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历史故事网,分享历史故事,包括: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历史故事、世界历史人物、世界历史故事等内容,是您了解中外历史故事的好助手。

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

  • 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原文,
  • 中国历史故事-小虎历史故事网
  • 2023-08-11 17:30
  • 小虎历史故事网

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


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


作者:李孝迁 转智识学术网

笔者按:年初本人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小短文,意在借美国史学家贝克的名言略为引申,并无创见。不料竟引来何爱国先生针对拙文的质疑,甚感诧异。鉴于何先生大作发表在网刊,并非正式出版物,又

误解的中国历史故事

对鄙文颇多曲解,故不欲再费笔墨矣。现将两文一并转发于智识学术网,望得到读者的批评。
原文发表于《人民日报》2007年1月12 日第15版。
美国史学家贝克曾说过,“人人都是史学家”。初听此话,感觉有哗众取宠之嫌。但仔细体会可以发现,这的确是这位史学家一生治史的心得,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更为宽广的视角。
应该说,每个人自从开始懂得“很久很久以前”,就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史学家”了。因为人是生活在时间之中的,对于过去事实的认知是一个正常人必然要从事的活动。换言之,自从人类诞生那一刻起,历史就发生了,人类就开始讲述和研究历史了。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历史和历史研究,大多指的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类有文字记载到现在,大约经过了几千年。这段看起来似乎很漫长的岁月,如果放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阶段而已。那么,在那么长的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里,人类是如何认识过去、表现自己的历史意识呢?现代人对此知之甚少。究其原因,恐怕是这背后存在着一个基本理念——文字中心论,因此难免漠视了文字出现之前人类的历史意识。事实上,童年时期的人类就有许多无名的“史学家”,他们讲述着祖先的故事,以保持人类对过去的认识。这些无名的“史学家”存在于芸芸众生之中。像犹太人的历史、古希腊的神话故事等,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而流传下来的,它们包含着人类的史迹。此外,至今留存在世界各地的上万年前的岩画,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岩画等,也反映了人类早期的历史文化。看来,研究历史大可超越文字本位主义。
历史研究的主体也应该大大拓展。19世纪,在西方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历史写作不再是军事家、外交家、文人的休闲活动,而逐渐成为一种职业,成为学院里培养出来的史学家的“专利”,以往声名显赫的史学家如希罗多德、吉本,都被冠上了“业余”史学家的称号。在中国,自古就有“史官”制度,同时民间记述和研究历史的传统始终没有中断。进入20世纪,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中国的史学研究也开始走向学院化、专业化。在这些学院派史学家看来,研究历史应该是受过专业化训练的学者所从事的工作,只有他们写出来的历史才是真实的历史,而普通人写的历史都不够“专业”。这种偏向显然不利于史学的发展。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专业史学家在严于律己、多出精品的同时,也应该避免门户之见,以更为宽容的态度,在不悖于历史事实的前提下,鼓励更多的群体表达历史意识、作出历史论述。这种宽容,将会使历史研究的百花园更为多姿多彩。或许,这些“业余”史学家的“小叙述”,可以弥补专业史学家“大历史”的盲点和漏洞。事实上,这种例子在史学发展史上并不鲜见。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在历史这个大舞台上,每一个人都或大或小、或多或少地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因而每

中国历史德育小故事

个人都有讲述历史的能力和权利。专业的史学家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深入研究告诉人民真实的历史,但历史研究并不是专业史学家的“专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
何爱

中国历史故事 演讲

国: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吗?
原文发表于网刊《光明观察》2007年2月1日。
历史研究并不是专业史学家的“专利”,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主张研究历史大可超越文字本位主义,并认为每个人都有讲述历史的能力和权利,鼓励更多的群体表达历史意识。(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人民日报》2007年1月12 日第15版)以上观点,本人基本赞同,但认为“人人都可以

中国历史红色故事花木兰

成为史学家”在目前还不能成为一个现实,即人人都有讲述历史的权利,但未必有这个能力,在每个人没有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之前,人人未必能够成为史学家。
史学家的职责主要是传承历史记忆,并对历史记忆真实性的标准与程度进行研究,尽可能使历史记忆接近且复合成比较客观的真实的历史。在言说历史、传承历史的意义上,人人都可能成为史学家。但史学家并不止于此,对历史记忆真实性的探究,并复合众多的历史记忆而成比较客观而全面的历史,以及反思并自觉顺应历史的发展道路,却并非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何况,历史的发展是历史的合力,并非每个人历史的简单相加,虽然每个人都是他自己历史的史学家,也是与之有交往的个人与社会的历史记忆的保存者,但真实的历史其实只存在于普遍的交往之中,任何个人的历史记忆只是历史片断的不完全记忆。
即使在言说历史、传承历史的层次上,人人成为史学家的时代也未到来。因为历史记忆的形式有文本记忆(以文献形式保存的历史记忆,如历史著作、档案、笔记、日记、方志、简帛等),口头记忆(以神话、民谣、口碑等形式保存的历史记忆),物质记忆(以实物形式保存的历史记忆,历史现象与历史信息被固化于人们创造或加工的物质遗产之中,如各种历史文物),虽然口头记忆和物质记忆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个人的历史记忆,但这种历史记忆并不好释读,也就是说,只能作为构造真实历史的补充材料,而文本材料仍然是主要的,但创作历史文本还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
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史学大众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其标志就是以“易中天现象”为代表的公共史学的兴起。目前口述史学(记忆和研究人们对亲历历史的感受,特别是传承普通人的历史记忆)、公共史学(以普通大众为历史记忆的传播对象)、网络史学(包括博客史学,以网络或博客为史学传播的主要媒介)正在流行开来,一则说明我们的史学承载媒介有了重大突破,进入可能人人参与与互动的时代;二则说明我们的教育普及度与大众参与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我们的社会并非人人能够受到良好教育,能够在各种场合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的历史记忆,也并非人人都能够独立思考,具有怀疑、批判与反思的历史理性思维能力。只有等到人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机会且切实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时候,才谈得上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物质生产发展与人的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的设想。第一阶段,人们处于各种依附关系之中,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和孤立的地点发展着;第二阶段,进入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时期,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第三阶段,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发展出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只有在第三阶段,即在社会交往发达,普遍的世界性联系形成,人们生活在真正的世界历史时代,我们才可以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2/29/564140.html

以上是关于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李孝迁:人人都可以成为“史学家”;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8428.html。

Copyright © 2002-2027 小虎历史故事网 版权所有    网站备案号: 苏ICP备18016903号-16


中国互联网诚信示范企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网络110报警服务 中国互联网协会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