利用了许多道教神话,来渲染自己是上承天命的真龙天子。在历年征战中,他得到了道士周颠仙、铁冠道人张中、方士刘伯温、道家学者宋濂、张正常天师等人的指点帮助。
朱元璋亲自为《道德经》作注,推崇道家清静自然的无为之治,并采用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传说朱元璋出生于土地庙,他推崇地方神祇土地和城隍,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数以千计的城隍庙和数以万计的土地庙。在尊崇道教的同时,为了提防群众利用道教作乱,朱元璋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
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的过程中,利用姚广孝、袁珙、金忠等方
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于永
明仁宗、明宣宗沿袭了加强道教管理的政策。明英宗统治时“海内富庶,朝野清晏”,他继承朱棣的遗愿,于正统九年(1444)命邵以正组织编纂了《正统道藏》,赐颁天下道观。明代宗赐邵以正真人号,而且任用道士蒋守约为礼部尚书。
明宪宗即位后,崇道尤甚,任命道士李希安为礼部尚书,李孜省、邓恩常等人通过“传升制”而获得高官。明孝宗即位几年后,好尚方术,广建斋醮,也任命道士崔志端为礼部尚书。明武宗扩大了道士度牒的发放数额,明初定下的对于道教既优宠又抑制的政策被破坏殆尽。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朝皇帝中崇道最甚的一位,在位时以奉道为首务,使明朝道教的兴盛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他的崇道表现主要有:宠信道徒方士,授予高官厚禄,除了尊重正一张天师外,还宠信邵元节和陶仲等道士;广建斋醮,迷信乩仙,长年深居西苑斋醮祈禳,并利用蓝道行、罗万象等进行扶乩活动;耗费财物,建宫筑观,在京城及全国兴建了大量道观;爱好青词,提擢工者,夏言、严嵩、徐阶、李春芳、高拱等人因擅长撰写青词而被提拔,被称为“青词宰相”;爱好长生仙药,玄学方术,大量道士、方士进献各种方术、方药;为其父母和自己加封道号。
明穆宗鉴于其父崇道过滥,对道教采取了打击、抑制的政策,但他也爱好服食丹药。明神宗即位后恢复了崇道政策,对张天师进行册封,在万历三十五年(1607)敕令张国祥天师编印《万历续道藏》,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加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明神宗深受道家黄老学说和世宗潜心修道的影响
道教在学术思想领域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明代理学的发展以融摄道教思想最为突出,王阳明及其弟子的心学的道教色彩十分浓厚,“致良知”说融入了内丹修炼思想。儒者林兆恩借鉴道教,创立了“归儒尊孔”的三一教(夏教),“其说乃系道教七八分,佛教二三分,而以儒教饰其表面”。道教对佛教的影响也很大,明末四大高僧的著作中都有道教的痕迹,释德清著有《道德经注》、《庄子内篇注》,提倡三教一家。
道教对小说、戏曲、音乐、绘画等文学艺术领域也有着广泛深刻的影响。明朝四大奇书《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三国演义》都具有浓厚的道教神学色彩。一大批异彩纷呈的以鬼怪神仙为主题的作品形成了新的小说门类——“神魔小说”,包括《封神榜》、《东游记》、《南游记》、《北游记》、《飞剑记》等。在戏曲创作上,更有一大批以道教神仙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面世,道教音乐直接影响了戏曲的唱腔。
明朝道教的教理教义、神仙信仰、伦理思想、科仪方术也深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玉帝、老君、真武、关帝、文昌、财神、妈祖、城隍、门神、土地、福禄寿三星等道教尊神、俗神,在民间被广泛祀奉;道教尊道贵德、忠孝节义的宗教伦理观随着《感应篇》、《阴骘文》、《功过格》、《觉世经》等劝善书在社会各阶层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现实中无法靠人力圆满解决的送死迎生、祛病消灾、延年益寿、功名富贵等问题,人们都寄托于神仙道术。供奉道教神仙的宫观庙堂星罗棋布于城镇街巷、乡村小镇。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mcls/21481.html
以上是关于明朝-明朝时期道教的发展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明朝-明朝时期道教的发展;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80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