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白居易: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白居易-白居易: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白居易: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父亲原先在河南巩县当县令,和当时邻居新郑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清水秀,就举家搬迁到了新郑,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白居易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白了。
贞元十六年(800年),白居易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四年,与元稹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这些诗使他受到权贵们的切齿痛恨。
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白居易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他被贬谪为江州刺史。
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白居易才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
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70岁时致仕。晚年他仍然勤于政事,做了不少有益于民的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白居易所生活的70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他指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的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当时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
白居易主张诗歌创作避免艰涩华艳,应当质朴易懂,人人能诵。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
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
白居易的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宋代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诗的启示。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受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
今存白居易诗近3000余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著有《白氏长庆集》71卷。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等相比,白居易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stls/11027.html
以上是关于白居易-白居易: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白居易-白居易: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86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