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关于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的争鸣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中国近代史-关于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的争鸣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关于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的争鸣
同治十三年(1874),日本侵犯中国台湾,清政府因为海防体系的薄弱以赔款而妥协告终。受这一事件刺激,清政府在沿海等地督抚和中央高级官员中展开一场关于海防政策的大讨论,史称第一次
中国历史上的纺织故事
海防大讨论。学术界对此已有相关研究,但在参与海防大讨论督抚人数、海防奏议能否反映督抚的真实思想、督抚草拟奏折时有无相互借鉴等方面,至今难以定论。
参与海防大讨论的督抚人数
同治十三年九月,在清廷的谕令下,包括李鸿章在内的诸多督抚,纷纷上奏海防。《洋务运动》《筹办夷务始末》等常见文献,收录了大多数督抚的奏折、清单,是学术界研究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的主要资料来源。但学术界在参议督抚的人数上,尚未有准确结论。
根据这些资料,学者们提到的督抚名单,常见的有直隶总督李鸿章、浙江巡抚杨昌濬、闽浙总督李鹤年、湖南巡抚王文韶、湖广总督李瀚章、两广总督英翰、安徽巡抚裕禄
中国历史上数学小故事
、署山东巡抚文彬、盛京将军都兴阿、两江总督李宗羲、福建巡抚王凯泰、办
简单手抄报中国历史故事大禹治水
理台湾等处海防事务的前江西巡抚沈葆桢、江西巡抚刘坤一、山东巡抚丁宝桢、陕甘总督左宗棠等15人。戚其章在《晚清海军兴衰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根据《清季外交史料》中江苏巡抚吴元炳的防俄奏片,认为他也参与了第一次海防大讨论。姜鸣在《龙旗飘扬的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兴衰史》(三联书店,2002年版)中认为,根据《李鸿章
中国历史故事多好
代丁日昌奏清单》,可将前江苏巡抚丁日昌补入。上述学者提到的参议官员名单共17人。
江苏巡抚吴元炳确实参议海防,但戚其章引以为据的防俄言论,并非其参议海防正折的内容,在近20年内也未得到其他学者的响应。因此学术界真正认可的参议官员,最多16人。
事实上,清廷原定参议海防的督抚只有15人,但与学者们经常提到的名单不同,在《清实录·穆宗实录》(中华书局,1987年版)卷371记载中没有丁宝桢和左宗棠,另有暂署两广总督张兆栋和江苏巡抚吴元炳。丁宝桢在筹议期间回任山东巡抚,前江苏巡抚丁日昌、陕甘总督左宗棠因留心洋务,分别受李鸿章、总理衙门邀请并由后者代呈奏折、信函,实际参议海防的地方高级官员应为18人。
笔者认为,张兆栋、吴元炳的海防条奏篇幅在参议官员中居于中上游,不宜忽略。以吴元炳为例,他反对海军与外国军舰争战大洋,但明确表态在山东省、江苏省、福建省、广东省应各配置2只大铁甲船,“以资控扼而备冲击”,甚至提出在上海仿造大铁甲船的长远计划。由此可知,吴元炳虽然提出防俄进而加强东北、西北边防的主张,但他仍是中国近代海军建设的积极支持者。
(责任编辑:admin)
原文出处:http://his.newdu.com/a/201712/06/555181.html
以上是关于中国近代史-关于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的争鸣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中国近代史-关于第一次海防大讨论的争鸣;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18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