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 ,对于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来说,朱元璋-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是一个非常想了解的问题,下面小编就带领大家看看这个问题。
原文标题: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
中国的开国之君,几乎个个都是“充满智慧的暴力最强者”。他们做皇帝前杀尽政敌,做皇帝后杀尽战友,鸟尽弓藏的手段被他们运用的炉火纯青。
但这些强人,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上,经常会犯同一个错误,那就是他们最终往往选择那些既不“充满智慧”,也不拥有“强人性格”的人接班。结果他们一死,既定接班人就遭颠覆。
这其中,最典型也最著名的是朱元璋,他在接班人的选择和扶持上,费尽心机,先培养长子,后又把长孙扶上马送一程,但最后既定接班人仅干了四年,还是遭到颠覆灭亡命运。
为什么强人的指定接班人,把握不住政权呢?就拿朱元璋的长孙建文帝朱允炆来说,他拥有无可置疑的国家“主权”,为什么会被边关的藩王四叔“朱棣”横扫出局呢?
主要是因为爷爷朱元璋帮了倒忙。
本来,朱元璋一心想为孙子接好班“服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都知道朱元璋杀功臣“业绩”非常突出,但可知他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太子朱标在世时,对父亲屠戮功臣的行径感到心惊肉跳,曾进谏说:“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
朱元璋听了以后,拿来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太子觉得很为难。朱元璋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难道不好吗
朱元璋这个“除刺理论”说明,他杀功臣的主要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巩固权力,更深远的用意,是为了接班人高枕无忧、顺利接班。
太子朱标不以为然。这个指定接班人比起父亲来,还算有颗仁者之心。他死在了父亲前面。朱标的夭亡,大概是强人父亲压抑下的抑郁而终。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就是朱元璋的孙子随后被指定为接班人。为孙子顺利接班,朱元璋的“除刺”的清洗运动达到“无限扩大化”。其一手打造的《逆臣录》,涵盖“一公、二伯、十三侯”所有高官。
但事情却并没沿他想象的那样发展。一代强人朱元璋活了71岁,在孙子快到20岁时撒手人寰。铁腕十足、“除刺务尽”的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尸骨未寒,一切良苦用心付诸东流。
他指定的接班人,在他死后即造算计,不到四年即被推翻。
朱元璋的皇孙朱允炆比父亲朱标还仁厚,当这位斯文儒雅的年轻皇帝,从爷爷手中接过无刺荆杖时,朝中的确已经没有“野心家”了。但同时,也没用了多少戳得住的可用之才。
当朱棣进攻京城时,建文帝只得派一些年轻将领挂帅,他们根本不是能征善战的朱棣的对手,所以堪堪就败。
这种局面是谁造成的呢?就是搞“除刺运动”的爷爷朱元璋。朝廷中的大将能臣已经被朱元璋杀戮殆尽,徐达、蓝玉这样的擎天柱都已经非正常死亡。
试想,如果徐达、蓝玉这样的擎天柱在,心怀不满的朱棣未必敢反,纵然敢反,也未必能够反得成,因为他未必是这些身经百战的宿将对手。
朱元璋只顾剔除棘杖上的毛刺,却忘了无刺的荆杖,还有什么攻击性可言?
从朱允炆角度上看,爷爷朱元璋杀尽功臣,使朝廷失去擎天玉柱,又忽略掉了最大一根刺,这与其说把干净的荆杖交给自己,不如说把一个没有攻击力的烧火棍交给了自己。面对强悍的刺头燕王,自己这个年轻接班人,还有什么还手之力呢?
强人朱元璋
强人朱元璋用了大半生时间算计良将功臣,却没料到祸起骨肉藩王。
作为一个超级强人,他不应该不知还有一个更具强人气质的儿子对接班人的位置虎视眈眈,但当有大臣规劝小心燕王朱棣应该削藩之时,他大骂谏臣挑拨父子、叔侄关系。不知这是强人之昏聩,还是有意留给历史的一道“儿孙争霸”选择题……
原文出处:http://www.6704.net/china/mcls/6849.html
以上是关于朱元璋-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的介绍,希望对想了解历史故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本文标题:朱元璋-朱元璋:为接班人费尽心机;本文链接:http://gazx.sd.cn/zggs/202543.html。